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開局之年續寫中國精彩 “十二五”規劃成關注焦點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4日 05: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四次會議隆重開幕,人民大會堂外紅旗飄飄。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攝

  看過往,歷史性突破,世界性成就;問未來,環境更複雜,任務更艱巨。3月4日,不論是委員們討論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時,還是代表們緊張準備建議、議案中,“十二五”規劃綱要都成為關注的焦點。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關鍵期,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入攻堅期。站在新起點,面對新征程,勾勒新藍圖,代表委員們直抒胸臆,獻計獻策。

  謀發展

  不斷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

  回望過往5年,成就來之不易。“‘十一五’經濟增長以11.2%的年均增速完美收官,這讓我們對完成‘十二五’目標的信心更足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王天凱委員表示,包括紡織業在內的許多行業,在“十一五”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為培育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提供了更多空間。

  思路決定出路,理念決定方向。國內生産總值躍居世界第二和人均GDP排名世界百位的落差、日益凸顯的新舊矛盾以及各種“兩難”問題,都對科學發展提出了更加現實而緊迫的要求。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挑戰,穩增長、調結構、防通脹,諸多任務擺在面前。

  “越是複雜局面,越需要科學發展。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必須走科學發展之路。”江蘇箭鹿集團董事長劉慶年代表説。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劉慶年目睹了一些企業因不願轉型、不屑升級而破産倒閉。“事實證明,不走科學發展的路,企業就會走投無路!”他説。

  “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欲流之遠,必浚其源”。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站在新的起跑線上,要拓展“中國道路”,續寫“中國奇跡”,就要注重不斷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促轉變

  讓輕的重起來、冷的熱起來、弱的強起來

  開局之年續寫輝煌,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代表説:“未來5年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要害是如何認識發展速度。按照‘翻兩番’的目標,‘十二五’期間達到7%的平均增長就能夠實現目標。現在各方對發展速度的預期沒那麼高了,這是好事,但並不是速度慢下來了發展方式就轉變了。”

  結構調整是加快轉變的主攻方向。“讓輕的重起來,促進一、二、三産業協同發展的步伐不能慢;讓冷的熱起來,推動消費、出口、投資‘三駕馬車’並駕齊驅的措施不能軟;讓弱的強起來,城鄉區域統籌發展的力度不能減!”西寧市市長毛小兵代表説。

  自主創新是加快轉變的重要支撐。盼盼安居門業公司董事長韓召善代表建議,無論是戰略性新興産業,還是傳統製造業,都面臨低水平産能過剩、核心技術研發不足的局面。國家應全面提升行業準入門檻,建立退出機制,完善重大科技項目的甄選機制,讓“千里馬”吃得飽,讓“蹩腳驢”早點逃。

  節能環保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促進節能環保,就必須堅決推進資源能源價格改革。“改革需要‘狠心’。轉型升級,陣痛難免,但忍一下子,好‘一輩子’。”劉慶年説,近幾年發展循環經濟、低碳技術不僅幫助企業打破國際市場的綠色壁壘,也正成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惠民生

  既“輸血”、又“造血”,編織幸福民生網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改善民生、富民為民成為最熱議話題。

  “先有百姓幸福感,才有政府滿意度!同時面臨‘富民’和‘強市’兩大課題,必須繼續提高民生領域的投入。”毛小兵説,“十二五”期間,西寧將新增財力的80%用於改善社會民生,真正讓改善民生成為科學發展、轉變方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改善民生從夯實基礎、滿足群眾最迫切的需求入手。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這説到我們心坎裏了!”貴州省開陽縣禾豐鄉鄉長姚建祥代表説,去年以來,我國自然災害頻頻發生。“建設好水利等基礎設施,就是改善民生的大事!希望國家把加大投入與推廣農技相結合,既‘輸血’、又‘造血’,那對脫貧增收意義更深遠!”

  改善民生從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入手。

  住房、就業、教育、養老等民生難題,與社會管理體制緊密相連。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既要正視問題,更需謀求破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是社會矛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是緩解矛盾的突破口。”劉慶年説。

  促進就業,加快醫改,完善公共服務……開局之年,一張幸福的民生之網正在編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