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新華調查:專家預測未來15年內洞庭湖江豚或將滅絕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2日 17: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調查)誰在威脅它們的生存?

  ——專家預測未來15年內洞庭湖江豚或將滅絕

  新華網長沙2月12日電(記者 黃興華)不久前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啟動的一項最新調查表明,洞庭湖江豚數量總體仍呈下降趨勢。專家預測,如果現狀依舊,在未來15年內江豚即將滅絕。

  到底是什麼在威脅著江豚的生存?洞庭湖江豚,難道真的無法逃脫短期內即將滅絕的命運?

  總體數量下降 江豚現狀瀕危

  長江幹流曾是豚類最理想的棲息環境,但隨著人類活動的擴展,長江豚類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白鰭豚和長江江豚都是生活在長江裏的珍稀動物。江豚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近20年來,長江江豚種群量快速衰減,它們僅分佈于部分長江江段,以及與長江相連的洞庭湖和鄱陽湖這兩個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中。

  2月12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正式公佈今年年初洞庭湖江豚考察結果。這次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組織的江豚調查活動,吸引了來自各行業的志願者代表。他們首度與科學家和來自林業、漁業、環保等相關行業專家,首次在洞庭湖區域使用水下聲吶系統開展監測,借此更科學地了解洞庭湖江豚的數量和分佈狀況。

  位於東洞庭湖的岳陽市洞庭湖大橋至城陵磯三江口水域,是洞庭湖與長江的連接處,這片水域是洞庭湖長江江豚群體和長江幹流江豚群體進行遷移和交流的唯一通道,在長江中游江豚保護中佔據極為重要的位置。但令人遺憾的是,在這裡並沒有監測到長江江豚的活動蹤影。

  在岳陽市至岳陽縣鹿角鎮水域,調查人員共觀察到5次、7頭次江豚。這片水域,尤其是煤炭灣水域歷次考察都可以觀察到長江江豚,但是這次的分佈密度不如以往大。

  橫嶺湖自然保護區是洞庭湖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觀察到長江江豚分佈。當地漁民稱,在豐水期,那裏有較大群體的長江江豚活動,在枯水期湖區變淺,不適合長江江豚棲息,沒有江豚活動。

  記者了解到,這次歷時25小時,行程約170公里的考察,共記錄到江豚48次,106頭。

  "這次考察結果表明,洞庭湖江豚數量上雖然沒有大的變化,但總的趨勢仍在下降。"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克雄説。

  此前,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已于2009年、2010年,在洞庭湖、長江水位最低的1月中旬,開展了2次江豚同期調查,江豚生存狀況都不容樂觀。

  世界自然基金會長沙項目辦公室官員蔣勇介紹,根據物種的特殊性和代表性,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全球優先確定十三個旗艦物種開展保護,中國的大熊貓、虎、雪豹和江豚是其中的四種。

  氣候變暖和各種人類活動對江豚生存環境影響巨大

  作為通江湖泊,洞庭湖一直以來就是長江江豚的重要棲息地。隨著長江幹流環境的不斷惡化,洞庭湖對長江江豚保護的意義更為突出。但近幾年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對洞庭湖江豚進行了連續的調查研究後發現,全球氣候變暖和航運、漁業、污水排放以及水利工程建設等各種人類活動對洞庭湖環境的影響巨大。

  王克雄分析説,全球變暖對長江江豚的威脅,主要表現在全球變暖引發的極端氣候威脅江豚的生存。全球變暖會引發一系列的極端氣候。2009年8月以來,湖南持續晴熱,部分地區發生嚴重的伏秋連旱。長江流域干支流來水明顯偏少,湘江出現歷史最低水位,加上三峽蓄水下游水位偏低的影響,洞庭湖水位大大低於歷史同期。這就使得湖區適宜長江江豚生存的空間縮小,江豚的分佈更加集中,增加了長江江豚在湖區生存的難度。

  "採沙作業影響長江江豚生存。"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説,"一般而言,採沙作業對長江江豚的生存威脅主要包括採沙作業産生的巨大噪聲破壞江豚聲吶系統,採沙作業改變河道水文和河床形態,增加江豚生存難度,密集的採沙作業阻隔不同水域的江豚遷移和交流等。"

  記者採訪了解到,採沙作業一直是湖區長江江豚生存面臨的威脅之一。湘江上遊8公里至屈原鎮歷來是江豚活躍區域,但這次僅觀測到1頭江豚。據調查人員實地調查,這段水域有3個極為密集的挖沙作業區,一是湘江上遊約10公里處,共聚集有8艘挖沙船作業;二是屈原鎮下游約3公里水域,聚集有23艘挖沙船;再就是屈原鎮上遊約2公里水域,聚集有7艘挖沙船。

  一些漁政部門專家認為,非法漁業影響洞庭湖的長江江豚生存。在洞庭湖中,電捕魚、定置網作業是導致枯水期江豚死亡的直接原因。

  漁民從事電捕魚的作業區通常是江豚的分佈區。電捕魚的電場不但能擊斃不同大小的魚類,而且能擊斃江豚,顯然,在這些水域進行的電捕魚作業,自然增加了傷害江豚的幾率。

  保護和管理並重 營造良好環境

  洞庭湖江豚生存狀況引起業內人士廣泛關注,中國專家曾提醒對長江江豚的保護應該未雨綢繆。在1993年召開的南京白鱀豚保護評估會以及1997年在香港舉行的白鰭豚保護會議上也都同時提到了長江江豚的保護問題。目前,建立保護區、人工和半自然養殖基地是我國淡水豚類研究和保護工作最重要的策略。

  "我們對江豚雖然開展了多年的研究和救護,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的行動也在長江流域6個保護區大力開展。但我們也知道,我們對江豚了解還遠遠不夠。"世界自然基金會長沙項目辦公室官員韋寶玉説,"要改變江豚目前惡劣的生存環境,需要我們摒棄部門、地域的界限,站在流域的高度,部門與社會攜手,真正保護好江豚與其賴以生存的棲息地。"

  岳陽市——鯰魚口的水域是江豚重要的棲息地,種群數量比較大而且穩定,但是目前水域沒有受到任何形式的法律保護,存在過度漁業、航運以及商業採沙等活動,對豚類棲息地的影響嚴重。項目組通過多年考察認為,提升自然保護區級別,加強保護區漁業管理迫在眉睫。他們建議當地政府儘快將這片水域列為省級江豚自然保護區。

  而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趙啟鴻則認為,除了提升保護區級別外,更重要的是加強保護區管理,尤其是加強對非法漁業活動的控制和打擊力度。他建議在洞庭湖中目前的江豚保護區範圍執行嚴格的非法漁業活動控制政策,嚴格禁止在部分水域從事電捕魚和使用定置網。

  記者在岳陽市採訪時,當地一些環保人士建議,加強對商業採沙的管理,利用沙坑作為江豚避難水域。他們介紹,洞庭湖部分水域商業採沙存在著無序、無限制的狀態,嚴重影響江豚的生存。合理的管理和有控制的商業採沙,既有利於湖區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也有利於湖區航道的穩定。

  針對全球變暖現象,蔣勇認為,如何在極端氣候條件下做好江豚的保護工作將會是今後江豚保護工作的重點,因此,應建立緊急氣候預警方案,加強極端氣候下江豚的保護。他認為,應在洞庭湖水域選擇合適的、相對封閉的水域開展江豚的遷地保護,建立江豚遷地繁殖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