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真正啃老的年輕人比例小 慎用"啃老族"標簽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4日 10: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當然,啃老成為一種現象,説明他們本身也有一定的問題。”夏學鑾説,“啃老族”大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適應激烈社會競爭的能力較差,獨立自主生活能力低下,吃苦耐勞精神不強。很多人到就業市場找工作碰了幾次壁,就心灰意冷,挫折感很強。在找工作過程中對家庭有較大的依賴感,“等、靠、要”的思想比較嚴重。一旦踏入社會遇到困難,他們就會有一種退縮、萎靡的情緒。

  “‘啃老族’的出現,恰恰説明需要改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李春玲説,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和家庭教育側重於知識的傳授,忽視了情商、心理素質、社會交往等綜合能力的培養。

  李春玲説,隨著社會整體經濟水平的提升、物質的極大豐富,年輕人的價值觀與上一輩人出現偏差。上一輩人講究艱苦奮鬥、勤奮工作,努力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而一些年輕人則追求享受、娛樂、自由,這也是英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相繼出現啃老現象的原因之一。

  啃老不應該成為“主動的選擇”

  ●啃老提前透支了父母的養老資源,也造成了勞動力資源的浪費

  “啃老族”的出現,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研究表明,啃老現象加重了老年人的生活負擔,降低了家庭的生活水平。在出現啃老行為的家庭,老年人面臨子女轉嫁的貧困,不僅得不到子女的養老補貼,還要貼補子女或孫輩的生活。一些老人為了資助子女買房,更是提前支取了養老金,這將加重社會養老負擔。

  梅志罡認為:“我國97%的養老集中在家庭,年輕人提前透支了父母的養老資源,又不能保證將來一定與父輩生活在一起,使老年人的保障能力更弱。”

  李春玲則認為:“我國正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本應成長為勞動主力軍的年輕一代卻不能工作,這無疑造成了人力資源的大量浪費。”

  夏學鑾説,從社會責任感來説,就業是成年人的基本特徵之一,也是建立個人信用的基礎。他最擔心一部分啃老群體從“無奈的過渡”變為“主動的選擇”,勤奮拼搏精神完全消解,完全將啃老作為自己的生存狀態,變得意志薄弱。而來自社會的“標簽”性眼光與他們對自身角色的不認同造成的摩擦,又使其急躁易怒,情緒不穩定。

  梅志罡特別指出,目前社會上還有一種所謂增值型啃老,他們“啃”的是父母的社會資源,與那些花費父母養老金的消耗型啃老不同,這種啃老的後果是這部分人群的社會關係網越織越密,社會資源越來越豐富。

  緩解啃老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

  ●關心引導“啃老族”,做好心理工作,充分創造條件,鼓勵他們積極就業

  專家表示,緩解啃老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政府、學校、家庭、個人等多方面的協作努力。

  首先要改善就業環境,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

  “政府應在宏觀層面就教育、培訓、就業等方面的政策導向著手進行調整,以緩解啃老現象日趨嚴峻的趨勢。”梅志罡表示,政府可考慮成立專門機構幫助青壯年就業,建立青壯年失業群體的動態檔案,為妥善安排培訓、就業打好基礎;相關部門也應該對其進行有效的職業教育、就業心理輔導、社會培訓等,不斷加強引導,幫助啃老群體以健康心態找準定位,掌握一技之長,儘快融入到社會中去。

  夏學鑾建議大學畢業生可以先在社區就業,或先到社區企業積累工作經驗後再轉向其他工作崗位。

  其次,我國的住房政策也亟須調整。梅志罡説,城市青壯年大量啃老與中國有關住房的公共政策不完善有關。“要真正解決‘房價啃老’現象,恐怕還是得依靠政府對房地産市場的宏觀調控、政策性平衡。”

  此外,解決啃老問題,必須整合社會資源,社會管理政策應從中長期戰略發展角度考慮如何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李春玲建議進一步完善教育培訓,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改革高校專業設置,使年輕人的知識結構與市場需求相匹配。要在初、高中乃至大學階段增加職業生涯設計課程,增加對就業的認識,事先預防出現啃老。

  “啃老現象也對我們的獨生子女政策和家庭教育提出了挑戰。應該改善家庭教育模式,強化挫折教育,增強年輕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夏學鑾説。他同時強調年輕人自身的努力也必不可少,不能坐等著別人給自己創造好條件和機會。“‘啃老族’是不是真的在社會上沒有發展空間了呢?當然不是,只要你放下身段,從基層、底層幹起來,在工作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努力提升自己,保持一顆積極進取、建功立業的心態,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專家還表示,社會要關心引導“啃老族”,做好心理工作,為他們充分就業創造條件,鼓勵年輕人自立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