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田間菜市探檢測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0日 05: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生産基地——

  上市蔬菜過三關

  6月9日下午,山東省壽光市洛城街道南范村農民范成友正在蔬菜大棚裏忙碌,紫色的長茄子水靈靈地挂在枝頭。“這茄子長得真好啊,您打農藥了嗎?”記者問道。老范連忙搖頭:“現在天氣好,又通風,大棚裏不會生什麼病蟲害的,所以不用打藥。”范成友解釋説,一般冬天大棚裏溫度高,濕度大,蔬菜容易得灰霉病,如果陰天比較多,就7天打一次殺菌劑,如果晴天比較多,就10天—15天打一次殺菌劑。進入夏季後就不怎麼噴施農藥了。

  “如果生蟲了怎麼辦?”記者追問。“茄子一般不容易得病,萬一發生了病蟲害也只打阿維菌素、苦參鹼之類的生物農藥,像六六六、滴滴涕這些‘三高’農藥(高毒、劇毒、高殘留)根本沒賣的。”范成友説。

  洛城街道農産品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劉銀煒告訴記者,南范村是個蔬菜種植專業村,有六七百個蔬菜大棚,村頭就有一個小的批發市場,裏面專門設了一個檢測室,能對農藥殘留等進行速測。每天大棚菜上市前,都要送到市場的檢測室裏速測,合格了才允許進市場銷售。不合格的進行一次復檢,連續2次不合格的再送到壽光市農産品檢測中心檢驗。

  那生産過程中的監管、檢測有沒有呢?

  劉銀煒告訴記者,洛城街道管轄118個村,分成10個片區,每個片區由2—3人負責,每週都要對自己片區內的蔬菜大棚進行抽檢。

  壽光市田苑果菜生産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生産蔬菜的企業,企業自建了一個檢測中心,每天都對合作社社員的蔬菜進行檢測。記者查閱了近一個月的農藥殘毒檢測結果記錄表,發現每天的檢測數在40個左右,絕大多數都是合格的。但也有個別樣品如菠菜、豆角等顯示抑制率偏高(即農殘超標),有的復檢後顯示合格,有一例復檢後抑制率仍然偏高,結果判定為不合格。公司副總經理高國磊表示,公司統一為社員提供農資和技術指導,進行標準化生産,出現農殘超標的産品,應該是施用農藥後在安全期內提前採摘的緣故,因此做退回處理。

  壽光市委書記孫明亮説:“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蔬菜基地的品牌。”壽光市農業行政執法大隊隊長信俊仁介紹説,壽光市在安全監管方面主要把好三道關。第一道關是農業投入品關,加強農藥監管,實施了農藥登記備案管理制度,由市鎮兩級的執法人員包片包村包門店監管抽查。第二道關是農産品質量檢測關,對蔬菜實行“定向定位”抽檢。每次從全市14個鄉鎮中隨機抽取出一個鄉鎮,再從該鄉鎮抽取2個村檢測,實行地毯式抽檢,一個棚都不遺漏。第三道關則是市場檢測關。壽光市的村頭市場原來多達1000多個,2009年進行了規範管理,目前有670多家,每家都有一個檢測室,對上市蔬菜進行抽檢。壽光物流園內的檢測中心則對每一批交易的蔬菜進行檢測。

  批發市場——

  有檢測證明,菜更好賣

  5月30日上午9點多,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內,河南菜販李剛的一車青椒只剩下2000來斤了。“昨天夜裏12點到的,已經賣了一萬多斤了。”李剛説,青椒是從山東壽光的一個合作社收的,採摘上市前農業部門都會免費檢測,到了新發地,市場也會抽檢。

  新發地檢測室負責人李常菊告訴記者,檢測以速測為主,主要測農藥殘留、有機磷、氨基甲等。每天上午8點和下午2點各取一次樣,採集樣品大約180個,涉及五六十個蔬菜品種。李常菊給記者看了當天上午的日檢情況表,僅西紅柿就取了7個樣,産地為廊坊、固安、永清的各2個,天津的1個;黃瓜取了12個樣,分別有旱黃瓜、荷蘭黃瓜、黃瓜等不同的品種。

  “韭菜、小白菜、空心菜、豆角是必檢樣品,因為這幾樣蔬菜容易殘留農藥,而且使用農藥次數多,密度大。現在西紅柿、黃瓜、椒類大量上市,所以這些品種抽得多一些。同時抽樣時要注意産地情況,每個産地採2—3個樣品,儘量覆蓋面大一些。”李常菊解釋道。速測半小時內就能出結果,經檢測合格的蔬菜,新發地會發放有效期兩天的《放心菜證書》。一旦發現超標樣品,新發地會立即找到該商戶並勒令退出市場,並向當地政府發函。李常菊告訴記者,前幾天在初檢中發現來自北京大興的油麥菜農殘超標11個百分點,但復檢合格。近年來新發地抽檢農産品的合格率在99%以上。

  正在這時,海南澄邁嘉和果蔬專業合作社的一個小夥子拎著胡蘿蔔、尖椒等4個樣品來到檢測室要求檢測。“我們對自己的産品有信心,有了新發地的檢測證明,我們的菜更好賣。”

  記者在東四環外的一家小型農貿市場採訪得知,這裡的蔬菜、水果大多是從新發地、大洋路等批發市場進來的。從我國農産品乃至食品流通的特點來看,大多數食品都是經過當地批發市場才到達當地餐館、超市和消費者的,保障質量安全必須狠抓批發市場的檢測環節。

  超市零售——

  自建檢測中心,生鮮食品統一配送

  6月13日下午,北京京客隆超市甜水園店內,琳瑯滿目的商品擺滿貨架,位於一樓的蔬菜水果區內聚集了不少顧客。

  “我們這裡所有的蔬菜、水果、肉類等都由集團的生鮮食品配送中心統一配送,檢測也由設在那裏的質量檢測中心負責,這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質量安全。”店長常進介紹説。生鮮食品之外的其他商品,則由集團的幹貨配送中心統一配送,像罐頭、飲料、乳製品這些食品,都會要求相關廠家出具資質證明和商品檢測報告。檢測中心也會定期抽檢各門店內的非生鮮食品。

  京客隆生鮮食品配送中心經理楊奎軍介紹,生鮮食品配送中心從2005年開始啟動,去年的配送量達6萬噸。“我們非常重視農産品基地的建設,對蔬菜水果等農産品實行生産源頭采購,目前在北京、山東、海南等地建立或擬建立的基地已達11個。從基地的選擇、審批、日常的維護和管理,以及産品的采收、檢測,都嚴格按照食品安全生産的要求進行。豬肉採購則實現了‘場廠挂鉤’,直接和北京的肉聯廠建立了採購供貨關係。”

  京客隆還建立了商品質量檢測中心,2009年投入100多萬購置了一批新的檢測設備。生鮮食品配送中心採購的每批次商品都要經過檢測中心的檢測化驗,工作人員介紹説,每天蔬菜類要檢測70—80個樣品,肉類、冷凍水産品要檢測4、5個樣品,重點檢測農藥殘留、水分含量、微生物、甲醛、亞硝酸鹽、二氧化硫等項目,一旦發現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商品,一律杜絕進出貨。

  質量監測——

  十年磨一劍,能力尚待提高

  我國的農産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起步于2001年,目前初步建立了一個基本覆蓋全國大中城市和主要農産品産區,對重點農産品和農業投入品,開展例行監測、普查和監督抽查的農産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2009年起,農業部擴大了例行監測範圍,每年對全國140多個大中城市5大類80多種農産品開展4次監測,檢測參數91種。例行監測合格率穩步提高,與2001年相比,提高30個百分點以上。同時帶動了各地農産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的開展,目前,全國各省(區、市)和計劃單列市都已建立農産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

  農業部蔬菜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副主任劉肅説,按照2011年的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方案,一般來講每個省要監測3個城市,其中省會城市固定,2個地級市一年內固定。例行監測實行異地抽檢、每年輪換,劉肅所在的單位今年承擔了安徽省的監測任務,共監測合肥、六安和淮南3個城市。4月26日—29日進行了第二次例行監測的取樣工作,共抽了100個蔬菜、30個水果、15個食用菌、20個茶葉樣品。為了保證代表性,抽樣的範圍很廣,以蔬菜為例,30%的樣品在生産基地抽取,另外隨機選擇1個批發市場、2個超市、2個農貿市場取樣。每個樣品要抽取2—3公斤,在合肥打成漿凍起來,再帶回北京檢測,一般10天出結果。

  “十一五”期間國家規劃總投資59億元,已建設部、省和縣級農産品質檢中心(站)項目1017個,其中縣級農産品質檢站有936個。目前,全國各省(區、市)和計劃單列市都已建立農産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然而,我國地市和縣一級檢測體系力量較為薄弱,設備老化,檢測人員水平不高。儘管“十一五”時期我國加大了縣一級檢測站的建設力度,但仍有1000多個縣沒有覆蓋到。只有加大對基層質檢體系的投入力度,並將抽檢制度落到實處,才能為我國的食品安全織就一張密實的保障網。

  與此同時,我國的食品質量檢測制度仍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其中最受爭議的就是企業送檢制度。專家表示,企業送檢屬於自檢,檢驗機構僅對樣品檢驗結果負責,企業則對産品的真實質量負責。如果企業送的樣品是安全無添加的,銷售的卻是不合格産品,檢測機構根本無法甄別。這種制度設計必須與抽檢、突擊檢查相結合,相關部門的抽檢、突擊檢查必須制度化、常態化,才能起到約束與震懾作用,讓企業不敢造假,不能輕易矇混過關。

  質量安全——

  最終還靠生産環節

  “農産品質量安全,是靠生産出來而不是檢測出來的。”壽光市三元朱村老書記王樂義一語中的。記者採訪時發現,國家規定的“三高”農藥雖然管住了,但一些不良商販卻仍會在復配農藥中加入這些成分,再輔以一個好聽的名字兜售給農民,令人防不勝防。在一些地方,盲目、過量使用農藥的情況仍然存在;還有部分農民儘管按規定施用了農藥,卻不知有安全期一説,尚在安全期內就採摘上市,最後檢測出殘留超標。信俊仁告訴記者,去年在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督抽查中,就發現河南等地生産的煙霧劑中部分含有限用農藥,他們對經營者進行了嚴厲的處罰,今年特別加大了對煙霧劑的抽檢力度。 

  三元朱村的蔬菜大棚內,碧綠的黃瓜和苦瓜錯落生長。“好菜咋種出來?首先要土壤好、水好、空氣好,環境裏不含重金屬殘留,沒有污染;其次是農藥、化肥不超量使用,按標準化組織生産。像這些黃瓜和苦瓜,使用的都是生物農藥。”王樂義自豪地説,三元朱村目前共生産了23個品種的綠色食品和11個品種的有機蔬菜。 

  在壽光市燎原果蔬專業合作社菜農張興德的大棚裏,記者大開眼界。通過生物菌劑改良土壤,增加蚯蚓數量,使土壤裏的氮磷鉀達到合適的配比;用捕食螨代替殺蟲劑來防治蚜蟲、白粉虱;用雄蜂授粉代替噴施植物激素……要保障農産品質量安全,必須加強農民的組織性,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來推進標準化生産。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公司的産品,不僅經過入市前的自檢,市場上發現問題也便於追溯。因此,組織化規模化生産經營,使農産品質量安全監測的針對性、有效性大為提高。

  眼睛裏揉不得沙子(編後)

  民以食為天。不吃飯,不行。可吃到毒大米、地溝油,就不是噁心的問題了。有毒食品、不安全食品,毀掉的是我們的健康,毀掉的是下一代的身體,必須從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抓食品安全。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領域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不落實、監管工作不到位等問題還比較突出。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2011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突出抓好重點産品綜合治理,著力提升企業食品安全管理能力,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

  目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的情況是好的,但決不能因為形勢好,就對食品安全麻痹大意。眼睛裏揉不得沙子,食品安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檢測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環,把握了食品檢測閘門,食品安全就築下了一道重要屏障。

責任編輯:劉潔

熱詞:

  • 農民專業合作社
  • 檢測中心
  • 菜市
  • 檢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