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甘當“鷹犬”的罪惡--透視“網絡水軍”之惡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8日 16: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事:甘當“鷹犬”的罪惡——從編造聖元“早熟門”事件透視“網絡水軍”之惡

  新華網青島5月8日電(“中國網事”記者 張旭東、潘林青)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由“網絡水軍”充斥的“灌水公司”、“刪帖公司”、“投票公司”等網絡公關機構,從事歪曲捏造事實進行敲詐勒索、通過話題炒作製造虛假網絡民意牟利等不法活動,已經成為影響網絡健康環境、社會經濟秩序的毒瘤。“網絡水軍”為何如此猖獗?幕後黑手何在?如何打擊這些“來無影去無蹤”的“水軍”?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從去年轟動一時的聖元“早熟門”事件調查入手,對此進行了調查。

  【網事回顧】編造“早熟門”事件“重傷”民族乳品行業

  2010年8月初,一張名為《女嬰因食用配方奶粉致性早熟》的網帖在各大論壇瘋狂轉載,稱湖北三名女嬰因食用某品牌奶粉而乳房增大,其回帖建起“高樓”,點擊率超過萬餘次,網民紛紛驚呼“太可怕”、“太恐怖”、“太沒安全感”,聖元“早熟門”事件爆發。

  隨後,聖元立刻發了一份公開信,希望儘快能有檢測結果來澄清事實。然而,這份公開信沒有扭轉局面,網上依然一片聲討。

  “聖元沒有質檢嗎?到底是國貨還是國禍?”網民“陳勝吳廣”説。同時,網上又爆出山東、江西、廣東有女嬰因食用聖元奶粉而出現性早熟。當時,東方財富網作的一項5000余名網民參與的調查顯示,88.8%的網民表示不會再購買聖元奶粉。

  2010年8月15日,衛生部公佈對聖元奶粉的調查結果,42份聖元乳粉中未檢出己烯雌酚和醋酸甲孕酮等禁用的外源性性激素,內源性雌激素和內源性孕激素的檢出值符合國內外文獻報道的含量範圍,湖北3例嬰幼兒單純性乳房早發育與食用聖元優博嬰幼兒乳粉沒有關聯。

  至此,聖元“早熟門”事件宣告結束。但這起事件不僅讓聖元損失慘重,而且讓整個國內乳業在三聚氰胺事件後再次遭受重創。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7日見到聖元營養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克時,他看上去依然一臉憂愁。“自去年遭受‘早熟門’事件後,聖元一直沒緩過勁來。銷售額雖有所恢復,但目前僅能保本;聖元在納斯達克的股價在這次事件中下跌50%,到現在也沒能上漲,企業現在處於一個非常艱難的階段。”李克説。

  據調查,這起事件之後,國內乳品品牌佔有率從原來50%左右,下降至20%至30%,大幅市場份額被進口奶粉品牌擠佔。

  【記者調查】精心策劃、顛倒黑白、肆意污衊 “網絡水軍”甘當“鷹犬”

  聖元“早熟門”事件對國內乳品行業來講,是傷口上撒的一把鹽,將三聚氰胺事件後消費者逐漸恢復的一點信心徹底毀滅。那麼這次震動國內乳品行業的“莫須有”事件是偶然還是蓄意策劃?如果是蓄意策劃幕後黑手又是誰?他們的目的又是什麼?

  李克分析認為,聖元“早熟門”是“網絡水軍”精心策劃的一起惡意網絡公關事件。從最初網帖爆料的“性激素”這一點來看,首先這個詞扎眼,容易受公眾關注;其次,國內奶粉質量檢測項目包括理化指標、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和食品添加劑等,恰好不包括性激素,而網帖的爆料點就落在這一空白處。

  “因此‘早熟門’事件出現後,企業和政府部門都措手不及,因為沒有奶粉中性激素含量的標準,這讓檢測核實無從著手,檢測結果遲遲不能公佈,最後來自第三方的權威檢測結論也不被公眾所認可。”李克告訴記者。

  同時,聖元指出其從未提出向女嬰家屬賠償損失,但是網上卻熱炒聖元意欲賠償20萬元私了此事。“聖元是‘網絡水軍’惡意攻擊受損失較大的一家企業,但‘早熟門’事件後,我們並沒有糾纏于幕後黑手是誰。單憑一家企業,又如何能找到隱藏于數萬條跟帖後的‘水軍’?”李克説。

  “中國網事”記者通過網絡途徑曾採訪到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網絡水軍”時了解到,他們接受“任務”時從來不問真假、缺德不缺德、合法不合法,給錢就幹,“説得難聽點,我們就是僱主的‘鷹犬’,只要給錢管他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管它是否對民族企業、對老百姓是否有益,按要求幹完活數錢回家。”

  有網友稱,此次聖元被陷害是其他國內乳品品牌蓄意策劃,但李克對此並不認同。“‘早熟門’受衝擊的不僅是聖元,而是整個國內乳品行業,他們在其中並沒有得利,真正的幕後黑手應該是那些獲利方。”李克説,而“誰是獲利方”,只有依靠司法力量的介入後才能最終破解,但相信稍微聰明點的中國人都能心中有數。

  【事件反思】司法積極介入,是打擊“網絡水軍”的利器

  從今年4月中旬開始,中央外宣辦、工信部、公安部和國家工商總局在全國範圍內發起為期兩月的整治非法網絡公關行為專項行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反響和支持。

  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副院長、教授崔鳳表示,網絡方便了人們溝通交流、獲取信息和資源,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被稱為“現代民主的新形式”,網絡受關注度正越來越高。但由於這個虛擬世界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沒有跟上,部分機構和個人懷著商業目的或個人目的,雇傭“網絡水軍”,用貌似公平公正的網絡言論來詆毀他人或誇大自己,擾亂社會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權益。

  崔鳳認為,整治和打擊“網絡水軍”,首先國家應出臺關於健全網絡運營監管的法律法規,或將網絡領域的相關惡意行為補充在廣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讓虛擬的網絡社會有法可依;其次,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加強對網絡行為的監管力度,司法機關要集中力量打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網絡惡性行為,對當事人予以嚴懲,以起到警示作用。

  李克表示,國家應嚴格把關網絡運營商的準入標準,不讓一些個人隨意進入網絡媒體領域,惡意履行新聞媒體監督職能;主流媒體也應對網絡出現的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分析,不隨意轉載和跟風報道,以免給“網絡水軍”形成推波助瀾之勢。

  山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忠武説,網絡發帖、跟帖雖都匿名,但現在公安部門的網絡監察技術要查到當事人並不困難,一旦網絡監管有法可依,個人網絡言行對他人造成了實體傷害和損失也要承擔法律責任。因此,無論是專業“網絡水軍”成員還是盲目跟帖的網民,都應承擔起社會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對自己的網絡言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