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劉延東談高等教育6重點:對學術不誠信“零容忍”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5日 10: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湖南高校生疑被傳銷組織控制失蹤

  1980年2月12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這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全面回顧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指導下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30年的光輝歷程,深刻總結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對於我們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人才發展規劃綱要,開創我國學位和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位條例》開啟了中國獨立培養高層次人才的輝煌征程

  作為新中國教育和科研領域的第一部法律,《學位條例》是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是新中國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曾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先後兩次起草《學位條例》草案,但由於種種原因沒能通過。“文革”結束後,百廢待興,各級各類人才短缺、斷層嚴重,高層次人才尤其匱乏。1979年,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我國“要建立學位制度”。在鄧小平同志等老一輩改革先行者的英明決策和支持下,經過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按照立足國情、體現高標準、有利於調動廣大教育和科學工作者積極性的原則,制定《學位條例》,並於198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它標誌著新中國學位制度從此誕生,標誌著新中國教育開始走上法制化軌道,極大地推動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社會風氣的形成,開啟了中國獨立培養高層次人才的輝煌征程。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確立了科教興國戰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啟動了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學位和研究生教育進入了加快發展時期。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深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目標,把提高質量作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務,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在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中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三十年來,《學位條例》為學位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研究生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為培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所急需的高層次人才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我們基本建成了中國特色的學位制度。建立了學科基本齊全、佈局相對合理的學位授權體系,形成了以高校為主、多系統培養的格局,中央政府主導、省級統籌、調動單位積極性的三級管理體制不斷健全,質量監督和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到2010年,我國博士、碩士、學士授予單位已分別達到347所、697所、700余所,全國在學研究生已達140.5萬人,其中博士生24.6萬人,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層次結構。

  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我們基本實現了立足國內自主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戰略目標。我國累計培養了33.5萬博士、273.2萬碩士和1830萬學士,分佈在各行各業,成為領軍人物和骨幹力量,我國自主培養的博士在“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中佔到70%以上。碩士學位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的學位層級,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

  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深化。學位授權審核制度改革邁出較大步伐,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穩步推進。學位類型從單一學術型向學術型與專業型並重轉變,學位管理從中央高度集中向擴大省級統籌與學位授予單位自主權轉變。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核心實施“研究生創新計劃”,建成了一批研究生培養基地。學位制度的建立,帶動了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了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緊密結合。國家重點推動了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實施了“211工程”、“985工程”、國家重點學科等重大建設項目,學科建設的整體實力、承擔國家重大任務和服務區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升。

  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影響力逐步增強。學位制度的建立,使我國能夠平等地參與國際教育科技的合作與交流,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和廣泛。我國成為《亞太地區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歷、文憑和學位的地區公約》締約國,與包括英法德等主要發達國家在內的37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學位和學歷文憑互認協議。中外合作辦學、合作科研、聯合培養等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目前,共有來自19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8萬名大學生在我國高校學習和攻讀各級學位,我國112所高校與國外知名高校正在聯合培養9300多名博士生。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思路和經驗産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30年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學位條例》實施三十年來的改革發展實踐中,我們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積累了寶貴經驗,豐富了對中國特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的規律性認識:

  三十年曆程啟示我們,堅持中國特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之路是我國學位制度的根本方向。我國建立和完善學位制度,始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實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位授予標準,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要求,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始終立足國情,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主動適應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始終堅持科教結合,與國家科學技術發展緊密聯絡,促進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的良性互動;始終堅持全面發展與重點建設相結合,突出培養基地與重點學科建設,切實增強研究生培養的基礎能力。

  三十年曆程啟示我們,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生機勃勃的動力之源。《學位條例》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實踐成果,創新求實始終是學位制度發展的鮮明主題。我們堅持通過改革破解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堅持以人為本、求真務實,探索高層次人才培養規律,推動制度創新和機制改革,不斷改進研究生培養模式;堅持尊重基層首創精神,保護改革創新的積極性,鼓勵更多的部門、企業、學校、科研機構和導師、學生參與改革設計與實施,最大程度地凝聚改革共識,分享改革成果。

  三十年曆程啟示我們,堅持質量第一觀念,積極提升質量水平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務。多年來,我們始終高度重視處理數量與質量的關係,在確保質量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數量發展。我們強調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全面發展,突出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把導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打造一流導師團隊;重視學科建設,改善基礎條件,完善質量監督與保障體系,不斷形成特色和優勢;加強宏觀調控,優化區域佈局,完善培養類型,實現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的協調發展。

  三十年曆程啟示我們,加強法制建設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學位條例》和相關配套規章制度的實施,使學位制度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動了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進程。我們依法開展學位授予和研究生培養工作,促進研究生教育的法制化、規範化、科學化。我們依法保障學術民主,充分發揮學科評議組成員和專家學者的作用。我們依法加強管理,維護了導師、學生和學位授予單位的合法權益。可以説,學位工作的每一次改革、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法制的保障。

  三十年曆程啟示我們,虛心學習、開放包容是中國特色學位制度應有的胸懷。我國學位制度沒有照搬國外學位制度,而是立足國情,求實創新,自主發展。同時注重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和經驗,把充分挖掘國內資源和有效利用國外優質資源有機結合,使中國特色學位制度在國際上樹立了良好聲譽。與教育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學位和研究生教育仍處在成長階段,在發揚傳統、兼收並蓄的基礎上爭創世界一流,是我們必須始終保持的品質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