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代表:高等教育尚需越過“兩座山”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3日 05: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走進大學,汲取知識,享受青春;走出大學,步入社會,開啟人生新的起點。
  資料照片

  教育連著民生,教育的話題總能牽動全社會的神經,在民意與思想薈萃的“兩會”會場也不例外。

  自主招生正在進行,高考改革、人才選拔如何更加公平、高效?素質教育深入人心,教育改革、人才培養怎樣成就創新、提升?一系列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擺在中國教育面前,也成為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代表長久的思索。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要“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加強人才培養,努力造就規模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間隙,紀寶成代表欣然接受本報記者的採訪,暢談他對於高考改革、創新人才培養等兩會熱點問題的觀點。

  “高考改革,只在技術細節上做文章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記者:近年來,對於自主招生的討論從未終止。“自主招生沒有走出應試束縛”,“自主招生考試尚難體現真正的‘公平’而是優質生源爭奪戰、是‘掐尖’”,類似的質疑始終不斷。高考是全社會最為關注的教育話題,作為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一步,您怎麼看當下包括自主招生在內的高考改革?實際上,議論也罷,質疑也罷,所有的關注都深深寄託著人們對於科學、公平、和諧的人才選拔制度的期待,您對未來考試製度改革的趨勢有何判斷?

  紀寶成:高考改革涉及千家萬戶,是教育議題更是民生議題。對於這樣一種招生制度改革的探索我持肯定態度。任何改革都是如此,首先應該了解改革的最終目標是什麼,離開了這些目標,只是在具體的技術細節上作文章,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什麼是高考改革的目標?我認為,第一要保障國家選拔優秀人才;其次要保障考生的合理權益;第三要保障高等學校的招生自主權,第四要注重素質教育。

  對於自主招生考試依然沒有走出“應試教育”的説法,我也有不同意見。因為這個要看歷史背景,以前是考生過線後按120%的比例投檔,在5分的差距中,學校可以考慮學生分數的學科結構。後來改成計算機錄取,完全從高分到低分錄,徹底剝奪了高校招生自主權。這種做法不考慮任何因素,完全看高考分數,這兩年又實行平行志願,更加強化了分數,唯分數是舉。這才是強化了應試教育,這才是不公平。

  現在的自主招生考試,是有利於實現高等學校招生自主權的一種積極探索,同時,也有利於彌補“一考定終身”的統一考試的不足,有利於引導高中階段推行素質教育。自主招生至少在一部分學生中考兩次,更合理,更能較好體現真實水平,學校錄取時還綜合考慮學生高中階段的成績,彌補一次高考的不足,有利於選拔出更加具有創新潛質的、全面發展的、學科特長突出的優秀學生。

  對於高考自主招生改革的未來趨勢,我認為應該允許探索,鼓勵探索,總結經驗,逐步完善。達到《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要求。

  “優化結構、提升質量,高等教育需要越過兩座山”

  記者:無論是高考改革還是大學制度改革,都是為了選拔和培養創新人才。而創新人才培養一直是我們的急迫需要,也是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培養創新人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紀寶成:對社會需求本身我們要有全面深刻的認識。社會需求有的表現為人才市場的需求,有的並不僅僅通過市場表現出來;有的是眼前的需求,容易看到,有的則是長遠需求,一時不一定看得到。所以,絕不能以急功近利的眼光看待社會需求,因為社會需求總是多樣的。

  總的來説,社會需求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這兩個需求,我認為有統一,有矛盾,這也是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難點之一。

  從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人才的需要來講,目前主要不表現在數量上,而是結構和質量的問題。我們過去長期堅持精英教育,人才選拔模式、專業設置、培養目標,都是在精英教育的背景下設計出來的。而大眾化高等教育,決不僅僅表現在數量上,還有結構和質量的要求。所以,現在的大眾化只是在規模上達到了要求,結構方面沒有很好地實現。

  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高等教育大眾化,但大眾化並非要求我們培養多少研究型人才,其最大的結構性變化應該體現在大規模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上。在這方面,目前的高等教育結構體系還沒有從根本上及時調整。

  另一個大問題是規模和質量的關係問題。規模大了是發展,結構優化、質量提高、效益提高同樣是發展,而且是更重要的發展,當前最重要的核心問題是優化結構和提高質量,優化結構是前提,提升質量是核心,這是當前高等教育發展最關鍵的兩座山,如果上去了,效益也就提高了。

  “高等教育創新需要大手筆”

  記者:在上述背景下,您認為新一輪高等教育改革應從何突破?作為教育界的代表,您對未來五年高等教育發展的預期是什麼?

  紀寶成:我認為當前最有效的改革之舉是將高等教育明確區分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兩個體系,分別舉行高考,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用精英教育模式下的人才選拔方法一刀切地要求所有人。中國的高等教育需要一種大手筆的創新,一種根本性的改革,我不相信會永遠這樣高考下去。

  教育走過“十一五”的輝煌,未來五年,我希望看到四個方面的進步。首先我希望看到,2012年實現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佔國內生産總值的4%,以後還要繼續穩步增加;其次,希望基礎教育均衡化基本實現;第三,希望高等教育投入佔財政性教育總投入的四分之一,整個高等教育水平普遍提升,一流大學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十二五”成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關鍵時期;第四,希望教育改革繼續取得突破性進展。

  本報記者 姚曉丹 豐 捷

  專家觀點

  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務是提高質量

  □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 朱高峰

  教育要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務是提高質量。提高質量要堅持人人皆可成才的觀念,面對廣大學生,從知識、能力和品德三個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提高教育質量必須深化評價體系改革,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包括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在高校,如果教師課上得很好,受到學生歡迎,但是沒有發很多文章,就很難評上教授。而從小學、中學開始,對學生的評價總以高分為唯一標準,應該充分考慮其綜合素質如思想道德狀況、學習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等。另外還存在課程設置上的問題。科學和技術的發展需要大量人才,而高校中工科教育與理科教育模式趨同。高等教育的改革應根據不同的學科,理工農醫、文法經史進行區別研究。(本報記者 姚曉丹採訪整理)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確保4%經費增長

  □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 郭國慶

  目前,我國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已達8200萬,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得益於這些年來我國教育發展向各行各業培養和輸送了一批批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各類優秀專門人才。要實現我國“十二五”規劃目標,需要穩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專業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堅實的科技和人力資源基礎。這些方面都需要依靠優先發展教育來進行,要堅持育人為本,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確保2012年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4%,並保持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