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要求本市所有區域醫療中心設置兒科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8日 03: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在今年北京市兩會上發言。

  "兒科有疾——北京兒童醫療困局探因"系列報道,今天刊出最後一期,本報記者就兒童醫療諸多癥結向市衛生局直面求解。或許,衛生主管部門給出的答案並不能完全令人信服,但如果事實終能得以尊重,問題終能得以正視,就終留有期待,和為此期待的理由。

  本市兒童醫療發展積弱積貧,重症纏身,還有解嗎?

  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透露,所有區域醫療中心必須設置兒科等加強兒童醫療發展的多項舉措已在醞釀當中或已開始具體實施。

  但這位衛生主管官員也坦承,困局非衛生部門一家之力可以紓解,兒童醫療暴露出的一系列癥結,治愈尚需時日。

  ■關於危機

  非衛生一家之力可解決

  現在我們面臨的最大危機就是,這一輪專家將來退休後,將沒有專家

  京華時報:您認為,緩解兒童看病難的關鍵是什麼?

  鄧小虹:兒童看病難不是舉衛生部門一家之力就可以解決的,目前專科醫院的醫生們已經快累吐血了,如果不能形成有序的層級就醫格局,就算再建4個兒童醫院也解決不了全國近3億兒童的看病問題。

  現在我們面臨的最大危機就是,這一輪專家將來退休後,將沒有專家。目前,兩家兒科醫院的醫生們天天有出不完的門診,沒有時間帶底下的年輕醫生。年輕醫生看不到病人,又怎麼提高呢?所以,還希望在新醫改中,各部門能夠緊密配合,在滿足百姓就醫需求的同時,也使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歸位"、醫療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當然,患者也需改變盲目就診,和對專科醫院的"執著"。

  京華時報:在業內人士看來,兒科是高風險、高消耗、高勞動強度,但利潤卻很低的科室,那麼,人才、編制、床位等是否是制約兒科發展的真正原因?

  鄧小虹:在全國和本市的新醫改中,一再強調公立醫院改革的重點是回歸公益性,不能僅以經濟收入為衡量科室的標準。有的醫院喊沒人沒錢,但沒兩天,就向衛生局發來了報告,要求建設醫療美容科、健康體檢科,這時就不提要編制的問題了,他全有了。所以恢復兒科這是觀念問題,作為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的公立醫院要向公益性方向努力,而非一味追求經濟效益。

  兒科資源匱乏説法存誤

  那麼多兒科醫生呆著沒事幹,主要還是醫療資源利用不均

  京華時報:有的醫院在恢復兒科的過程中,面臨無人可招的尷尬,目前,本市兒科醫生缺口問題是否直接制約了兒科的恢復和發展?

  鄧小虹:在北京,現在16個區縣的醫院都開設有兒科,每個區縣都可以招到兒科醫生,目前的統計數字顯示,全市共有3000多名兒科醫生,在兩所兒童專科醫院裏是740名,佔1/4,其他的三級醫院裏有兒科醫生671名,佔22%,其餘1600多名是在三級以下醫院裏。

  也就是説,半數以上的兒科醫生都是在二級和二級以下醫院裏,所以"北京兒科醫療資源匱乏"的説法是不準確的。畢竟還有那麼多兒科醫生呆著沒事幹,主要還是資源利用不均,兩個專科醫院確實缺,但本市不會集中發展專科醫院,而是將對現有醫療資源進行合理調控。

  ■關於人才

  兒醫入京學歷降低標準

  以前引入外地人才的時候,必須是研究生以上的學歷,兒科的話可以降低標準到本科生,本科畢業的水平足夠了

  京華時報:據了解,本市醫學院校中已經取消兒科專業,且在各醫院多年來兒科日漸萎縮的情況下,部分兒科醫生已經成為全科醫生或者保健醫生,如何避免後繼無人情況?

  鄧小虹:在我們的計劃中,將對北京地區擬招收的本科及以上學歷兒科專業醫學畢業生,優先安排到北京市兒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進行培訓。根據醫療單位需要,對兒科在崗醫護人員開展專項技能培訓。

  京華時報:是否會通過落戶的方式考慮從外地引進兒科人才?

  鄧小虹:會的,以前引入外地人才的時候,必須是研究生以上的學歷,兒科的話可以降低標準到本科生,本科畢業的水平足夠了。同時,在兒科醫生的退休年限上也會放寬,目前女同志的退休年齡是55歲,但希望兒科大夫能夠延時退休。

  下個月啟動的醫師多地點執業中,將首先鼓勵兒科、精神科這類人才短缺的醫生進行多地點執業,兒童醫院的大夫可以利用週末時間去民營醫院或者其他醫療機構開設專家門診。

  增加兒科編制沒有必要

  有的以神經外科為特色的綜合醫院,僅一個科室就基本把2/3的編制都吃進去了,可是卻沒有兒科

  京華時報:對目前接診量大的醫院及編制超飽和的二級醫院,是否會考慮增加編制?

  鄧小虹:其實,恢復兒科不在於政府增加編制,因為政府在批綜合醫院的時候,都是按照明確的比例確定人員編制的,以500張床為例,每張床應該配1.5到1.7個工作人員,這是配置標準,也包含兒科。但近年來,因為服務導向的問題,掙錢的科室發展得特別快,有的以神經外科為特色的綜合醫院,僅一個科室就基本把2/3的編制都吃進去了,可是卻沒有兒科。

  現在要求恢復兒科和護理,許多醫院就説得配編制,但其實編制都在那兒呢,不過被別的科室佔用了。目前全市僅合同制護士就有1萬多名,因此編制並不是制約兒科發展的問題,衛生部門沒有專項增編計劃。

  "恢復兒科令"做出調整

  作為全市區域醫療中心的醫院名單日漸清晰,恢復兒科不再一刀切

  京華時報:本市去年出臺政策要求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全部恢復兒科,但在現有兒科醫療資源並不充裕的情況下,是否有此必要?

  鄧小虹:因為三級醫院的科目設置在衛生部是有標準的,所以其必須恢復兒科。但隨著本市醫療資源規劃和醫療機構定位方案的不斷明確,作為全市區域醫療中心的醫院名單日漸清晰,恢復兒科不再"一刀切"。所以,除遠郊區縣的11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城區內的作為區域醫療中心的二級醫院必須全部恢復兒科外,其他二級醫院並不要求全部開設兒科。

  比如,垂楊柳醫院、海淀醫院、石景山醫院和豐臺醫院等在一定區域範圍內,提供基本醫療綜合性服務的醫院科室設置必須齊全,必須要有兒科。

  京華時報:有的醫院擔心恢復兒科後,患兒數量太少,您認為呢?

  鄧小虹:如果關了的話就更沒有病人了,所以首先得有,其次是規範大家的就醫行為,讓患兒首診先到社區的醫院去看,醫生鑒別後需要轉診的話,再由他進行轉診,這樣的話,各級醫療資源就都能得到有效利用。但這需要一個過程。

  社區首診暫不適用兒科

  如果要真正做到孩子首診在社區的話,還有相當距離

  京華時報:如何保證現有接診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提高二級醫院及遠郊區縣醫療中心的兒科水平?

  鄧小虹:按照我們去年下發的文件要求,兒童專科醫院和實力較強的綜合醫院兒科可與實力較弱或學科建設不全的醫院建立支援關係。

  京華時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是否會考慮增加兒科醫生,以滿足社區內兒童的就診需求?"首診在社區層級就診"的模式是否適用於兒童?

  鄧小虹:目前還沒有,現階段的主要任務還是在恢復二、三級綜合醫院兒科能力建設的同時,引導患兒和家長就近就醫。在北京,兒科醫生基本分佈在二、三級醫院內,所以如果要真正做到孩子首診在社區的話,還有相當距離,但至少可以在轄區內的綜合醫院去看病,不需要一步跨到兒童專科醫院,這是能實現的。

  本版采寫 本報記者 李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