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張雅琴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發言摘編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6日 06: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凝心聚力架金橋

  江蘇省鎮江市委常委、丹陽市委書記 李茂川

  張雅琴生前是我市金橋村黨總支書記。金橋村原來叫木橋村,是當地有名的落後村、貧困村、上訪村。這樣的狀況,先後10任村幹部想改都未能改變。是雅琴,團結帶領群眾,用10年時間,把這個落後村變成了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

  記得我到任後第一次去金橋村,是2006年10月。那時的金橋村,是由木橋村和閘橋村、八字橋村合併不久。木橋村剛剛擺脫貧困,但閘橋村和八字橋村經濟相當薄弱。全鎮最窮的3個村連到了一起,這樣的窮家讓一個女同志來當,她能行嗎?帶著這樣的疑問和擔心,我走進了金橋村。

  一進村,就看到一幅熱火朝天的修路場景,抬的抬,拉的拉,扛的扛,到處都是機器轟鳴、勞動號子。就這個時候,迎面跑來一位女同志,她渾身是土,滿頭是汗,對我説:“李書記,我是張雅琴。對不起,不知道你來,我們正在修一條‘扯皮路’呢。”張雅琴告訴我,原來八字橋村臨近孟河鎮有一條600米長、3米寬的爛泥路,每天上千人走過,但由於分屬兩個縣,誰都不願修。這一拖,就拖了13年,群眾怨聲載道,都叫它“扯皮路”。

  三村合併以後,張雅琴提出要大家動手修這條路。可是,八字橋村不願意,木橋村、閘橋村也不情願。張雅琴走村串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幾個月的思想工作,路終於開工修建了。看著這動人的場景,我知道張雅琴已經把3個村的幹部團結起來了,把3個村的村民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我先前為張雅琴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這條路修好後,被村民稱為“團結路”、“連心路”。

  2007年,金橋村經濟有了起色,張雅琴帶領村幹部又瞄準“規劃科學、配套齊全、人景相宜、生活富裕”的更高目標邁進。那年夏天,我又去了金橋。

  13組56歲的老孫正在搬家,很多村民都去幫忙。老孫家住在這老宅基地上已經有幾代人了,原來聽説要搬遷,他連夜在家門口打樁豎了一塊大牌子,上面寫著:“老祖宗不讓我們搬!”老孫不搬,其他農戶也不動。我問老孫,你堅持了那麼長的時間,現在為啥又決定搬了呢?老孫説,一天,我無意間看到了雅琴筆記本上的記錄:她當村支書承諾村民28件實事,已經做成了19件,還有9件正在做。這28件實事,件件都是對我們老百姓的好事啊!我明白了,我要是再不搬,就耽誤進程了,就會拖全村規劃的後腿呀。他説:“有雅琴這樣的支書,我就相信村支部;有雅琴這樣的黨員,我就相信共産黨!雅琴是為我們大家好啊,我怎能犟著不搬呢?”

  雅琴擔任村支書10年,是金橋村發展最快的10年,也是群眾得實惠最多、幹群關係最和諧的10年。她不僅架起了致富百姓的“金橋”,更架起了幹部群眾心連心的“金橋”。金橋村村容村貌大變樣,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20800元,90%的家庭住上了樓房或者別墅,56%的家庭購買了汽車,過上了讓城裏人都羨慕的幸福生活。

  張雅琴離開我們已經8個多月了。但她的精神始終給人激勵和啟迪。她用行動告訴我們,共産黨人“如何始終代表群眾利益”、“如何始終與群眾保持血肉聯絡”、“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在贏得發展的同時贏得民心”!

  致富百姓的領頭雁

  丹陽市金橋村黨總支副書記 陳建芬

  我是土生土長的村裏人,雅琴書記到任之前,我就當了多年的村幹部。當時村裏已欠債20多萬元,村幹部8年沒有發全工資。到2000年6月,村支書因為沒人願意幹,一直空缺,由一名支委臨時代理。

  2000年7月,雅琴書記走馬上任。我把她領進了村部。那時的村部在舊房子裏辦公,連像樣的板凳都沒幾條。看著破敗的樣子,我很尷尬,忙著找凳子,泡茶水。雅琴書記衝著我微微一笑:“沒關係,只要大家一條心,一切都會改變的!”

  雅琴書記在第一次支委會上説,我們支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滿足群眾意願,帶領大家致富奔小康。雅琴書記決定從招商引資入手。那時村裏有個企業家叫崔洪昌,幾年前,在外村辦了一個企業,聽説正準備擴大規模。雅琴説,一定要把他請回來。

  2000年隆冬季節,雅琴書記先後4次到崔總公司門口等候。一次次拜訪,一次次撲空。第五次,雅琴書記乾脆深夜到他家等候。半夜時分,崔洪昌回來了。雅琴書記剛説明來意,崔總直截了當:“張書記,木橋村還是土路破橋,汽車都開不進來。我怎麼辦廠?”雅琴書記接過話茬,“好,我把橋修好,路通好,你回不回?”“你當真?修好了,我肯定回!”

  修橋築路,談何容易?經過估算,共需要60多萬元,村裏哪來錢啊!集資?前任書記也幹過,可沒成!雅琴書記毫不退縮,第二天,她就在村班子裏&&捐了5000元,作為第一筆捐款。接著,她帶著村幹部到處“化緣”。雅琴書記拋家舍業的決心讓村民們既佩服又感動,你三百我五百,紛紛捐款。

  對大家湊起來的60萬元,雅琴書記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那年天氣特別冷,為了節省工程材料,雅琴書記帶著村幹部到處去撿磚石運回來。沒錢請小工,雅琴書記捲起褲腿,不顧春寒,跳到冰冷的河水裏自己挖起土方來。當年“鐵姑娘”的身影又再現了。原本站在旁邊看熱鬧的村民,也回家拿來鐵鍬、籮筐幹了起來。多年不見的熱火朝天的場景又回來了!

  4個月後,一座嶄新的水泥橋修好了。崔洪昌心悅誠服地回村辦起村裏第一家企業。

  村裏橋通了、路好了,但村民的腰包還沒鼓起來。2002年,雅琴書記做了個決定,成立村綠化園藝工程隊,村幹部做隊員,不拿一分錢工資,為集體掙收入。雅琴書記説:“群眾富不富,關鍵看幹部。村幹部要做給群眾看,領著群眾幹,幫助群眾賺。幹部有金點子,群眾才聽你;幹部説到做到,群眾才服你;幹部先幹一步,群眾才跟你!”

  做綠化園藝工程要吃很大的苦。夏天烈日當空,工地上無遮無擋,我們頭頂草帽,肩搭毛巾,個個揮汗如雨。一個夏天下來,每個人都被曬得漆黑髮亮。當我們完成了第一個工程、領回79萬元的工程款時,許多人流下了淚。從那以後,村民們就紛紛學著村幹部的樣子,各顯神通,創業致富。雅琴書記在全村130多名黨員中開展“黨員進萬家”、“聯戶幫扶”活動,幫助35戶貧困家庭發展了致富項目。現在,全村人人有事做,家家忙創業。

  今天的金橋,已從遠近聞名的窮困村一躍成了全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雅琴書記不僅為我們留下了豐厚的物質財富,更在金橋人心中樹起了一座精神的豐碑。雅琴書記一心為民、致富百姓的崇高精神,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我們奮勇向前!

  和諧村裏的當家人

  丹陽市金橋村治保主任 陳步軍

  我們金橋村能走到今天真不容易。最難的是村組合併那個時候。2004年,閘橋、八字橋、木橋三村合併,改名叫“金橋”,張雅琴成了當家人。村裏人心不穩,各打各的算盤。

  張書記打定主意:合村先合心,合心先合班子。她從木橋村集體積累中撥出資金,償還了閘橋村、八字橋村的40多萬元債務,解了兩個村的燃眉之急。新班子裏有的村幹部職位變了降了,心裏不痛快。張書記特別尊重合併過來的幹部,工作上主動徵求他們的意見,還對原來木橋的幹部下了死命令:“如果你們對另外兩個村的幹部在言行上不尊重,即使你們佔理,我也只批評你們。”她還根據大家特點分工負責,該副手唱“主角”的,張書記從不搶戲,但遇到難事她第一個衝在前頭。

  支委李立民原先是閘橋村村委會副主任,過去每天10點鐘就回家忙自家企業了。合併後,張書記要求幹部上班按時點名,手機24小時開機,做隨叫隨到的“公家人”。管得這麼緊,李立民索性不上班,回家了。張書記一次又一次上門和他掏心窩子:“能在一起工作是緣分。你有自己的企業,村裏的事我可以多做一點。”她又説,“黨員幹部如果只顧自己賺錢,錢賺得再多也沒有意義。為集體工作,帶著群眾一起富,才有滿足感和成就感。”李立民終於坐不住了:“張書記,我好歹也是一個多年的黨員,你放心,從今往後我跟著你做事!”

  張書記顧全大局“和”班子,人盡其才“和”幹部,挖掘資源“和”能人,村裏但凡有點本事的人,都被她用了起來。後來,再開村組長會議,大家都齊刷刷坐著,個個來了精氣神,看上去像準備打仗!大家感到張書記有眼光、有肚量、會“團”人!

  沒想到,張書記“團”人“團”到我身上來了。2005年大年初一,張書記給我拜年了,一口一個“漢漢”叫著我的小名,我心裏熱乎乎的。她問我願不願意為村裏做點事。原來,村辦花木公司經營不善,張書記看我做生意有一套,想讓我當經理。那時我覺悟不高,小算盤不少。我開了個燈具廠,一年有十幾萬元收入,跑到村裏當幹部拿錢少還要吃苦頭,虧本的事情我不幹。張書記接二連三上門找我,第五次登門時她説,“你是村裏的‘能人’,但‘能人’要能幹事,‘能人’要能奉獻,‘能人’要有使命意識,這三樣全了,才是真正的‘能人’”。這句話打動了我。

  我跟村裏簽了協議,拍著胸脯保證:一定要把花木公司弄成個“聚寶盆”。我把燈具廠關了,先斷了自己的後路。頭一年,花木公司盈利40多萬元。之後,每年都向村委會上交20萬元。因為張書記的鼎力支持,我當上了村治保主任,2009年7月1日,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這在過去,我做夢都不敢想!現在,連我上大學的女兒都誇我:“爸爸,你好像變了一個人。以前你談自己賺錢的事很興奮,現在談為村裏做事很自豪。”

  村民王紀龍當初反對建物流中心,鬧得很厲害。為了保住他家開的雜貨店不搬遷,他一度挑動二三十個村民鬧事。經過耐心細緻的工作,風波平息了,物流中心也如期建成了。但出人意料的是張雅琴要請王紀龍出任總經理。王紀龍十分驚訝:“張書記,我是當初反對建物流中心的人,也是鬧得最兇的人,你怎麼還推舉我?”張雅琴笑著解釋説,“為了建物流中心,你最終還是顧全大局,搬走了自己的雜貨店,為村裏做了貢獻。我看你是個很有組織能力的人,把物流中心交給你,是希望你能帶大夥一塊致富。”幾年來,村物流中心在王紀龍的經營管理下,效益逐年提高。面對大家的表揚,王紀龍説:“不是我有能力,是張書記有肚量,能識人!”

  張書記就是這樣,把大家都攏在一起,暖了所有人的心!

  她把心捧給群眾

  鎮江電視臺記者 曹 惠

  10年來,我多次採訪張雅琴,她無私奉獻的先進事跡,她做群眾工作的包容細膩,她與父老鄉親的魚水深情,包括她的那輛褪了色的重慶80摩托車,都一次次出現在我的報道中。

  2010年9月29日,我又到金橋村,這次卻是給張雅琴送行。一大早,數千名村民自發趕來送別他們的好書記,從金橋村到新橋鎮公墓,送靈的隊伍望不到頭,人們緊隨著靈車緩緩移動,雙眼早被淚水模糊,車子到了哪,哪就傳來撕心裂肺的哭聲。那一刻,我被深深震撼了!

  記得2001年的一天,下著大雨,出任村支書不久的張雅琴打傘出門,去看望貧困戶和孤寡老人。當來到90歲的李新龍老人家時,只見地上、桌子上放著大大小小的臉盆茶缸,正在接雨水。等到天一放晴,張雅琴就帶著幾名村幹部來到李新龍家,上房鋪了油毛氈,換上新瓦,更新了屋內老化的電線,還添置了生活用品。她從此悉心地關照著老人,直到老人兩年後安詳地去世。

  工傷殘疾的陸步良,兒子考上大學,家裏沒錢讀,張雅琴從銀行取出自家的錢送到他家。她把全村6個因工致殘的村民推薦給幾個廠,享受企業和村裏的補貼。張雅琴還想方設法,把村裏最新一幢樓的門面房辟出來,建了村醫務室,讓全村人告別看病難。她幫退休工人找工作,她替困難企業做推銷,她為困難的村民建新房,哪有了難處,哪就有張雅琴的身影。

  金橋村民最佩服的就是張雅琴的肚量。她為了讓群眾滿意,寧願自己忍受常人難以忍受的委屈。2001年,村裏拆除了許多違章建築。有個村民心裏一時想不通,大年三十晚上,指使他人把糞便潑在張雅琴家的門上。丈夫老陸氣得要報警,張雅琴攔住丈夫説:“我是村支書,不能再激化矛盾。這警不能報。”村幹部們知道後,都要找這個村民算賬,也被張雅琴攔住了。張雅琴生病後,那個曾經指使人潑糞的村民,不好意思去看她,就找到張雅琴的妹妹,反復叮囑:“你可一定要把雅琴書記家的門板換了,去去晦氣呀,説不定她的病就好了。”

  村委會主任何冬生告訴我,張雅琴以“榮在為公、恥在利己”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她經常叮囑村幹部,“嘴不能饞、眼不能花、身不能懶、手不能長。要超前奉獻,絕不能超前享受。”

  自從當上村支書後,張雅琴把村裏的事情看得比什麼都重,工作到了癡迷入狂的程度,沒有休息天,沒有節假日,每年都從正月初一工作到大年三十。村民們説:“雅琴書記是‘全天候’的村官。”

  張雅琴總是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實惠讓給群眾。她用一個共産黨人的廣闊胸懷,書寫了新形勢下基層群眾工作的精彩篇章。也正因為如此,她與金橋百姓結下了深厚情誼。張雅琴住院期間,村民一撥一撥前去看望。一個曾經誤解過她的村民流著愧疚的淚,悄悄塞給她一張紅紙條,上面寫著“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張雅琴”。

  張雅琴書記,你是金橋百姓的優秀女兒,你是創先爭優的先進典型,你是村支書的好榜樣!我們要永遠學習你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致力發展、奮勇爭先的勇氣,心繫百姓、一心為民的情懷,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品德。

  陪伴雅琴最後的日子

  陸榮華

  我是雅琴的丈夫。在家裏,雅琴是“賢惠妻子”、“孝順兒媳”。在工作中,她是“鐵姑娘”、“拼命三郎”。2000年7月1日,雅琴走上了木橋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雅琴上任後,把村裏的事當自家的事幹,早出晚歸、沒日沒夜,拼了命地工作。

  正當金橋的新農村建設紅紅火火的時候,雅琴卻累垮了。2008年下半年,雅琴就感覺渾身乏力,逐漸消瘦。她總是説工作忙拖著不去檢查。後來連鎮裏的衛生院也查出她得了癌症,不得不停下手裏工作去治療。

  2009年5月8日,我帶她去上海治療。等待手術那幾天,雅琴躺在病床上還在筆記本上寫啊劃啊,手機打個不停,説的全是村裏的事。我實在看不下去,硬著心腸把她的手機和筆記本都藏了起來,讓她安心治病。雖然我把她手機收了,她想到什麼,還會懇求我:“榮華,再幫我打一個電話到村裏,就一個!”

  5月16日,村委會全體幹部來看望她,雅琴插著鼻飼管,不能説話,她費力地從枕頭下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那是一張醫院給每個病人的“入院須知”單,上面寫滿了村裏的工作。原來她趁我不在,偷偷跟護士借了支筆,把想到的工作寫在“入院須知”單的背面。後來,雅琴跟我説:“榮華,我是怕上了手術臺,萬一下不來,把村裏最重要的事交待給他們,就是死我的心也安了。”

  兩個月後,我陪她回家鄉養病。遠遠地看到金橋村,雅琴就興奮地喊“到家了,到家了”。我知道,在雅琴心裏,金橋才是她日思夜想、割捨不下的“家”啊!

  半年多時間,我寸步不離,精心照顧著雅琴。到了年底,她臉色紅潤起來,胃口好了,體重也增加了,看上去恢復得不錯。

  可是,雅琴還是放不下工作,總是放不下啊!2010年元旦,她打電話給村委會主任何冬生,説:“老何啊,明天開個現場會,學學鄰村的農民居住區的功能規劃和建築造型。”我一聽,死活不答應:“你不能去,醫生關照,休息就是最好的恢復。”雅琴哪肯聽,我既勸不住她,又拗不過她,因為在她心裏金橋的發展比什麼都重要。兩三個小時在室外的寒風中,她怎麼能不著涼呢?這可是犯了養病的大忌!當天晚上,她就發燒咳嗽,咳得不停。兩個月後,她的病情惡化,再也沒有恢復過來。

  治療期間,雅琴每週要做5次放療,身體非常虛弱,痛苦難以想象。那時,她時常半夜掙扎著坐起來,倚在床上發呆。我問她哪兒不舒服,問了幾遍,她才輕輕地説:“不是的,我在想事情呢”,“金橋大廈電梯房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 “建創業園的拆遷工作不知順不順”,“陸金鳳孫女上高中了,不知生活費夠不夠”。夜深人靜,她的聲音那麼微弱,可字字句句都敲擊在我的心頭。雅琴在生命的彌留之際還拉著我的手説:“榮華,要是能再給我一點時間,哪怕就兩年,我們金橋就要再上臺階,那時的金橋將更美麗!”

  2010年9月27日,雅琴帶著對金橋村、對家人的無限眷戀,帶著事業未竟的深深遺憾,離開了人世。

  雅琴啊雅琴,今生今世,我們相知、相愛、相伴30年,如果有來世,我們還要做夫妻;我還要支持你當書記!

責任編輯:王玉西

熱詞:

  • 張雅琴同志
  • 先進事跡
  • 報告會
  • 發言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