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代表委員談保障房建設:關鍵不在一張紙而在於決心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4日 04: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前不久,國務院主持各地與中央簽訂保障房責任書,提出要對各地政府的住房保障和穩定房價工作進行考核和問責。“關鍵不在一張紙,而在於決心。”溫總理的話擲地有聲。

  因為有了決心,千百萬低收入者和困難家庭有了實現安居的希望。

  決心帶來信心

  按照中央要求,未來五年,保障性住房將達到3600萬套,這意味著到“十二五”期末將有20%的家庭享受到住房保障。

  “有了中央的決心,有了引導督促保障房建設的各項強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障房的春天已經來到,中低收入者的安居心願定會在不遠的將來夢想成真。”對於保障房將普惠更多的勞動者,兩會代表委員無不信心滿懷。四川遂寧市市長胡昌升代表表示,讓老百姓有基本的住房保障是政府的基本職責,也是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體現。只有讓老百姓實現了“安居”,才能最終“樂業”,才能有國家的長治久安。

  變壓力為責任

  對各地政府來説,保障房建設無疑是一項剛剛起步、任務艱巨、持續時間長的“大工程”,要做足還要做好,著實面臨不少現實困難。

  與開發商品房相比,由於利潤較低,地産商積極性不高,參與熱情有限;對地方政府來説,受經濟利益和短期利益驅使,也一度存在認識不到位和動力不足的情況。

  最關鍵的環節來自資金供給。住房保障的有效性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資金來源的可持續性。

  按每套60平方米計算,今年規劃建設的1000萬套保障房總量將達到6億平方米,基本相當於去年全國商品房成交量。國家要求各地政府以土地出讓金的一定比例投入到保障房建設中,但靠這些有限的資金來建設如此大規模的保障房,政府財力顯得捉襟見肘,巨大的資金缺口是實現保障房建設目標的最主要障礙。

  湖南婁底市市長張碩輔代表提出,由於保障房建設時間緊、任務重,難以及時根據需要對建設用地作出科學規劃,使得土地供應滯後,大多是當年徵地、當年建設。

  雖然面臨諸多現實困境,擔任各地方政府領導的人大代表們還是明確表示“壓力很大,責任更大”。

  安徽合肥市市長吳存榮代表提出,今年合肥廉租房覆蓋率將由2%提高到3%,而且要求建設質量至少達到全市中上等水平,政府統一採購、裝修,讓老百姓拎包入住。

  “遂寧市今年簽下了1.5萬套保障房的‘軍令狀’,壓力的確不小。但是我們一定會落實用地指標,創新資金籌措方法,確保既定目標圓滿完成。”胡昌升代表説。

  形成多方共贏局面

  保障房建設的順利推進有賴於強化政府責任並調動社會各方力量:以政府投入和相關激勵政策為支點,“撬動”銀行信貸資金,為保障房提供持續穩定的支持,調動起地産商及更多社會資金參與的熱情,從而形成政府、銀行、企業、居民多方共贏的局面。

  “十一五”期間,國家逐步加大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支持保障房。僅2010年,全國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財政投入就超過8000億元。中央表示,未來五年將大幅度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

  一些地方正在積極探索更多的資金解決途徑。陜西省規定,土地出讓凈收益、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餘額不能滿足年度保障資金需要時,差額部分由省市縣三級財政按“三三制”原則籌措。雲南省除嚴格落實國家規定外,還規定縣城以上房地産開發稅收中,拿出不低於10%的資金支持廉租住房建設。

  正是在公共財政的積極引導下,越來越多的銀行、房企逐漸化解對保障房原有的抵觸排斥情緒,紛紛加入到建設行列中來。“保障房是未來房地産行業發展的主旋律,保障房金融業務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發展機遇。”工商銀行浙江溫州分行營業部副總經理金穎穎代表説,通過參與他們發現,保障房市場潛力巨大,保障性業務不是“高危”業務,風險可測、可控。(本報記者 溫 源 崔志堅 宋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