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胡耀邦之子胡德平談改革初衷與成效(組圖)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6日 1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農村改革別打農民土地的主意

  記者:農業問題其實是中國改革的起點,也是中國改革的重點,您覺得當下,農業改革的路走出來了嗎?

  胡德平:在農業問題上,胡耀邦在肯定土地所有制不變的前提下,強調農民對土地的經營權和使用權。他所説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就是指土地的經營權和使用權,絕對不是把農村的土地私有化。我認同這種觀點,但有人説我的思想不行,土地的個人所有權就應該分給農民。我説,農民對土地的經營權和使用權目前還遠遠沒有到位,才短短30年,先讓農民對土地的使用權和經營權充分使用,至於土地的集體所有權的問題,我想,這個過程恐怕還是讓所有者首先到位,現在集體所有制都沒落實呢!

  現在的問題是,農民土地的所有權益經常受到各方面的侵害,以各種名義打農民土地的主意。

  記者:現在很多農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農民都被“上樓”了,對此您的看法如何?

  胡德平:胡耀邦説到農業問題時曾指出,在肯定土地的集體所有制上,要放開經營權,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讓農民老百姓承包耕地、山林、水塘。但目前的狀況是急急忙忙讓農民“上樓”,用社保換耕地,這種做法是把老百姓的生産資料和對象都給剝奪了。如果我們上億的農民失地,那麼就是一半人富裕起來,一半人失去生産資料,這怎麼能行?

  記者:城市化運動會帶來農民失地以及很多社會問題,如果按照這種勢頭髮展下去,後果會怎樣?

  胡德平:大部分農民消失了,流轉土地,是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首先應該實行農業的現代化、有工業化的支撐、有眾多小城鎮市級鎮的建立,才能完成。如果是因為農民不愛農業生産而改變身份,以後新生一代農民也不想種地,就會導致城市嚴重的過度膨脹,城市的周邊佈滿了失去土地、失去溫飽的人,那該如何辦?

  記者:作為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2010年“兩會”期間,您與十幾位政協委員聯名提出《關於確保農村開發用地的所有者權益》的提案,建議“儘快承認農村小産權房的合法性”,明確村民組織自主開發所屬土地、自主進入統一的城鄉土地市場的權益。

  胡德平:目前,小産權房的合法性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據有關統計表明,全國小産權房總計面積約60多億平方米,不受法律保護,小産權房的局面實際上已形成。

  上個世紀80年代,包括深圳的發展都是在集體所有制土地上蓋的房子,是集體所有制把華西村、南山村、橫店村發展起來,又避免了和農民的衝突,只要我們做好規劃,把小城鎮發展起來,發揮了集體的所有制,也可以把小城鎮搞起來相當一部分,國家要支持,要給予政策,對集體土地和國有土地怎麼不能同權同價?憲法上説,要保護公有制,那集體所有制不也是公有制嗎?改革要到位,耀邦同志主張離土不離鄉,“我們該如何把地方工業搞上去,特別是社隊企業搞上去,從而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高漲?”當時,他特別重視蘇南的中小城鎮,特別提到那裏的小城鎮,説抓住了鄉鎮企業發展起步的要害。

國有企業,不能以政府的名義代替全民

  記者:國有企業的改革,最近一段時間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胡耀邦對此也有自己很多的見解,他的哪些思想在今天看來依然值得深思?

  胡德平:胡耀邦本來想把農業的責任制就是經營權、使用權用到工業上來,他説工業也可以承包,原來我認為,大工業也都拿來承包是不是太土了?回頭再看他的文章,才發現他説的承包指什麼——讓企業和員工全員承包,而不是廠長經理來承包,工人階級應該發揮積極作用,並且在承包後獲得的利潤上有一個合理的利益分配:應該國家得大頭,企業得小頭,職工得零頭。他本來想搞責任制,但是沒有想到,再深入一步就是讓全民所有制的所有者來歸位。

  記者:近期,中石化“天價酒”事件發生之後,激起了很多群眾對國有企業的不滿甚至怨恨。

  胡德平:我國改革之前,國有企業即全民所有制企業,佔有全民巨大資源,但和全國人民的利益沒有直接挂鉤,全民既不知對企業的權益何在,企業也不知對全民有何義務。當下,儘管全民所有制企業為國家財政作出了巨大的利潤貢獻,但總引不起全民對企業的熱愛和衷心擁護,很多大型國企甚至為資源利用與當地群眾、政府激烈衝突,原因就在這裡。

  國有企業當時是用舉國之力來改制的,國家銀行主動幫助其從負債中剝離出來,職工或分流下崗,或買斷工齡。國企輕裝上陣之後,反過來又與民爭利、賺老百姓的錢,這樣的改革是不是有點變樣了,老百姓當然有疑問,全民所有制是不是全民的?

  記者:對於國有企業,您覺得有何具體改革的路徑?

  胡德平:1983年中央政府對國有企業實行利稅改革以後的20多年來,國企並未上繳利潤給政府,只是最近兩三年才把利潤的5%給政府,今年的最高上繳額又調整為15%。能否以政府的名義代替全民?能否以政府財政代替全民的權益?我想都不可以。國有獨資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後,仍要體現它的雙重性,作為上市公司,它應當給股民分紅,並受股民監督。作為全民所有制的企業,我認為同樣應該給全民支付紅利,政府應得的是稅收,而不是利潤。它佔用的資源是全民的資源,利潤的一部分就應該給全民。國有企業絕對不能以給國家上交利稅而回避對全民應盡的義務,同時應該受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

有義務對改革史進行研究、反思

  記者: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30多年,而您的書提出“中國為什麼要改革”正是對此進行的梳理和回顧,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角度和選題,關係到改革走到今天的得與失,以及今後該怎麼走,是一個歷史的文本,這是不是也是您寫作此書的初衷?

  胡德平:在中國,一個“文革”,一個改革,這兩大事件是翻天覆地的,對世界來講也是影響極大的。我們中國人應該有更多的人研究這段歷史,出版一些歷史書籍對此進行梳理和回顧,我認為這對中國和世界都是有好處的。

  歷史學有一個很莊嚴的任務就是資政育人,我希望這本書能讓參加了改革,經歷了80年代改革的人和沒有經過80年代以及沒有出生的人,都站在一個客觀的歷史科學的問題上,對過去、歷史和未來達到一個比較統一的認識,形成一個好的科學的歷史觀。有人曾經跟我説過這樣一句話,再過五百年,我們的改革開放充其量不過是一頁紙吧!這句話完全駁倒也很難,我也不知道到那時是否還會有人像現在這樣研究、反思。對於我來説,有一種感情力量和信念想對黨的這段歷史做些回顧。有人如果掌握了資料不整理不研究的話就回避了應盡的責任,我有這個興趣與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