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陰性艾滋病”起因可能為“恐艾症” 無死亡病例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7日 04: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有媒體報道和網絡轉帖説有人感染“陰性艾滋病”,這一説法在個別人群中引起恐慌。針對各方疑問,記者採訪了衛生部和有關醫學專家。

  傳言一:“陰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的變異

  【回應】檢測結果可排除該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或變種

  幾年前,一位名叫林軍的男子以“全體病友”的名義致信衛生部,説他們都出現了與艾滋病感染極為類似的症狀,如淋巴腫脹、皮下出血、舌苔生絨毛等症狀,懷疑感染了艾滋病。但是,經過多次艾滋病病毒檢測,都顯示陰性。最多的一位進行了30多次檢測,最少的也進行了5次檢測。因此,他們自稱是“艾滋病陰性感染者”。

  衛生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鄧海華4月6日介紹説,衛生部對到該人群反映的問題高度重視,2009年7月,中國疾控中心開始啟動相關調查工作,至2010年1月,招募了59名自願接受調查的“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者”進行了第一次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該人群艾滋病抗體檢測均為陰性,未檢測到相關致病病原體,缺乏新病毒或未知病原體感染的證據。考慮到調查對象自述症狀與XMRV病毒(異嗜性鼠白血病病毒相關病毒)導致的慢性疲勞綜合徵的臨床症狀相似,59名調查對象均檢測了XMRV病毒,結果均為陰性。中國疾控中心將檢測結果和初步結論向該人群作了説明,但未得到該人群認可。後中國疾控中心又將採集的血液標本送美國相關實驗室進行病原學檢測。目前美方反饋稱,已經檢測的樣本艾滋病抗體均為陰性,未檢測到相關致病病原體。

  今年2月,廣東省接到衛生部通知後,迅速成立了專家組,包括臨床醫生、精神病學專家、流行病學專家、艾滋病學專家等,對這些“特殊病人”進行會診和檢查。目前,廣東省疾控中心已根據症狀,對8個樣本進行了HIV、肝炎、梅毒等抗體的檢查,結果全部都是陰性。“結果很清楚,他們不可能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廣東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所所長林鵬説。

  據了解,對於艾滋病來説,最可靠的診斷手段就是抗體檢測,按照當前的技術手段,不存在感染了病毒卻監測不到抗體的情況。廣州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國家衛生部艾滋病臨床專家組專家蔡衛平説,雖然有極少數人某一次檢測不到,但不會一直檢測不到,而“他們用很多方法檢測了很多次,有的人既檢測了抗體,又檢測了病毒,所以早已排除了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

  醫學專家介紹説,目前已知的艾滋病亞型或變種,都可以用現有的檢測手段檢測出來,比如抗體檢測、核酸檢測等,如果這些手段檢測不出來,就不能證明是艾滋病。

  傳言二:“陰性艾滋病”是一種新病毒

  【回應】根據中國權威機構及美國有關機構的檢測,沒有發現新的病毒

  林軍等59人在艾滋病病毒抗體多次檢測陰性後,其中一部分人不再認為自己是艾滋病,而是“原因不明病毒感染者”。

  經過臨床檢查和實驗室檢測,臨床專家沒有發現其中任何人有影響生命的臨床疾病。此外,檢測結果還表明:所有病友均未罹患梅毒這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除1例為丙肝抗體陽性外,其他人也均未感染丙肝這一指徵性的血液傳染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首席專家曾光教授介紹説,國內檢測判斷林軍等人並非感染新病毒的情況下,將樣本寄給了美國的一家病毒檢測機構,該機構能對1.5萬種病毒和多種未知病毒進行檢測。至3月31日,對1/3的樣本檢測表明,沒有發現新的病毒。

  林鵬説,從廣東調查的情況看,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存在這種未知的、檢測不出來的病毒。

  傳言三:“陰性艾滋病”是傳染病

  【回應】沒有證據表明其具有傳染性和聚集性

  鄧海華説,在第一次調查排除艾滋病的基礎上,衛生部又組織專家制訂了“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人群”的流行病學調查方案,並於2011年2至3月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湖南和廣東6省(市)開展了系統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目前共調查了40人,其中包括曾參與過第一次調查的15人。結果顯示,調查對象分佈于不同的市、縣,未呈現聚集性,也未發現調查對象之間存在互相傳染的情況;調查對象和密切接觸者無共同的特異性感染症狀和體徵,未發現傳染病傳播的因果關係。實驗室檢查結果發現,調查對象血常規結果基本正常,無感染性疾病的特徵性變化。

  曾光説:“我們沒有發現患有傳染病的證據。既然病人中多數人都認為是從性服務者處獲得傳染,那麼應該是性服務者人群比病人更早出現更嚴重的問題,但是迄今為止,沒有發現類似疾病在性服務者中發生流行。而且,病人所在地域不同,自訴發病時間也相差10年之久,彼此之間不存在傳播的可能性。”

  傳言四:“陰性艾滋病”無法根治,可致死

  【回應】“陰性艾滋病”的説法已在網上出現多年,起因可能為“恐艾症”。大部分調查對象均能正常工作學習,未出現死亡情況

  記者在廣東的調查發現,“陰性感染者”的説法並不新,在網上已炒了好幾年,自稱“陰性感染者”的人們建立了多個QQ群,宣泄恐懼情緒,並互相打氣。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和廣東省疾控中心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年都會接到多起艾滋病篩查申請,但真正檢出陽性的感染者只佔很小的比例,100人中都不到1個,絕大多數是有過高危行為後的“恐艾”,其中又有一部分在多次篩查呈陰性後仍然不相信自己沒有感染。

  據鄧海華介紹,大部分調查對象及密切接觸者均能正常工作和學習,一年內僅2人因扁桃體疾病住院,未出現因其他嚴重疾病而住院或死亡的情況。

  主持這59例樣本在國內臨床會診的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中心主任李興旺教授認為,受檢人群多數無明顯器質性病變,少數生化檢查異常者,亦與其主訴的臨床症狀不相符合。從軀體症狀和神經症性症狀兩個角度進行評估,考慮主要為精神因素所致。

  北京協和醫院李太生教授認為,單純的精神因素完全可以導致病友的免疫功能下降。北京醫科大學六院的黃悅勤教授認為,應激反應可以使軀體體症顯著增多,免疫功能低下與精神因素有密切關係。曾光説,艾滋病恐懼症,俗稱“恐艾症”,是一種對艾滋病強烈恐懼,並伴隨焦慮、抑鬱、強迫、疑病等多種心理症狀和行為異常的心理障礙。他們對陰性結果持懷疑態度,總認為檢測不準確或現有試劑檢測不出來自己的病毒。曾光建議病友不要瀏覽各種不實網絡信息,不要聽信網絡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