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代表:爭取2015年實現文化産業增加值1800億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4日 04: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由浙江昆劇團與浙江交響樂團聯合舉辦的“水磨雅韻”崑曲交響音樂會在杭州劇院上演。隨著省曲藝雜技總團、歌舞劇院率先轉企,文藝團體的轉企在浙江全省推開。新華社發

  過去的5年,浙江文化大省建設突飛猛進,文化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蓬勃發展。“十二五”時期,浙江如何在文化大省建設中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全國兩會召開前夕,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洪祝。

  記者:追求創新是文化的魅力之源。浙江經濟發展充滿活力,有目共睹,這幾年在文化創新方面有哪些亮點?

  趙洪祝:文化貴在創新。近年來,我們持之以恒地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制定了明確的改制“路線圖”、“時間表”,文化領域的改革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出版領域的轉企改制基本完成,全省20家出版社、79家發行單位分別有18家和77家完成改企;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和《求是》雜誌聯合重組紅旗出版社,實現了新聞出版領域跨地區、跨媒體資源整合;浙江省曲藝雜技總團、浙江歌舞劇院、浙江話劇團率先轉企,文藝團體的轉企在全省推開;以“華數”為主體,構建全省統一的有線數字電視發展平臺正積極進行,杭州成為全國三網融合的12個首批試點城市之一;浙江華策影視上市,成為中國電視劇第一股;宋城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為中國旅遊文化演藝第一股;動漫産業發展勢頭良好,杭州已發展成為中國的動漫之都。“十二五”時期,我們要充分發揮浙江優勢,推進文化各個領域的改革創新,進一步增強文化發展的活力。

  記者:浙江的民營企業對經濟發展貢獻巨大,在文化發展中,民營企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趙洪祝:浙江的民營經濟特別發達,民間資本非常充裕,人民群眾興辦文化熱情很高,這為浙江文化建設提供了良好條件。近年來,我省積極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進入文化領域特別是文化産業領域,民營文化産業逐漸成為全省文化産業發展的一大亮點,涌現了橫店集團、宋城集團、華策影視、中南卡通等一批在全國或全省有較大影響的民營文化龍頭企業。下一步,我們要積極引導和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文化單位改革和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鼓勵民營資本投資發展文化産業,繼續扶持現有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做大做強,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文化企業,調動民間資本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記者: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産業。“十二五”期間,浙江將如何發展文化産業,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趙洪祝:文化産業是21世紀的“黃金産業”、“朝陽産業”。“十二五”期間,我們要著力推進文化發展方式轉變,努力推動其成為我省國民經濟支柱産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爭取到2015年,實現文化産業增加值1800億元,佔全省GDP比重超過5%。主要抓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展重點産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影視服務、新聞出版業、數字動漫、文化會展、文化産品製造等優勢産業,組織實施一批具有先導性、成長性好、帶動性強的重大工程項目,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文化産業,積極培育新的文化業態。二是培育骨幹文化企業,打造文化領域的“航空母艦”。三是培育重點文化産業園區,努力促進文化産業集聚集約發展,努力將文化産業園區建設成文化企業的孵化器和産業發展的助推器。四是實施品牌戰略,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産業品牌。

  記者:文化産業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浙江在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中,如何發揮文化産業的引擎作用?

  趙洪祝: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文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適應社會需求結構和消費結構的提升,大力發展文化産業,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二是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文化産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通過大力發展文化産業,增加第三産業的比重,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如近幾年,我省影視動畫、圖書出版、演藝娛樂、藝術品經營等文化産業規模逐步擴大,成為帶動我省現代服務業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三是促進傳統産業改造提升,推動經濟産品向“研發設計”和“品牌推廣”兩端發展,把“浙江製造”逐步提升為“浙江創造”。四是提高産業的科技含量。充分發揮文化産業對經濟創新的驅動作用,加速産業自主創新步伐。近年來,浙江數字動漫、數字電視、數字出版、網絡廣播影視等新興文化産業快速發展,文化産業成為我省數字化程度最高的領域,有力促進了浙江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

  記者:“十二五”時期浙江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文化民生方面有什麼打算?

  趙洪祝: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文化民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十一五”時期,我們的文化惠民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公共文化服務總體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我們努力構建覆蓋全省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實現了縣級圖書館、縣級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全覆蓋,村級文化活動室的覆蓋率達到85%。同時還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務力度,堅持以農村為重點,實施“新農村文化建設十項工程”、“文化低保”工程等,組織大規模的送文化下鄉活動,深入開展“種文化”活動,農村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日益提高。我們還率先實行博物館常年免費開放,率先實行免費辦理借書證,開通全省網絡圖書館,有力地推進了公共文化設施的城鄉一體化。“十二五”時期,我們要把發展文化民生作為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重點在“廣覆蓋”、“高水平”、“可持續”上下功夫,爭取在全國率先建成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專家觀點

優化公共文化 服務微觀主體

浙江省委黨校教授 陳立旭

  近年來,浙江省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參與”的更優公共文化發展模式。其實踐表明:首先,當市場經濟已經成為一種基本經濟體制時,不僅文化産業必須圍繞市場機制發揮自身的功能,公益性質的公共文化事業也要圍繞市場機制發揮自身功能。其次,改變過去由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創新公共文化發展模式,不是要改變公共文化服務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權益這一根本宗旨,而是要通過引進市場機制和社會力量,優化公共文化服務的微觀主體,以解決政府在公共文化領域投入不足、經營不善、效益低下、資源浪費等問題。

  歷史已經表明,過去那種由政府“大包統攬”的文化事業發展方式,並未有效地實現政府責任,在新的機制下,政府的責任是遵循和利用市場經濟規律來發展公共文化事業。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公共文化事業發展中“統得過死”的問題,而且也使政府有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公共文化的管理,從而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職能。

最大限度調動文化發展資源

浙江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 項仲平

  浙江文化體制改革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快速發展,無不得益於浙江文化發展的理念創新。一是文化發展領導方式的創新。浙江構建了黨委政府主導、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調動文化發展的資源,形成文化發展的合力。二是文化發展的體制創新激發了浙江文化發展的內在活力,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産力。從出版領域轉企改制的基本完成,民營影視公司的上市到文化發展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的探索,文化體制的改革順應了市場發展的內在規律和訴求,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浙江文化發展的機制問題、動力問題。三是文化發展方式的創新。浙江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兩輪驅動,以政府主導繁榮公益性文化事業,以市場主導發展文化産業,很好地解決了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補血”和“造血”問題,改善和發展了文化民生,更好地推動了文化惠民。

用文化看發展從發展看文化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院長、研究員 汪俊昌

  浙江文化建設取得全面快速發展的原因,除了黨委政府各個工作層面不懈的努力之外,更在於文化觀念的自覺和創造方式的更新。浙江不僅把文化從概念上明確為相對於政治、經濟、社會而言的大文化,從內容上包括思想理論、人文精神、倫理道德、文化事業、文化産業、體制改革等方面,而且對加快建設文化大省在質與量的統一、多樣性與層次性的統一、普及與提高的統一、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的統一等方面作出了具體部署。

  浙江的實踐充分表明,文化發展與創新活動具有內在的共生性和互滲性。只有在創新中更加自覺地樹立用文化看發展、從發展看文化的時代眼光,充分尊重文化的本體價值,理性運用文化的多重功能,主動創造文化的現代樣式,浙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才能真正成為一項持續而又充滿生機的事業。(本報記者 葉 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