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個稅被指淪為工資稅 專家建議考慮納稅人家庭負擔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7日 10: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聚焦個稅改革

  ■ 專題動機

  解密稅負困局

  近期,個稅法修正案網上徵求意見正如火如荼。與此同時,有關個稅起徵點調整的討論引起廣泛關注。

  個人所得稅改革經歷長達數年的討論之後,終於實現了開門立法。4月25日開始,個稅法修正案在全國人大網站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截至目前收集意見已超過20萬條,超過2009年以來20部法律徵集意見數總和。

  國外“納稅人”的概念等同於“公民”,突出的是納稅人對政府的義務和權利。而以流轉稅為主要稅種的中國,很多“稅”被隱蔽在了商品的價格之中。你知道自己每月納稅多少嗎?你知道什麼時候會納稅嗎?本專題將一探“納稅的名堂”。

  5月5日,廣東珠三角二線城市裏的房地産銷售策劃楊先生,收到了他上一年的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單。

  “打開看了一下自己去年交的稅真不少,都到了五位數了,至少夠咱一家三口到境外豪華旅遊一趟,真的希望個稅改革快點到來,讓我們在萬稅之國生活好點。”楊先生説。

  稅單上的“工資稅”

  近期,廣東地稅部門開始陸續向該轄區內納稅人郵寄上年的個稅完稅證明。在這份完稅證明中,和多數人一樣,楊先生的個人所得稅集中在“工資、薪金所得”一項,該項分列了去年12個月的個人所得稅繳納情況,而其他分列項全是空白。

  據悉,我國現階段實行的個人所得稅制是分類稅制,個人所得稅有11項收入所得,除了所服務的公司幫助員工代扣代繳的工資,還包括勞務報酬所得、報酬所得、財産轉讓或租賃所得等10種。

  當前,由於徵管方式的落後,個人所得稅中其他收入尤其是高收入者的收入難以嚴格徵繳。數據顯示,工薪所得項目個人所得稅收入在個人所得稅收入中的佔比2009年上升至63%,而涵蓋高收入人群的“其他徵稅項目”,如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等項,貢獻率僅佔11%。

  央行顧問李稻葵近日指出,當前個稅設計非常不合理,甚至可以稱之為“弱智”,事實上已經淪為工資稅。

  本次個稅改革討論當下,多為專家呼籲引入綜合製,即綜合考慮納稅人的各項收入和支出,如家庭負擔等。早在2003年,中央文件中就已明確個人所得稅“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改革方向,但改革遲遲沒有起步。

  稅單外的流轉稅

  楊先生的真實稅負,並不僅僅體現在這張個人所得稅稅單上。與其他消費者一樣,他們在消費每筆服務和商品中,都需要繳納各種區別間接稅,而且間接稅的稅負比直接稅稅負更大。

  清華大學EMBA教授梁小民近日撰文稱,政府就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上調至3000元徵求意見。這當然是一個好消息。但個人所得稅在我國的稅收中僅佔7%,我國更多的稅收是看不見的稅收,隱蔽在商品價格之中。

  目前我國共有19個稅種,如個人所得稅、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印花稅、契稅、煙草稅、關稅、車船稅等等,貫穿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財政部數據,去年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只佔稅收整體的6.6%,而流轉稅的比重佔稅收收入的七成以上。這意味著,納稅人需要繳納的很多稅,是看不到的流轉稅,並沒有反映在楊先生的稅單上。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表示,大量的稅收含在商品價格當中會有兩方面影響:一是生活必需的消費品,窮人和富人都需要消費,那麼按照所納稅款和收入比例來看,窮人的比例比富人高得多;二是可能推高商品售價,較高的含稅價格不利於擴大消費。

  部分財稅專家呼籲降低間接稅比重。財政部科研所所長賈康曾表示,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降低間接稅比重,社會已有迫切的需要。中國社科院財貿研究所所長高培勇也稱,在稅收改革方面,我國應逐步解決現有間接稅帶來的不利影響,擴大直接稅的比重。

  ■ 焦點

  稅負到底重不重?

  楊先生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單上的納稅額,加上其平時消費中隱形的間接稅,綜合構成楊先生的真實稅負水平。那麼中國的稅負到底重不重呢?

  5月初,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發佈了中國稅收風險研究報告稱,與世界各國相比,我國目前稅負水平高於中上等收入國家,大口徑宏觀稅負水平過高。

  《福布斯》2009年底公佈的全球稅負痛苦指數中,中國內地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法國。此前中國多次在該榜單中位於前列。中國財稅部門曾多次澄清解釋,但仍未釋解公眾疑惑。

  所謂宏觀稅負,即一國的政府對財富的持有和一國經濟的比值。每年全國“兩會”上,財政部需要提交給全國兩會上一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和下一年預算草案報告。除了預算內的公共財政預算,按照中財報告,大口徑稅負即還包括預算外收入、社會保障金收入,以及各級政府及其部門以各種名義向企業和個人收取的沒有納入預算內和預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等,比如每年大額的土地出讓金。

  上述中財報告也提出,從財政支出角度看,中國宏觀稅負的水平和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存在著一些不對稱,確定一個合理的稅負水平是優化中國宏觀稅負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 鏈結

  個稅起徵點3000元引爭議

  截至目前,個稅法修正案公開徵求意見已超過20萬條,意見主要集中在起徵點是否合理,以及稅率是不是過高等方面。

  根據個稅修正案草案,將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即免徵額)從目前的每月2000元提高至每月3000元。但多位學者認為,根據目前的通脹水平,這一幅度“明顯偏低”。

  據此前《南方日報》報道,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表示,個稅調整後,工薪所得納稅人佔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將由目前的28%下降到12%左右。

  多位學者建議,免徵額應至少提高至每月5000元。財政部也曾表示,個稅免徵額若上調到5000元,則只有3%的人納稅,這個稅存在的意義就不大了。

  此外,草案擬將現行工薪所得9級超額累進稅率修改為7級,取消15%和40%兩檔稅率,擴大5%和10%兩個低檔稅率的適用範圍,並擴大了最高稅率45%的覆蓋範圍。

  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係教授陳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徵收級數從9級調整為7級,仍然偏多。他認為,個稅級差過多過密,將加重個人收入增加時承擔的邊際調整,不利於鼓勵勞動者增加收入。

  專題統籌 張慧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胡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