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娃哈哈掌門人宗慶後“出爐”1項議案17條建議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2日 10: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建議十七  關於在教育領域取消戶籍限制、按居住地原則就近接受教育的建議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口的流動性也在不斷加大,大量的農村人口向大中城市聚集。這些流動人口,不僅承擔大量工業、服務業領域繁重的勞動,支撐了我國經濟幾十年來的飛速增長,同時也顯著增強了城市的活力,極大便利了城市居民生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但在另一方面,這些為我國社會作出巨大貢獻的流動人口卻長期處於事實上的“二等公民”狀態,無法真正融入其所工作和生活的城市之中,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流動人口的子女受教育問題。

    受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戶籍制度的影響,我國青少年入學一直是以在戶籍地入學為原則,但這一制定於計劃經濟體制背景下的制度在當前已經嚴重脫離了社會實際。由於城市流動人口的其戶籍往往留在原籍地,造成了戶口地和居住地長期分離的現象,從而導致了廣大流動人口中的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在居住地入學困難的局面。近些年來,在各方面的呼籲和推動下,各地分別出臺了一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能夠在城市中接受教育(但仍然存在要繳納“借讀費”、“贊助費”以及民工子弟學校教學質量相對不高等問題),對這一矛盾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當前流動人口受教育方面問題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結束以後,這些青少年能否在居住地參加中考、高考,繼續在當地接受教育的問題。

    在現行的戶籍制度下,廣大城市外來人口的子女是無法正常地在居住地讀高中、考大學,往往只能回原籍就讀,或者通過其他方式在城市內“借讀”之後再回原籍參加中考和高考。這種現象造成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這一現象不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它導致數量龐大的青少年成為“留守兒童”、脫離了父母的監護,容易走上歪路;另一方面,在城市學校“借讀”的那些“借讀生”也極易産生自卑心理,並且其回原籍參考,也會面臨教材、考試方式差異的問題,不利於其正常發揮,從而可能影響其人生道路。

    其次,這一現象人為地加重了學生家庭的負擔,使這些家庭産生大量不必要的城鄉往返費用和“借讀費”等費用。同時這一現象也助長了教育領域的不正之風,導致走後門、拉關係盛行,甚至産生一些腐敗問題。

    最後,這一現象有悖于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的宗旨,和諧社會首先是一個平等的社會,但現實中卻並非如此。不僅城市戶口的孩子和外地戶口的孩子不能平等地享受接受教育的權利,而且同為外地戶口的不同人群也有區別。以北京為例,沒有北京戶口的八類非京籍學生,如華僑、港澳同胞、留學歸國人員子女、外省市駐京機構人員子女,都可以與北京戶籍的學生享受同等待遇,而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則受到種種不合理的限制。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城市的孩子是國家的希望、農民工的孩子同樣也是國家的希望,他們都有追求和享受高質量教育的權利。教育問題是關係到學生個人和家庭、關係到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因此我們應當儘快改變當前這一不合理的現狀,特提出建議如下:

    1、取消城市學校對就讀學生的戶籍要求,凡是在當地居住滿一定年限(例如一年以上)的學生,均可就近入學和參加升學考試,外來人口子女與城市學生平等地享受城市教育資源。

    2、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在外來人口聚集的大中城市,繼續加大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設施和師資力量,努力實現包容轄區內所有適齡學生的目標。

    3、與之相適應的,應當儘快改變一些大中城市教育設施完善、師資力量雄厚而高考錄取分數線卻明顯偏低的不公平狀況,防止在就讀和考試環節放開限制以後出現大量考生向低分錄取地區流動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