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發改委上調非居民電價 評:或加大物價調控難度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31日 08: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廣網北京5月31日消息(記者季蘇平)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從四月開始,淡季電荒被炒得沸沸颺颺,有關電價上漲的各種版本風傳。此前一直保持沉默的國家發改委昨天(30日)終於宣佈,上調部分省市的非居民電價。這次電價調整能不能為本次電荒畫上一個句號?又會不會間接助推物價,産生一系列波折號?來看記者報道。

  發改委宣佈上調15個省市非居民用電

  就在五月份即將結束的時候,國家發改委正式宣佈,上調15個省市的非居民電價,也就是不包括居民用電以外的所有用電價格。其中上網電價平均上漲2分左右;銷售電價平均上漲1.67分。應對愈演愈烈的電荒顯然是這次價格調整的題中之義。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市場煤價、計劃電價已經讓發電企業處境艱難。

  韓曉平:5500大卡的電力煤最新的價格是830元一噸,每發一度電已經達到了3毛7分錢的燃料成本。五大發電企業的上網電價是3毛8分錢,所以這五大發電企業已經沒有錢去買煤了。對於他們來説一直是虧損,到今天銀行都不借給他們錢了。

  在國家發改委看來,造成這次電荒的原因是複雜的。年初開始的電力需求猛增,已經到了讓人吃驚的地步。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所教授林伯強分析,由兩個原因造成。

  林伯強:一個是去年拉閘限電,今年産能釋放。另外就是經濟發展強勁,高耗能産業發展很快。

  用電需求猛增 價格手段調控

  今年一季度電力需求增長超過12%,並且有17個省份超過這個平均值。國家電網數據顯示,1到4月份,電石行業的用電增長了30%,水泥增長了15%,鐵合金增長接近18%。以12%的電力增速支撐9%的GDP增速,不得不讓我們對經濟發展能耗表示擔心。根據測算,如果電力需求保持如此旺盛的增長,到十二五末,我們便會陷入無電可用的危險境地。韓小平指出,通過價格手段逼迫高耗能企業退出,已經刀出鞘,箭出弦。

  韓曉平:如果不調整電價的話,那些高耗能企業還會進一步擴張,擴張的結果就是全國性的缺電,在全國性電力供應緊張的同時,造成煤炭等一系列問題。

  當下長江中下游地區大旱,依靠水力發電的很多省市不得不讓火電機組開足馬力。然而在配比先天不足、煤炭價格高漲的大背景下,火電並不能滿足需求。上調電價、提高火電企業的發電熱情,不僅是為電力企業生存、抑制非正常用電需求,也是為抗擊長江中下游旱情。

  居民用電不在調整之列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電價上調,只涉及商業用電、工業用電,而居民用電價格並不在調整之列。林伯強認為,這顯然是為避免對物價産生不良影響。

  林伯強:居民電價我覺得短期內還不會調整。因為第一現在通貨膨脹壓力比較大;第二是調整居民電價用處不是很大,居民現在佔整個用電量的比例還是比較小,佔全社會用電量大概13%到14%,所以調它來緩解這個問題起不到很大作用。

  韓小平:電價調整加大物價調控難度

  儘管電價調整對CPI並無直接影響,但是回想汽油價格上漲,最終傳導到蔬菜價格的經歷,人們不僅擔心,電價上漲會否助推物價?韓曉平預測,這的確會加大物價調控的難度。

  韓曉平:我們知道電是牽一髮動全身的,所有産品都要靠電來生産,因為電價的上漲,所有企業都會上調他們的價格。現在大家都需要做更多的工作防止物價的通貨膨脹。

  林伯強:電價調整對物價影響不大

  不過,林伯強對此要樂觀一些。他認為電價傳導到物價,還需要一段時間。企業也不會把電價上漲的成本完全轉嫁給消費者,企業本身會通過提高效率消化掉一部分影響,所以這次電價調整對物價影響不會太大。

  林伯強:通常是走到PPI,就是生産廠家的成本上漲,最終再到終端,就是CPI,之間有個滯後期。所以現在不必太擔心,廠家通常會自己消化一部分,對後面的影響比較小。他們算過這個調整對CPI的影響大約是0.0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