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質疑北京人口外遷途徑 人口遷移不是驅逐是升級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09日 16: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于建 趙喜斌

  引子

  老馮的迷惘

  在京收廢品8年 留下還是離開?

  順義區對餐飲、洗浴、美容美發等“五小門店”和小百貨、小建材等各類市場進行了整頓規範,整合清理了一批不具備基本條件的小門店、小企業,合理規劃調控再生資源回收、物業管理、家政服務等生活服務業的發展,減少低端就業崗位對流動人口的過度需求;

  房山區將抑制勞動力密集、技術含量低和吸納外來人口多的低端産業,包括小服裝、小加工、小作坊等在內的五小企業以及包括小旅館、小餐飲、小網吧等在內的六小場所將被加快退出房山區的步伐,房山區還將對不適合在區域內發展的行業和從業人員進行合理疏導,降低對低端勞動力的需求……

  從河南來京的老馮收廢品已經有8年了。年前,老馮和幾個老鄉聊了聊:“咱們在北京的路該咋走?”不只是老馮在思考——過去研究認為,北京市流動人口占25%比較合適,而現在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字。1978年,北京常住外來人口僅有21萬,而2008年,北京常住流動人口就達465.1萬,約佔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如此規模龐大的流動人口聚集,向首都人口規劃和人口服務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可以預見,未來的5年,流動人口將繼續考量著北京這座超大城市,未來5年,在北京的流動人口如何遷徙?

  順義模式能否推廣

  大街上的小攤販難覓蹤影

  順義區是最早探索流動人口管理的,一時被奉為“順義模式”。

  該模式有一項內容就是整頓對流動人口有巨大吸附作用的傳統服務業、低端第三産業,即餐飲、洗浴、美容美發等“五小門店”和小百貨、小食品、小建材等各類市場,建立規範、統一、集中的市場。

  如今在順義城區轉上一天,街上已經很難見到遊走叫賣的小攤販,多個小區除了一些修車、配鑰匙的固定攤點,小吃類的小攤販已經難覓蹤影了。

  老馮的一位老鄉在順義做小買賣,他説如果不是孩子已經在這兒上學,他也準備打道回府了。

  收廢品的老鄉更是少了。老馮説,他的幾個老鄉相繼離開了順義,有的是回了老家,有的則是轉戰別的區縣。

  根據順義區提供的資料,順義已投入5000萬元建立“村級分揀、統一回收、日收日清、封閉運輸、循環利用、規範管理”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全區統一設置了8個再生資源臨時收購點,建成村級再生資源暫存間384座,廢舊物資的回收率提高到95%以上,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的勞動力由原來的3000多人精簡到832人,減少了70%以上。

  截止到2010年底,順義全區流動人口24.6萬人,常住流動人口16.2萬人。未來5年,順義區將把常住流動人口的增幅控制在8萬人以內。

  順義模式能否複製?北京的未來5年,流動人口能否依靠這個模式管理?這是個讓不少人值得思考的問題。

  微博上、網絡論壇上對此話題的討論很是熱烈。有一位博友詼諧地説:“以後吃油條是不是要到天津去了?”還有人擔心地説:“那還能吃到路邊的烤羊肉串嗎?”

  順義區流動人口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王振林明確表示,不是驅趕是規範,不是消除是升級。曾參與北京市人口與資源矛盾調研的北京物資學院教授鄒曉美則表示,還是要大力推進低端産業、傳統服務業的改造升級,提高其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超市、便利店、專賣店等業態,方便居民各方面的需求。

  官方的表態和民間聲音達成一致,有一位網友説出了大家的心聲:更需要做的是幫助“低端勞動力”高素質起來。

  當地人就業的爭論

  “過去收廢品的都是北京人”

  控制流動人口,順義還有一招,那就是鼓勵本地人本地就業。但是這一招到處適用嗎?

  唐師傅,是北京現代汽車的一名車間主任,也是一名地道的順義人。8年前,他在北太平莊上班,“那一年我就沒有見過順義的太陽,每天都是披星戴月。”

  如今,唐師傅在順義當地負責一個車間,手下95%是北京人,相當一部分是順義人,不少還是唐師傅的鄰居、親戚朋友。

  順義區流動人口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王振林説,為了鼓勵本地人本地就業,他們有兩手:一手抓勞動力技能培訓;一手服務企業發展,儘量滿足企業用工需要。

  在順義,城鄉勞動力終身享受不限工種、不限等級的免費技能培訓,培訓費用由政府買單。一個企業到工商部門一註冊,用工需求馬上反饋到勞動部門,很快就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招聘。政府也制定政策,對吸納本區適用勞動力就業的企業給予獎勵,規定每招用1名順義籍勞動力獎勵400元,當年新招用戶籍勞動力在50至500人以上的企業,給予20萬至100萬的一次性獎金。

  鄒曉美對順義這一措施很看好,可本地人願意從事低端勞動産業嗎?一位博友回憶説:“當初沒有外來人口時,那些看起來北京土著不愛做的活兒都是北京人自己做 ,我小的時候,賣早點的、家門口賣菜的、掃大街的,甚至刷廁所的,全是北京人。”

  老馮卻不這麼看:“本地人,他能收廢品去?我看不見得,即使讓他們收去了,可能還得轉包給我們。他們靠租房就能有一筆不少的收入,他會去幹活嗎?”

  鄒曉美對此表示:“各個企業都做好員工住宿安排了,對租房的需求就減少了,那等著吃租金的機會就少了,大家也會努力去尋找機會。”

  人才溢出時代的到來

  “涿州的區號都是010的”

  未來5年,北京的人口還將呈現什麼樣的遷徙局面?

  北京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趙弘判斷,産業結構的調整能使勞動人口得到有效控制。比如製造業、商貿業和物流等,在人工成本相對高的北京不容易盈利,可以向北京周邊的城市轉移,這樣相應就轉移出去大批勞動力。他有自己的判斷依據:北京和周邊城市有較大落差,相對而言,周邊城市就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比如在産業承載能力上,在住房供應上。從這個角度上講,人口的疏散是可以實現的。

  河北省社科院人力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多年從事京津冀開發一體化研究的王建強也有同樣的看法,王建強表示,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必將分流北京的人口,“北京的人口太多了,有一次我從天通苑到大興那邊辦事情,花了半天時間,這在我們河北簡直不能想象。”

  專家表示,以前北京對周邊是“虹吸”,現在是到外溢的階段了。據王建強講述,以前河北就從北京引進人才,但那些人只週末去辦公,不願意落戶河北,他們在河北得到一個這樣的稱呼——“星期天工程師”。

  “我們希望他們成為天天工程師,從週一到週五都能擔當我們的智庫,真正能夠到河北來創業。”王建強介紹,目前環繞北京的河北市縣都建設了自己的高層次人才創業園,不少還興建了人才家園,同時在醫療、社保、交通和教育等方面都做足了配套,“像在我們涿州,電話區號都是010的,手機過去也不用漫遊。”

  根據王建強的判斷,未來將有一定的北京人外溢到周邊城市,這其中包括那些漂在北京的人,“勞動密集型産業工人疏散過來,那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我們更喜歡引進高層次人才。”

  相關專家表示,北京人才外溢,還需要提高河北省的城鎮化水平,促進城市集聚人口的能力,增強城市的人口容量,從而引導人口的合理流動,避免人口過分向特大城市集中。

  在北京打拼幾年的小利來自河北滄州,他説回老家工作不是説不可能,但是有一點很重要,“當地的人口素質要提高才行。”

  而現在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中,“北上廣”也已不再是鐵定的選擇,“進去之後再逃離北上廣被動,還不如主動一點放棄。”一位大學畢業生很淡定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