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我建議 政協委員話民生(上)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1日 21: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2010大家看法]>>

專題:2011年兩會:我建議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四次會議正在召開,近日,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兩會"特別節目《我建議》邀請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導演馮小寧、全國政協委員劉紅宇、全國政協委員劉慶柱、全國政協委員張新建做客演播室,他們帶著各自的提案在《我建議》的平臺徵集民意。現場觀眾積極參與,對每個提案的討論都非常熱烈。

    劉紅宇委員:"建議國家建立強制救助中心。"

    觀眾提問:"那些自己選擇流浪的兒童,如何能保證對他進行強制救助是正確的救助方式?"

    全國政協委員、律師劉紅宇今年在關注流浪兒童,在認真研究了流浪兒童的相關立法以及目前我們國家在施救這方面的一些制度後,她的提案是建議國家建立強制救助中心。劉紅宇説她提及的強制跟強制收容是有差別的。因為對孩子的教育和生長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但是孩子也是國家的未來,所以劉紅宇認為國家也應該有干預的義務。"我們如果通過立法,通過制度建設給予一個孩子起碼正常的身心健康的條件,當發現孩子如果不符合這些條件,比如説斷胳膊斷腿,在一個極其惡劣的環境中間,或者在表演或者在乞討。像這種環境不利於他的身心健康的成長,那國家應該進行干預。父母也應該在短時間裏面應該喪失對孩子的監護義務,而應該由國家暫時監控。"劉紅宇解釋説,這個強制不是完全針對於這個孩子的一種強制,而是在不符合起碼的身心健康條件情況下,從他的監護人身邊剝奪監護義務的強制。

    劉紅宇的提案在《我建議》現場遭到了部分觀眾的質疑。"為什麼他在社會上流浪,他就不能健康地成長呢?"有觀眾提出,如何是孩子自己選擇的流浪,那麼作為政府,如何能保證對他進行的強制救助,一定是對他進行的正確教育選擇?

    "紅宇委員你來回答,為什麼流浪就不能正常成長?"

    劉紅宇委員現場作了解答,因為這個社會確實是很複雜,孩子在流浪的過程中,第一不能接受系統的訓練和教育,第二一個少年或者一個幼童,照顧自己的能力也非常非常弱,當孩子沒有生存的來源時,除了對自身的危害,這種流浪也有可能直接給社會造成危害。

    面對劉紅宇的解釋,現場觀眾再次發問:"我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不可以加強孤兒院的建設,加強孤兒院方面的建設?"

    劉紅宇:"我説國家干預不意味著我在反對孤兒院。"

    現場觀眾:"比如説我現在是一個流浪兒童,擺在我面前的路有兩條,一條路是孤兒院,一條路是強制救助中心,我到底作出哪個選擇呢?"

    劉紅宇:"你可以選擇,如果你真的是孤兒的話,因為孤兒院有孤兒院的條件,假如你不是孤兒,你要去選擇孤兒院可能還不是你的選擇權,如果你是孤兒進孤兒院,我個人認為它也是一種國家干預,也是一種國家救助行為。"

    劉慶柱委員:"對盜墓者要舉起法律的寶劍,必要時處以死刑。"

    不同聲音:"文明社會,生命權高於一切!"

    全國政協委員劉慶柱是一個職業的考古人,也是考古界的專家學者,針對目前文化遺産尤其是古代墓葬被盜掘的現象愈演愈烈,他在提案中希望進行兩方面的努力,一是正面教育,一個是進行嚴打。劉慶柱認為,對破壞文化遺産的犯罪分子要不要判死刑,這把"尚方寶劍"要不要懸在盜墓人頭上的問題,非常值得探討。目前社會上有一種意見,即盜墓屬於經濟犯罪,屬於非暴力犯罪,所以不需要使用死刑。針對這種觀點,劉慶柱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我認為盜墓一不是經濟犯罪,盜墓本身不是單單為了這個東西,實際它毀壞的是什麼呢?他通過盜墓毀壞的是你的歷史,毀壞的是你的文脈。因此在中國歷來幾千年,挖墳掘墓是十惡不赦的罪過,因此,我覺得不能把它單單算成經濟上的犯罪!"鋻於這種情形,劉慶柱認為,這把寶劍不能撤,死刑不能取消。"應該在法律懲處上,如果有最重的,應該放到最重裏面。"

    面對劉慶柱委員的建議,劉紅宇委員舉起了反對牌:"立法文明的標誌實際上應該是在逐步取消死刑這樣一個思考範疇,所以生命權高於一切,我想這是在文明社會裏面應該響噹噹地提出來的一個口號。"

    在現場嘉賓提出不同意見後,劉慶柱為自己的提案做了補充説明,他認為,從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角度,他贊成取消死刑的大方向。但是,在我國68項死刑中,如果逐步取消,他建議把盜墓罪放到最後。

    張新建委員:"我認為網吧這種混亂局面的勢頭已經得到了遏制。"

    現場約定:"發現未成年人在網吧上網,及時舉報,給予獎勵。"

    全國政協委員、文化部信息中心張新建帶來的提案關於網絡文化。他説,網絡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它將影響我們社會的生産和生活形態,在初試階段,政府應當有更多的力量去關注它,通過立法來規範和發展網絡文化。

    而針對近兩年有政協委員提出的再全國範圍內關閉網吧的建議,張新建表示反對。他認為網吧是一個網絡市場形態,不能用政府行政命令的方式採取一刀切的辦法來解決網吧的問題。網吧出現的網癮等一些問題,主要是網絡的內容造成的,只要政府部門通過加強網絡內容的監管,可以讓網吧變成綠色網吧。

    在《我建議》演播室現場,主持人張紹剛提出,很多網吧依然存在未成年人上網現象。張新建回應:"你説到這個現實,就説明你最近不大常到網吧去。通過我們政府要提倡連鎖網吧,加強網吧經營業主對網吧經營秩序的法定責任,同時政府還建立了網吧監控平臺,通過技術手段監控網絡的運行行為,政府部門加強網吧的巡查管理,這個經過多管齊下的管理行動,我認為網吧這種混亂局面的勢頭已經得到了遏制。"

    張新建還在現場與主持人約定。

    張紹剛:"張委員咱倆做個約定。下次我要是出差去什麼地方,假設我看到那塊有一幫孩子烏央烏央在那兒上網,一看就是未成年人,我第一時間就給您打電話。"

    張新建:"好。沒有問題,而且你及時舉報,我還要給予獎勵。"

    馮小寧委員提案: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價值觀教育

    "我們最近一兩代孩子,他們普遍有價值觀混亂的現象。比如説人生的目的,他就直接導致他的學習、生活乃至於以後的工作,他的追求方向。"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的導演馮小寧在《我建議》演播現場呼籲對孩子的價值觀教育應引起注意,"比如説一個簡單的現象,早在十幾年前我們中國出現了一個很普遍的青少年都接觸到的就是追星,影星、歌星大家迅速地把他們崇拜起來,我一直想説,影星和歌星都是普通人,沒有任何值得崇仰的地方,只不過是他們的工作、特點比較,在眾人之前有這麼一個工作特點而已,我們沒必要把他們當成一種偶像。"

    馮小寧認為,我們的民族在歷史上吃了太多的崇拜偶像的虧,有很多沉痛的教訓。他希望這一代孩子不要再走這個彎路。作為電影導演,馮小寧對電影行業的明星效應進行了分析,他提到近年來,中國電影發展非常好非常快,而對電影中的明星是一種包裝行為,是一種廣告效應,是一種商業手段,它並不代表電影的本質。"電影的本質除了營銷,商業運作賺取一定的利潤之外,還有社會責任這個成分,有一種傳達你的思想和精神層面的一種感覺、感情的東西。"

    馮小寧説,在某些電影的商業運作手段中,從商業規律上來講要包裝、炒作一些明星,使一些明星在一些青少年中形成一種偶像作用,來換取這些年輕人到電影院去追從這些明星,形成票房效果。但馮小寧對這一現象有自己的憂慮。他認為,現在社會的發展已經過多地把明星放成了一種非人的狀態,帶有神話的光環,甚至他們獲取著更多的經濟報酬。"這在電影節大家都知道,明星的酬價已經高到了一個使得電影拍攝的投資接近一半的位置,使得中國電影生産更加艱難。雖然它是一個投入和産出的比,但是在這個比較中,我們覺得每一個時代還要有一定的度,控制這個東西是我們的全社會、我們的觀眾共同去努力營造的,而不能光把這些事情打在電影的投資人和明星身上。"

    馮小寧認為,現在對青少年的價值觀教育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重視。"比如財富榜,我覺得大家應該知道財富中應該包含著一種精神財富,不能用金錢就把財富兩個字涵蓋,電影也是一樣,電影它是商品的藝術品,所以它具有賺錢的功能,同時一定不能忘記它必然和必須附載的社會責任和一種精神價值在裏頭。"

    馮小寧提到,每年電影學院門口有成千上萬的孩子擠在那兒,想走明星之路,但很多人的心理並不是對藝術的熱愛,而是把電影藝術當成了一種急功近利、迅速成名賺錢的捷徑。"這是不對的,電影必然是藝術的活,它必然要和其他藝術的規律一樣,它要付出一個人、一個藝術家畢生在生活中磨難、感悟,真是和人民、和生活底層在一起去感悟來積累出來的一些靈感,用藝術表現出來,這才是真正的電影藝術家。"

    馮小寧從一個業內人的角度告訴大家,電影演員其實跟普通人一樣,有喜怒哀樂,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性格缺點,有時候不是那麼可愛。"所以我説這個傳達的本身,就是一種告訴青少年,你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做在一個夢裏,大家知道電影是一種夢的藝術,但是拍電影本身並不是夢,它和我們老百姓每一天的生活是一模一樣的,把這些道理告訴孩子們,我相信他們會有影響,也就是説知道自己在人生中應該靠自己的勤勞、智慧、努力、學習,還有摔打、實踐去獲取自己人生的價值。而這個價值觀是這麼確立的,還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的價值觀。"

    收視預告:

    本期節目將於3月11日晚19:55在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播出!敬請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