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促就業 惠民生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4日 05: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十一五”期間

  全國城鎮新增就業5700多萬人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十一五”期間,關乎百姓根本利益的就業問題,被黨和政府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就業工作交出了一份溫暖人心的答卷,5年共實現全國城鎮新增就業5700多萬人。

  就業規模不斷擴大

  “十一五”的5年,是我國就業規模不斷擴大的5年,越來越多的人捧上新飯碗,通過就業實現生活的改善。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最新統計顯示,2006—2010年,全國共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700多萬人,農業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産業轉移就業近45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就業的結構也更加合理。到2010年末,全國城鄉就業人員達到7.9億左右,其中,城鎮就業人員3.2億,比“十五”期末增加4700多萬人。三次産業就業人員的比重達到37:28:35,與“十五”期末的44.8:23.8:31.4相比,第二、三産業比重增加較大。

  在“十一五”期間,我國通過政策扶持和堅持市場導向,解決了國有企業3000多萬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實現了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的並軌。

  青年就業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也保持了穩定。“十一五”期間,普通高校畢業生累計2700萬人,通過政府幫扶、市場調節和個人努力,畢業生離校時的初次就業率穩定在70%左右。

  統籌城鄉就業取得新進展。國家全面取消了對農民工進城務工的各種限制,為他們提供免費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建立了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到2010年末,全國農民工總數達2.35億人,其中外出務工1.5億人。

  在就業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我國促進就業的法律制度逐步建立、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為促進就業建立了長效機制。《就業促進法》頒佈實施,確立了就業工作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地位和政府的重要職責。《殘疾人就業條例》頒佈施行,為扶持弱勢群體的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持。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制度和體系基本形成,初步構建了市、區縣、街道、社區四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網絡。就業援助制度全面建立,對零就業家庭實現隨出現隨安置。

  關鍵時期力保百姓飯碗

  “十一五”時期,我國就業遭遇了新世紀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就業首先受到影響。危急時刻,一項項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密集出臺,挖崗位拓渠道,力保百姓飯碗。

  先要“穩就業”,力保崗位不流失。

  五緩(緩繳五項社會保險費)四減(降低四項社會保險費費率)三補貼(社保補貼、崗位補貼、職業培訓補貼)、兩協商(協商薪酬、協商解除勞動關係經濟補償辦法)政策,為企業減輕負擔至少400億元,穩定了大量崗位。此外,國家全面實施消費型增值稅、取消和停徵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政策,也讓企業能夠輕裝上陣應對危機,以避免裁員並産生更多的崗位需求。

  更要“擴就業”,千方百計挖掘崗位。

  形勢最嚴峻的2009年,420億元的中央財政就業資金成為一大“亮點”,較2008年增加160多億元,體現了政府促進就業的決心。在直接投入外,還有大量促進就業的間接投入。針對經濟下行,我國推出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方案,初步測算拉動非農就業至少5000萬人。更重要的是,加大投入刺激經濟增長,可從根本上改善就業。2009年我國經濟增長“保8”成功,經濟的迅速回暖對就業産生了巨大的拉動作用。與此同時,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面推開。國務院以及國務院就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有關部門陸續發佈了促進就業的七份文件,形成了應對危機衝擊、穩定和擴大就業的完整的政策體系,給勞動者吃了“定心丸”。“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和“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這5項全國性的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更讓大量求職者享受到實惠。

  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的中國就業迅速企穩回暖——

  2009年,全年新增就業超過1100萬人,高校畢業生當年底就業率達到87.4%,集中解決了返鄉農民工就業問題,全年外出就業農民工總數達1.4533億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穩定了就業局勢,併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大局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應對危機衝擊的過程中,我國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完善,探索建立了就業工作應對緊急特殊情況的機制。

  就業優先成共識

  “十一五”期間,在促進就業的實踐中,我國形成了“就業優先”的共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説,過去5年的實踐證明,市場就業是我國就業改革發展的基本方向。5年來,貫徹“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方針,運用市場機制,不僅在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中發揮導向作用,並且在引導高校畢業生、農民工自主擇業和創業中産生積極作用。

  促就業,就要不斷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堅持就業優先。5年來,各級政府把促進就業和治理失業作為重要指標,建立目標責任制,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落實,為促進就業特別是解決關鍵時期的就業難題發揮了重大作用。

  促就業,要格外注重推進發展經濟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5年來的實踐證明,堅持通過發展來解決就業問題,努力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過程變成對就業拉動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把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變成促進就業持續擴大的過程,這種良性互動是實現我國就業最大化的重要基礎。

  促就業,還要抓好農村勞動力的有序流動和轉移就業,致力於技能人才培養和勞動者整體素質提高。這同樣是更多更好地實現就業的有力手段。

  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邁入“十二五”,我國就業形勢更加複雜,但是,相信落實並推廣“十一五”取得的寶貴經驗,堅持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狀況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