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記中共一大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9日 12: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溫故知新:“紅色起點”煥發青春活力

  “我不僅僅對毛澤東感興趣,我對這裡的一切都感興趣。”6月的一天,從美國紐約來中國上海出差的彼得,一下飛機就徑直來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他端詳著一大會址展館中每件文物的英文標識,並對著逼真的一大場景蠟像按下快門。

6月5日,遊客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掩映在梧桐綠蔭和鮮紅黨旗下的中共一大會址,如今不僅是“紅色旅遊”的標誌性景點,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這裡也成為外國人了解中國和中國共産黨的“一扇窗”。

  走進紀念館展廳,國家一級文物——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産黨宣言》首個中文譯本,莊嚴地安放在展廳正中央的密封櫃內。一大會址館藏李大釗個人肖像照原件和他的英文打字機等文物,環繞于《共産黨宣言》四週,逐一陳列。

  1952年9月,中共一大會址辟為革命紀念地對外開放。1984年,鄧小平同志為一大會址題寫了紀念館館名。如今,步入會議原址的廳堂,桌、椅、玻璃花瓶、白底彩繪茶具及電燈等均以原貌陳列,精細到當年使用過的煙缸、火柴盒架及電燈開關,也不例外。

  “溫故知新”。一大會址副館長張小紅介紹説,這裡已成為全國各地黨員幹部在上海接受培訓的“第一課堂”。

  2008年,中共一大會址接待中外參觀者達35萬人次,平均每天迎來約1000人。小小的18平方米,人流絡繹不絕。倪興祥認為,這是黨的魅力使然,也是文物保護的價值所在。

  在嘉興,圍繞“紅船”的南湖景區,平均每年的參觀者逾100萬人次。新中國成立60週年前夕,南湖革命紀念館在原有舊館基礎上,新建2萬平方米新館,建築面積增加10倍。30多位工作人員正在為新館布展忙碌。南湖上的“紅船”也將迎來一次細緻的檢修。

  南湖革命紀念館副館長李允説,儘管這不是88年前的原船,但卻是上世紀50年代根據廣泛調研和董必武等人的回憶,完全按傳統工藝複製的,從保護的角度出發,“紅船”每年一小修,兩年一大修,精製的桐油須刷遍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