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貴州貴陽:“和諧移民”工程創先爭優紀實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9日 04: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當你泛舟在貴州貴陽的紅楓湖、百花湖那寬闊的湖面上,那瀲艷的萬頃碧波、那翠綠的遠處群山、那青黛的水中倒影、那絢麗的湖光山色,是否讓你沉醉其中流連忘返呢?

  而此時的你,是否會想到,當初為了支持貓跳河梯級、東風等電站建設而背井離鄉、作出巨大奉獻和犧牲的庫區移民呢?今天,我們庫區的移民又生活得怎麼樣呢?

  安居:房舍拔地起 環境日日新

  5月23日,在金陽新區青龍村,一棟棟房屋整齊而嶄新,一條條水泥路乾淨整潔,村民們坐在門前休閒納涼,孩子們在追逐嬉戲……一派新農村的景象映入眼簾。村支書高興地説:“我們村191戶移民的房屋現在全部都進行了立面改造,庭院也按規劃進行了亮化和美化。另外,我們還發展了500多畝金秋梨和300多畝的蔬菜種植呢!”

  青龍村的幸福景象,正是貴陽市按照“生態、旅遊、文明、發展、和諧”的要求,著力打造生態移民新農村,讓移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縮影。

  俗話説:“鳥有巢、獸有窩、人要結廬世間過。”

  貴陽市現有移民現狀人口10.34萬人,連帶影響人口60.29萬人,共涉及11個區縣、114個鄉鎮和784個村。一直以來,該市始終把“安居”作為移民工作的首要任務。由於人多面廣且搬遷安置年代不同,貴陽市分別開出了兩道“藥方”:對於上世紀搬遷安置的老移民,協調和整合各方面的資金,著重幫助他們實施危房改造、立面改造、亮化美化等工程;對於近年來實施搬遷的新移民,則採取集中安置,進行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做到建成一個集中安置點就是一個小康村。

  移民新村是移民群眾的“家”,建設得好不好直接影響著群眾今後的生産生活。為此,貴陽市移民局組織隊伍深入全市11個庫區和移民安置區進行調查,徵求了近21萬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並將群眾普遍關心的基本農田建設、農業産業發展、配套公共設施等內容全部寫入規劃。與此同時,在清鎮、修文、息烽、開陽等縣市實施9個移民新農村示範點建設。

  “如果説‘規劃’是一個樓盤的‘沙盤’,那麼‘示範點’就是‘樣板房’。只有讓移民群眾看得見和摸得著,他們心裏才踏實。”貴陽市移民局局長魏發志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開陽縣龍崗新村是構皮灘庫區的移民安置村之一,在新村的選址上,該縣變原來的移民“家長選址”為“家人選址”,先後組織16次“親友團”到5個備用安置點實地察看和反復比較。

  類似的做法,在貴陽市屢見不鮮。在實施搬遷安置前,該市要求各區縣對轄區範圍內交通便利、水源條件好的富餘土地進行調查,提供給移民參考。在新村建設中,堅持做到召開群眾會、項目公示、尊重群眾意見等,重點圍繞水、電、路、沼氣、電視、電話等方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並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就醫、上學、購物等需求。

  2006年以來,貴陽市共投入資金22573.44萬元,完成了15676人建房工程,人均住房面積達36平方米,比搬遷前增加了15平方米;新建人畜飲水工程56處、提灌站89座、村組道路380公里,新建衛生室、文化室5700平方米,移民生産生活條件得到了有效改善。

  樂業:扶持很給力 收入節節高

  經過多年的努力,移民在新的安置點上安定下來,但要讓他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必須尋找新的出路。為此,貴陽市紮實辦了三件實事。

  一是準確核定移民人口。根據有關規定,貴陽市將對貓跳河梯級、烏江渡、東風等電站移民進行直補。而這些電站大多數始建於上世紀50、60和80年代,移民檔案資料不齊全、原始檔案丟失嚴重,建庫時期原遷移民繁衍已至第三、四代,移民身份難以確認。

  “如果人口核定出錯,應該享受政策的得不到扶持,不應該享受政策的得到扶持,兌現政策“錯位”,勢必引發非移民群眾的“攀比”和移民群眾“心理失衡”,産生群眾矛盾。”清鎮市百花湖鄉分管移民工作的穆康富同志説。

  為準確核定“移民人口”,貴陽市在百花湖鄉竹林村開展試點,邀請各村“老支書、老主任、老會計、老婦聯主任、老移民代表”組成審核組,實行“五老會審”。在“會審”過程中,堅持做到“五個不”,即“不優親厚友、虛報移民人數;不打擊報復、漏登移民人數;不亂開政策口子、擴大移民登記範圍;不隨意許願、製造矛盾;不閉門造車、替代民意”。試點取得良好效果,為全市和全省移民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經驗。

  二是合理確定扶持方式。市、縣兩級移民部門通過召開群眾座談會、開展問卷調查等向群眾“取經”,最終確定了“資金直補”和“項目扶持”相結合的後期扶持方式。對能核定到戶到人的移民人口,每人每年按600元的標準“直補到人”;對只能核定登記到村到組不能到戶到人的,則採取“項目扶持”。

  從2006年7月到2010年12月,全市通過現金直補和項目扶持兌現資金27163.89萬元,其中,核實到戶到人“現金直補”人口60997人,核實到村到組“項目扶持”人口39610人。

  三是紮實抓好增收致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貴陽市一方面強化移民培訓,整合移民、水利、扶貧、農業、勞動保障等部門的資源,重點抓好勞動力轉移技能與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目前,全市已培訓移民1.45萬人,轉移移民勞動力8670 人。

  另一方面,抓好産業發展。按照“移民問題移民政策解決,貧困問題扶貧政策解決,發展問題項目解決”的工作思路,貴陽市將部門扶持與移民自主結合起來,通過提供資金支持,引導移民實施小種植業、小養殖業、小加工業、小商業、小運輸業、小基礎設施建設等“六小”項目。同時,引導移民群眾成立各種種植、養殖協會,與引進的大發養殖公司、溫氏集團等農業龍頭企業合作,推動肉雞養殖、生豬養殖、經果林種植向規範化、産業化、現代化發展。

  清鎮市蘆荻村新組38戶群眾是東風庫區移民,在有關部門的幫扶下,從去年起把300畝土地用於種植烤煙,每戶增收近萬元;索風營庫區移民李安富在當地移民部門的扶持下發展食用菌栽培,年收入達5萬元以上;開陽縣龍崗鎮集中安置的移民李景平,建成2000畝茶葉基地,生活水平比搬遷前明顯改善......“十一五”期末,全市移民人均純收入完成4199元,與“十五”期末相比,增加了1976元……

  隨著移民群眾生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漸豐富多彩起來。腰鼓隊、秧歌隊等文藝組織在很多移民村寨相繼成立,農民運動會等活動成逐漸成為一些村裏每年必辦的重大活動。

  有人曾説,移民工作是天下第一難事。對此,貴陽市移民局給出了答案——走群眾路線,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就是破解這一難題的“萬能鑰匙”。

  相信,隨著相關工作的繼續鞏固和推進,我們移民群眾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幸福、美好!(申時進 廖斌)

責任編輯:喻清卿

熱詞:

  • 移民工作
  • 移民生産
  • 移民安置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