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重慶:搭建農村消費市場信息化“金橋”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9日 10: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開展5年多來,重慶市先是著力建設改造好鄉鎮連鎖超市和村級便民商店,佈下農家店網點,實現了農家店在鄉鎮和村全覆蓋。隨後,重慶市探索用信息化手段進一步鞏固完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建設成果,與市農業銀行和移動通信公司合作,在農家店裏裝上農商通信息機,原來要乘車去鄉鎮辦的事,如今在家門口就能輕鬆完成,村民可以在農家店裏刷卡購物、充話費甚至小額取現,有了這臺農商通信息機,鄉村生活一下子便利了許多。

  農家店裏的“農商通”

  記者來到重慶市巴南區界石鎮海棠村時,正遇到村民李曉余來村頭的“十分利”農家店買東西。挑了幾樣東西後,李曉余先是拿出中國農業銀行的惠農卡刷卡付了錢,又取了100元現金。

  以前村民取錢都要坐車到鎮上,來回路費花去幾元不説,很多時候還要排隊,一去就是半天。“超市開到了村裏,東西好也不貴,還能取錢,真是太方便了!”李曉余告訴記者,以前手機話費要到鎮上去繳,現在農家店的農商通信息機上也能繳了,很方便。

  海棠村農家店店主李濤告訴記者,這臺農商通信息機還能接收政策法規、惠農資訊、天氣預報、農産品價格信息、通知公告,還可以手寫上傳農産品供求信息。

  2009年底,重慶市實現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區縣、鄉鎮、村全覆蓋,58個承辦企業共建成日用品和農資縣級配送中心62個、鄉鎮超市1728個、村級便民店18256個。農商通信息機的出現,為村民們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服務。

  重慶市商委流通處副處長何渡告訴記者,1台電話機模樣的農商通信息機融合了3個網絡。首先是“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承辦企業與鄉村農家店實現了聯網。聯網之後,承辦企業能夠準確地了解農家店的商品存儲和銷售情況,方便了經營管理和及時配送商品。而對於農家店店主來説,以前都是在本子上記賬,有了這臺信息機,賣出多少東西,收入多少錢,一目了然。同時,消費者也可以得到一張標有所購商品品名、數量、單價、總金額、購買日期以及農家店名稱等信息的購物小票,憑它就可以開展質量追溯,價格公開透明。

  與農業銀行的網絡實現連接之後,村民就可以在農家店裏刷卡買東西。不僅如此,農商通信息機還能夠提供小額取現業務,每筆最高能取300元,1天同1張卡最多可取500元。

  第三張網就是移動通訊網絡,農商通信息機是一台無線接收與發送裝置,農家店與承辦企業及其物流配送中心以及與商務主管部門的管理平臺聯網,正是憑藉移動公司無線網絡的支持。

  通過在農家店布設信息機,整合多種資源,實現了農村商品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融合。何渡告訴記者,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重慶市已經為農家店安裝農商通信息機3500余臺,覆蓋全市三分之一的村。

  三方合作得共贏

  “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發展之初,農家店與城市連鎖超市企業只有在商品配送時才有聯絡,合作的緊密程度不高,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連鎖。在很多地方,農家店剛開業時還能保證從超市進貨,過了一段時間農家店主就又去小商品批發市場進貨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如何實現連得起,還能鎖得住,這是擺在商務主管部門面前的一個問題。

  從2006年開始,重慶市實施了“村村通”工程。截至2009年底,重慶市實現100%的村通電話。中國移動重慶分公司搭建起了農村地區的基礎無線網絡,但由於種種原因,好不容易搭建起來的網絡使用率卻不高。如何把已經建好的網絡使用起來,正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起農村商務信息服務平臺。

  為此,重慶市商委與中國農業銀行重慶市分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重慶公司進行三方合作,專門研發了綜合信息平臺和簡易操作的農商通信息機,免費向農家店配備,這臺信息機可以實現零售管理、金融服務、信息服務、通訊服務四大功能。這種創新的商業模式讓多方實現了共贏。

  “農村居民收入不斷提高,農村消費快速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及時掌握第一手數據,才能更好服務廣大農村消費者。”重慶市商業委員會主任周克勤表示,“隨著農商通信息平臺的建立與逐步完善,可以通過對農家店銷售數據的收集整理,對農村市場運行情況進行監測分析,幫助其制訂科學的發展規劃,引導‘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承辦企業有序經營和健康發展。”

  “農商通信息機讓農村居民手中銀行卡的使用率提高了,這對於我們來説是直接效益。而隨著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村金融服務市場有非常廣闊的前景。”農行重慶市分行行長馮建龍説。

  “目前重慶市農村的手機覆蓋率是20%至30%,農村通信市場還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農商通信息機這樣的模式能夠幫助移動公司服務客戶,提高網絡的使用率。”中國移動重慶公司副總經理李毅棋説。

  “信息機的最大的受益者是農民,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承辦企業、農家店業主也通過信息化建設實現科學管理,規模做大,收益增多。”重慶市商業委員會副主任賴蛟説,“在這個體系中,由於全社會成本的節約,合作方都受益,所以形成一種持續的動力,推動合作共建的農村信息化模式延伸下去。”

  農村市場前景廣闊

  在重慶市榮昌縣仁義鎮永靈村雷錫寬和妻子開起了兩家農家店,一個經營日用雜貨,一個經營種子和化肥等農資。説起這農家店的新變化,雷錫寬老伯高興地説:“以前要去很遠的地方進貨,貨物質量也沒保證,賣不完過了期的東西只能扔掉。現在都是城裏大超市的配送車直接把商品送到店裏,再也不用跑到很遠的地方進貨,過期的賣不動的貨物公司還負責收回。”他説,一個農家店每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除此之外,每個月村民繳納3000元到4000元的話費,每天都有五六個人取錢,這兩項佣金的收入每月有約100元。

  信息化給雷錫寬的農家店帶來了新氣象。而受益於信息化的不僅是農家店的店主。在榮昌縣開了200多個農家店的重慶永立百貨超市有限公司生意越做越大。

  2003年,重慶永立百貨超市有限公司總經理向勇在榮昌縣的一個鄉鎮開起了全縣第一家超市,生意好時,擁有七八家“老百姓”連鎖超市。2007年,他的“老百姓”農家連鎖超市已經在榮昌縣實現了21個鎮、200多個村的全覆蓋。

  向勇對信息化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中的作用深有體會,“這200多家農家店聯網後,我能夠準確地了解貨物的存儲情況,及時給農家店補貨,也能了解到貨物的銷售情況,隨時調整進貨種類和數量。有了信息化,農家店店主還有了一些充值、取現等的佣金收入,也能讓他們更有信心把農家店經營好。”

  信息化讓“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真正實現了連得起、鎖得住。信息化工程也讓農村消費市場的前景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