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國務院食品辦負責人表示非法添加是食品安全最突出問題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6日 03: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食品安全亂象叢生

  瘦肉精、染色饅頭、假薯粉、三聚氰胺……近來食品安全事件頻頻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就這些問題,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勇昨日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總體穩定向好,問題仍然不少”,但和中央的要求相比,和群眾的期待相比,和發達國家的水平相比,我國食品安全狀況和水平還存在著差距。

  ■ 焦點

  1 皮革奶牛肉膏問題被誇大

  記者:我國2010年蔬菜、畜産品、水産品檢測的合格率都在96%以上,而老百姓卻感嘆“還有什麼敢吃的”?實際的情況與大家的感覺為何會有這樣的落差?

  張勇(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首先,食品安全領域的確存在不少問題,新聞媒體、互聯網也多有報道和反映。總體來看,這些報道可以分為兩類,一些是客觀反映存在的問題,如瘦肉精、染色饅頭等;還有的則是誇大其辭或沒有事實依據,如對聖元奶粉、皮革奶、牛肉膏等問題的報道,最後經核查屬誇大或不實。這樣的一些報道短時期內集中出現,容易産生放大效應,群眾看了以後往往都會信以為真、焦慮擔憂,也自然會有“還有什麼敢吃的”的想法。

  食品安全直接關係人的身體健康,人人關心,“燃點”很低。但是應當看到,我國當前的食品安全總體上是有保障的,這樣講絕不是掩蓋矛盾、粉飾太平。

  食品安全事件雖時有發生,但與龐大的食品及生産經營者規模相比,所佔比例很小,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

  2 特定時期全部檢測某種食品

  記者:為什麼很多問題都是媒體先發現的?我們監管採取抽檢方式,為什麼不逐一檢測?

  張勇:很多案件是在監管部門查處並公佈後,有關媒體再跟進報道的,像近期的假薯粉、去年的問題乳粉等案件都是如此。

  同時,也有一些問題是在媒體先發現並報道後,監管部門組織開展了調查處理。需要説明的是,我們不贊成在事件的性質、危害和影響範圍尚未查明核實的情況下,個別人就將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冠以“致癌”、“致命”、“劇毒”等字眼標題加以報道,甚至編造沒有事實依據的假新聞,造成公眾恐慌。

  抽檢是各國包括發達國家普遍採用的做法。針對每種食品全部逐一檢測,沒有哪個國家能承擔得起、能做得到。事實上,抽樣檢測已被證明是一種科學的方法。

  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完善抽檢制度和方法。當然,也不排除在特定的時期、區域針對某種食品進行全部檢測。

  3 非法添加問題是“牛鼻子”

  記者: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最突出的是什麼?今年為解決這些問題有哪些重要舉措?

  張勇:目前最為突出的問題是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饅頭等都是典型的非法添加案件。一些不法分子見利忘義,添加非食用物質甚至是有毒有害物質或濫用食品添加劑,嚴重危害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

  非法添加具有造成大範圍、系統性危害的風險。因此,今年食品安全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加快解決非法添加和濫用添加劑的問題,這也是當前食品安全工作的“牛鼻子”。國務院前不久專門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進行部署,國務院辦公廳也下發通知,要求切實解決這一影響食品安全的突出問題。

  4 食品安全監管“政出多門”

  記者:三鹿、雙匯等知名企業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染色饅頭堂而皇之地進入知名連鎖超市,這些現象説明了什麼?解決這類問題,應重點採取哪些措施?

  張勇:一方面,説明我們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確需改進完善。監管鏈條長、環節多,存在政出多門、職責不清、銜接不暢的問題,檢測檢驗手段不強,基層監管力量薄弱,個別執法人員監管不嚴甚至徇私枉法,這些問題都需要儘快加以解決。

  另一方面,這些事件的發生更加凸顯了落實生産經營者主體責任的重要性。真正安全放心的食品,是生産加工出來的。因此,不僅要加強監管檢測,更重要的是嚴格落實生産經營者主體責任,做到企業講誠信、行業要自律,這是食品安全的基石。

  解決這些問題,要從自律、監管、政策、法制、宣教等多方面著手,使食品生産經營者“不願犯法、不敢犯法、不能犯法、犯不起法”,從根本上扭轉食品安全基礎薄弱的局面。據新華社電

  ■ 分析

  十幾個部門被指管不好食品安全

  政協委員建議加大問責力度

  前幾年,就有人計算過,豬肉從生産到流通各環節有八九個部門在管,但還是出了“瘦肉精”中毒事件。時隔多年,“瘦肉精”重出江湖。於是,食品安全多頭管理的問題,再次引起熱議。

  《人民日報》昨日報道,目前有十多個部門在對食品安全進行管理,“希望各部門能各司其職,做到不失職,不扯皮,不遺漏,切實把關係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這一大事管嚴、管好。”

  食品安全的多頭管理已被詬病多年。此次“瘦肉精”事件後,有專家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在“瘦肉精”事件中,可以看出目前的食品安全多頭管理失效。

  但是,也有多位專家擔心,如果食品安全監管完全集中于某一部門身上,可能會帶來權力過大,難於監督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鼎力律師事務所施傑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目前,質監、衛生、藥監等部門根據專業劃分進行食品安全管理,現在也專門成立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這也是統一管理的有效機制。如今,加強對食品監管部門的監督是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施傑認為,應該進一步加大對違規部門的問責力度、對政府部門內部違法者的打擊查處。

  也就是説,不管多少部門在管理,關鍵是加強問責,在分工範圍內管理不好就應該擔責任。本報記者 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