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像抓經濟建設抓民生工程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8日 05: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覆蓋數十萬人口的民生項目——安徽淮南採煤沉陷區治理,不僅根本改善了群眾居住條件,也拓寬了經濟發展的渠道。潘集區泥河鎮村民宗學林承包了沉陷區土地整理後的鋼架大棚,種植的草莓喜獲豐收。本報通訊員 陳斌攝

  “經濟越發展,越要重視加強社會建設和保障改善民生。”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貫穿著推動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改善民生鮮明主題的《政府工作報告》引起人大代表的強烈共鳴和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9項生活補助類項目保障有力,6項教育培訓類項目鞏固提升,7項醫療衛生類項目圓滿完成,7項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類項目全部建成,4項農村文化建設類項目如期完工……去年,安徽的民生工程建設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出:“改善民生,既要不斷增加投入,更要傾注一腔真情。”

  記者:您曾經説過要像抓經濟建設那樣抓民生工程,請介紹一下安徽民生工程的實施情況以及“十二五”的打算。

  張寶順:發展經濟是改善民生的基本前提,改善民生是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從2007年以來,安徽積極探索以項目化手段發展社會事業,用工程化措施解決民生問題,大力實施的年度民生工程,由當年的12項擴展到2008年的18項,2009年擴展到28項,到2010年已經是33項,年投入資金由78億元提高到345億元,受惠群眾由4000多萬增加到6000多萬,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好評,得到了胡錦濤總書記的充分肯定。民生工程作為惠民工程、和諧工程、發展工程,已成為安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個重要政策平臺、一項重大制度安排。

  “十二五”時期安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後發優勢日益凸顯,面臨著大有可為的黃金髮展期。我們不僅要搶抓機遇,奮發有為,乘勢而上,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更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圍繞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五有”要求,堅持“盡力和量力、普惠與特惠、當前與長遠”的有機統一,認真、科學編制好“十二五”民生工程規劃,在新的起點上大力實施民生工程,使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

  記者:安徽這幾年發展很快,但從財政收入角度看仍然還不是一個富省,請介紹一下安徽民生投入的情況?

  張寶順:實施民生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加大投入。安徽屬於發展中省份,財力還很有限,但我們積極調整支出結構,不斷加大民生投入,民生工程實施4年來,累計直接投入853億元,特別是2010年,民生總投入達到1096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42.4%,地方新增財力的80%用於改善民生。

  在新的形勢和任務面前,我們要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堅持多措並舉,創新投入機制,拓寬投入渠道。一方面,切實發揮政府投入的主導作用。認真編制“民生預算”,新增財力的大部分要用在改善民生上,實現民生資金穩定增長,建立健全保障民生投入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堅持厲行節約,降低行政成本,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改善民生上來。另一方面,注重發揮市場和社會的多重力量。積極採取以獎代補、貼息、配套、擔保等形式,鼓勵和引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資金投入民生工程建設,形成政府主導、多方籌資、穩定多元的籌資機制。

  記者:在現實中,一些地方還客觀存在著群眾對民生工程並不滿意的問題,安徽怎樣避免出現“好事辦不好、實事辦不實”的問題?

  張寶順:實施民生工程貴在付出真情。民生無小事,民生最關情。只有帶著深厚感情實施民生工程,才能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才能讓群眾滿意,進一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要堅持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始終滿腔熱情地為群眾排憂解難,誠心誠意地抓好各項具體工作,真正讓民生工程深入人心、溫暖民心。

  堅持從民所願,把尊重民意、吸納民智貫穿於民生工程實施的全過程,貫徹群眾路線,深入調查研究,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政於民,從群眾的呼聲和意願中找到實施民生工程的著力點,真正把民生工程辦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堅持為民謀利,始終把為民謀利作為實施民生工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滿腔熱情地為群眾排憂解難,不斷改進工作方法,簡化操作程序,提升服務水平,使群眾及時方便地享受到惠民政策。堅持由民監督,把政策詳細解讀給群眾,把成效真實展現給群眾,引導群眾參與、支持、監督民生工程,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防止出現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坑害百姓的“豆腐渣工程”,以改善民生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各級黨委、政府是民生工程的實施主體,肩負的責任重大,必須時刻把民生工程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上。要堅持上下聯動、橫向互動、合力共為,進一步完善“黨委政府統一領導、財政部門&&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努力形成實施民生工程的強大合力。要強化目標管理,層層分解任務,確保各項民生工程有力有序推進,確保各項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要弘揚務實作風,堅持重實幹,出實招,求實效,不搞層層加碼,力戒形式主義,確保幹一項、成一項、群眾滿意一項,真正把民生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我們實施民生工程,並不意味著民生工作就這幾十項。應當看到,民生領域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特別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還將不斷出現,改善民生將是一個持續跟進、動態提升的過程。要堅持統籌協調,把實施民生工程與解決其他民生問題結合起來,加強事關民生各項資源的有效整合,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健全以民生為導向的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高民生工作科學化水平,確保群眾安居樂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本報記者 李陳續

  專家觀點

  真情比黃金更可貴

  □ 安徽省社科院院長 陸勤毅

  今年兩會,民生話題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第一大事。關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們黨和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們解決民生問題有了更加雄厚的物質基礎,這時候投入真情、改善民生就顯得更為可貴。

  “投入真情、改善民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要求。投入真情,才能體會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和真情實感,改善民生的措施才能做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投入真情、改善民生”是對各級領導幹部綜合素質的考量。領導幹部發髮指示,講講道理,動用財政資金辦點解危救困的事不難,難的是動真情、辦實事,資金用在刀刃上,工作被百姓認可。

  “投入真情,改善民生”,民生工程才能做出成效,事半功倍。用心做事,事必成功;真情為民,民必擁護。我們投入真情把一項項民生工程落實到位,老百姓享受的不僅是美好的物質生活,更有愉悅的精神生活。總歸一句話:改善民生,真情比黃金更可貴。

  發展重在改善民生

  □ 安徽省社科院城鄉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 呂連生

  自2007年起,安徽省在全國率先實施重點民生工程。實踐證明,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並行不悖,改善民生的過程,就是發展經濟的過程,而且是更基礎性的工作。安徽的這個思路在社會發展的轉型期尤其具有示範價值。

  要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和諧社會,首先要確定符合實際的、與我們相適應的“民生指標”,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紮實推進。因此,當前關注民生問題,最基本的也是最必須要考慮的是,老百姓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切身利益問題,要解決百姓的“讀書難、看病難、住房難、飲水難、行路難、就業難”等實際困難。這些問題看起來很小、很平常,但都是百姓的難事、愁事、煩心事,只有把這些“小問題”解決好了,把老百姓切身利益解決好了,才能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為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