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周培源 鋒芒不畏權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1日 12: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清華大學百年華誕

  已有人閱讀2011-04-20 02:42 新京報

  多年後談及與清華的緣分,早已功成名就的周培源仍興奮地對女兒説:“那則報上的招生廣告只登了一天,而且是非常小的一條消息,居然被我看到。”

  27歲成為清華最年輕的物理教授,91歲堅持帶博士研究生。

  中國唯一一位在愛因斯坦身邊長期工作過的人,“兩彈一星”元勳大多是他的學生,有的還是他學生的學生。

  周培源,1924屆清華畢業生,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

  1992年6月3日,周培源90歲生日,前來祝壽的嘉賓有:吳大猷、顧毓琇、吳健雄、袁家騮、王淦昌、王大珩、彭桓武、陳省身、李政道、楊振寧、林家翹、任之恭、張守廉、周光召、朱光亞……

  學界稱,如此之多“重量級人物”的“出場陣容”,空前絕後。

  幸虧一條招生廣告

  女兒周如玲眼中,周培源與清華的關係源遠流長,“他在科學上所取得的成就起步于清華;他的世界觀、或説做人的準則也是在清華逐步形成。”

  1919年,周培源因參加“五四”運動,上街遊行貼標語,被上海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開除,回到宜興鄉下,躲進一座寺廟潛心讀書。

  一天,他偶然看到報紙上一則很小的廣告:清華在江蘇省招收5名插班生。

  周培源立刻趕赴南京參加考試。一箭中的,成績名列第二,考入清華。

  1919年秋,周培源走進清華園,從此成為一名清華人。

  多年後談及與清華的緣分,周培源仍興奮地對女兒説:“那則報上的招生廣告只登了一天,而且是非常小的一條消息,居然被我看到。”

  體育好文化課更好

  周培源插班入中等科三年級。中等科畢業時,學習成績名列年級第二,順利升入高等科,還曾擔任甲子級的級長。

  身材頎長、細瘦的周培源,喜歡在體育場上奔跑或游泳池裏游泳。兩條腿又細又長,被老師和同學稱為“仙鶴腿”,很是悠閒灑脫。他多次參加學校運動會,還曾代表清華,參加華北運動會。

  清華注重“通才教育”,周培源也很重視自身全面發展。他努力學習人文課程,認為人文課程能夠鑄造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

  周培源更喜歡數理化,崇尚“科學救國”的主張。

  他的第一篇論文《三等分角法二則》,求解説明一個道理:當科學問題用簡單的數學或實驗方法不可能解時,採用高深的理論與精確的實驗方法就有可能得到解決。

  他的數學老師鄭之蕃先生對這種創見,很是讚賞,將這篇論文推薦給《清華學報》發表。

  1924年,周培源從清華畢業、獲准“庚款留美”,赴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就讀。

  周培源用了3年半時間,讀下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學位,完成一般人需6年才能完成的學業。

  1929年秋,27歲的周培源回國,接受清華首任校長羅家倫聘請,成為清華最年輕的物理教授。

  師從愛因斯坦

  周培源是唯一一位在愛因斯坦身邊長期工作過的中國人。

  1936至1937年間,周培源利用在清華的第一次科研休假年,到普林斯頓的高等研究院參加愛因斯坦主持的關於相對論的討論班。

  1937年夏天,周培源親自去愛因斯坦住宅辭行。他還為愛因斯坦拍了一張照。愛因斯坦坐在轉椅上,將左腳搭在右腿上,雙眼安詳地凝視著前方。

  這也成為唯一一張中國人為愛因斯坦拍攝的相片。直到1955年愛因斯坦逝世時,《光明日報》邀請周培源撰文,這張珍貴的相片才得以公布於世。

  女兒周如玲問過父親:怎麼沒有和愛因斯坦合個影?

  周培源答道,“他這麼偉大的科學家,我怎麼有資格和他照相?”

  “像大河奔突向前”

  “文革”中,周培源抵禦“批判科學”潮流,為科學事業奔走呼喊。

  1969年10月,中科院“批判相對論學習班”撰寫了《相對論批判》一文,召集周培源、吳有訓、錢學森等人及青年物理工作者座談表態。

  輪到周培源發言時,他只介紹愛因斯坦生平及與愛因斯坦的交往,不動聲色。當聽説此文就要在《紅旗》雜誌公開發表時,他沉不住氣了,找到主持會議的中科院副院長劉西堯明確表態:“批判相對論的文章不宜刊登在《紅旗》雜誌上,否則,將來我們會很被動。”

  回到家,周培源生氣地對女兒周如玲説:“簡直要鬧出歷史大笑話了!”

  基礎理論教育在動亂中也面臨危機,1972年7月,周培源上書周恩來總理,直陳基礎科學研究重要性,得到周總理批示認可。

  這一消息振奮了當時的科學界。

  周培源的學生、北京大學力學系教授武際可評價,“他是一個有鋒芒的人”,正直敢言、不畏權勢,是一位不多見的學者。“有人沉默、有人順從、有人阿諛時,他能像大河奔突著向前。”

  女兒周如玲回憶,90歲生日當天,身著西裝的父親“從始至終眼眶都是濕潤的”。

  席間,楊振寧俯到周培源耳邊説:“obviously,you have touched many people’s hearts。”(顯而易見,君之所為,人心所向。)

  □本報記者 周亦楣 實習生 雷磊

  周培源

  院係:1919年入讀清華學校

  出生年月:1902年8月28日

  籍貫:江蘇宜興

  評語

  有人沉默、有人順從、有人阿諛時,他能像大河奔突著向前。

  ———學生武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