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我建議】醫改進行時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8日 21: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2010大家看法]>>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2011年兩會:我建議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是醫改工作的基礎,更是實現分級轉診,破解"看病難"的一場重要戰役。而在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兩會"期間,央視社會與法頻道特別節目《我建議》節目匯聚知名醫改專家、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同就"全科醫生的培養"展開討論。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全科醫生在基層服務?

    全科醫生需要怎樣的環境實現自我價值?

    建議:培養全科醫生,要快!

    節目中,全國政協委員、寧夏醫科大學的副校長戴秀英委員率先提出建議:"我建議政府在近年內,在每個社區和鄉鎮,都配備至少兩名以上的受過良好訓練的全科醫生。"

    戴秀英認為,目前基層醫療服務人才短缺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而好的基層醫療服務人才必須是經過良好訓練的全科醫生。也是為了進一步實現"小病解決在基層"的目標,彌補基層醫療人才相對短缺現狀,2010年6月,國家六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的建設規劃》。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爭取通過多種途徑培養30萬名全科醫生。"我覺得這個週期太長,10年培養30萬,我們現在全國只有6萬全科醫生,只佔全國醫生總數的3.5%。"作為一名醫生、醫學教育工作者,戴秀英在為六部委的規劃叫好的同時也提出,加快全科醫生的培養步伐已是當務之急。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醫改專家李玲表示,基層醫療服務人員的重要性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但究竟如何儘快地培養合格的基層醫療服務人才則需要因地制宜廣開道路。李玲説,我們國家在六七十年代,曾用了很短的時間培養出了大量的赤腳醫生,也在國際上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典範,這樣的經驗可以運用到全科醫生的培養過程中來。

    "還有一個就是邊幹邊學,醫學是一個實踐的科學,你給他機會,比如大學生給他機會練了,他很快會成長的。"

    李玲説,一定要把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的功能分開,大醫院的專科醫生是解決疑難雜症,而基層醫務人員是群眾健康的維護者,承擔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因此,邊幹邊學不失為儘快培養人才的一個可行性辦法。

    建議:全科醫生應定向培養 就近培養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婦幼保健院院長施作霖對全科醫生的培養模式提出不同意見。他認為,全科醫生培養要改變教育機制,實行定向招生制度。學校專門辦一個班,學生學習三年後身日基層鄉鎮衛生院和鄉村衛生所。學校教育的著力點在於培養實用型人才,所學知識夠用即可!

    施作霖的定向培養模式得到現場其他嘉賓的認同,李玲教授就認為,全科醫生除了定向培養,還要就近培養。"你比如去村衛生室的最好就在鎮裏培養,去鎮衛生室的最好在縣裏培養。讓他脫離他的生活環境,他的人際社交關係太遠,你把他拿到北京來培養三年,他回不去了,因為他的朋友,他的生活習慣徹底改變了。"

    探討:基層留住優秀人才,靠什麼?

    針對六部委提出的全科醫生培養規劃,李玲提出自己的擔憂。她認為規劃中八年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全科醫生是否能夠真正深入一線?而條件還不是很好的基層能否留住這些人才是個回避不了的難題。

    知名評論員梁宏達建議:在全國各地醫療資源配製不均衡的前提下,全科醫生培養可以從高等院校著手,給予見面學費等政策性優惠。"比方説師範生免費,我們有這樣的政策。那麼學醫的,如果你畢業以後,願意到邊遠地區去做全科醫生,或者直接願意下社區,我們根據你工作的不同情況,給予你減免學費的這方面的待遇,而且這裡面還要跟教育的一些其他設施結合。"

    施作霖代表從另一個角度提出建議,他認為全科醫生報酬應高於大醫院專科醫生。施作霖認為國家應對那些到基層去的全科醫生有相應的定向補助。他建議除基本工資外,各地可根據經濟狀況,多給一些績效工資。"多給一點,我覺得我不在乎大醫院的醫生會妒嫉基層醫院醫生的工資比大醫院醫生工資高。這個國外很有經驗。特別是日本,離島邊遠的醫生的工資高於城裏的工資。這樣子的話,從這個方面可以留住一部分人才。"

    叢斌:抓住基層醫療重點 建立全科醫生培養制度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叢斌一直關注醫療改革,對醫療領域的很多問題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調研。在節目中他強調,全科醫生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的核心。首先要有符合中國國情的培養制度,不能好高騖遠,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其次,農村的醫務室的定性問題應儘早解決。"我總在思考,我們能不能拿出一筆錢,把農村醫生的工作室劃定為我們國家的衛生事業單位的派出機構,比方説它依託于縣醫院,依託于哪個縣醫院。"另外,他表示農村"赤腳醫生"的身份尷尬應當引起重視。叢斌在七十年代曾做過赤腳醫生,在他最近的調研中發現,目前仍有很多勤勤懇懇、方圓百里的名醫面臨著"赤腳醫生"沒有學歷沒有醫師資格證的困境。因此,他建議有關部門儘快落實"赤腳醫生"的身份認定問題。叢斌呼籲,目前醫療衛生改革的重點一定要放在農村和基層。"醫療衛生從表面上看是一個治病防病,人民群眾健康問題,實際從本質上是一個以人為本,能否貫徹到醫療衛生工作當中去的問題,也是一個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