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西藏正成為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6日 06: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本報拉薩3月5日電(記者益西加措 通訊員曉勇)“十一五”期間,西藏自治區文化工作始終堅持保護為主的工作方針,大力推進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西藏文物保護史上投資最多、規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施工工藝最複雜的布達拉宮、羅布林卡、薩迦寺文物保護維修工程全部竣工。上述三大文物維修保護工程,國家投入高達3.8億元。絕世瑰寶更加璀璨,民族文化永世傳承——西藏正成為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

  “如今,布達拉宮能夠承受每天上千人次的客流量,得益於兩期大型維修保護工程,得益於國家對西藏民族文化遺産的保護。”布達拉宮管理處處長強巴格桑説。

  西藏自治區文化廳廳長尼瑪次仁表示,“十一五”以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保護和維修了一批具有較高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文物古跡,西藏文物保護工作成效顯著。西藏22處古文物建築維修工程將對包括扎什倫布寺、大昭寺、哲蚌寺在內的重要古文物建築進行維修。目前,這批工程已全部開工,到位資金3.68億元,佔總投資的近70%。2009年8月,投資1900多萬元的布達拉宮珍寶館正式對外開放,累計接待遊客7萬餘人次。

  2007年底啟動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中,西藏共調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4283處,其中新發現文物點3019處。新公佈了112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向國家申報了3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登錄檢查驗收普查表格8000余份,整理文字資料800萬字、照片資料1萬餘張、圖紙資料1萬餘張。

  目前,西藏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2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24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座,館藏文物100萬件。布達拉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大昭寺、羅布林卡被列入其擴展項目。

  “十一五”以來,西藏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全面啟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保護工作,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得到扶持和培養,一大批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獲得有效保護。

  最新普查結果顯示,西藏共有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民間美術等14種非物質文化遺産種類,基本涵蓋了非物質文化遺産包含的所有種類。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406個,傳統戲劇演出機構83個,傳承人1177名。

  截至目前,西藏共有2項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7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53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繼承人,222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134個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西藏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任淑告訴記者:“‘十二五’期間,西藏將以加強非物質文化工程為依託,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力爭到‘十二五’末國家級項目達100項、自治區級項目達300項。”

  到2010年底,西藏74個縣都有綜合文化活動中心,比2005年增長88%。鄉鎮綜合文化站達到149個,佔全區鄉鎮總數的22%。各地市還通過援藏渠道,新建了昌都、阿裏、林芝地區圖書館、拉薩市民族藝術宮、山南地區雅礱大劇院、日喀則地區文化中心等一大批標誌性文化設施,完成了部分地(市)群藝館的改造,完成了投資300余萬元的自治區藝術研究所頓旺大院維修工程,投資900多萬的西藏文化保護中心工程正在加緊實施。

  “十一五”期間,國家累計投入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經費6515.30萬元。目前正在實施29個縣支中心的建設。西藏現有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自治區中心1座,鄉村衛星三級站62個,縣支分中心73個,順利實現縣級全面覆蓋。建設了660個農家書屋,向基層送書10萬餘冊,各級文藝團體送戲下鄉6000多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