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揭秘殲-20研發者:因保密需要家人以為他做牙醫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31日 10: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先進戰機之父宋文驄

  因為保密家人以為他做牙醫

  殲-20試飛成功後,歐美媒體紛紛問:中國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要探尋答案,首先得走近一個神秘的戰機研製團隊。

  為了讓殲-20 飛起來,中國人在10年前就開始勾勒第四代戰機的圖景。2001年8月,中國工程院主辦的《中國工程科學》雜誌,發表了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4位科研人員共同撰寫的文章:《一種小展弦比高升力飛機的氣動佈局研究》。文章描述了當時科研人員在經過大量實驗後對中國新一代戰機的設想,並提出了一種“未來戰鬥機”的設計方案。該文的第一作者,就是被稱為“中國先進戰鬥機之父”的宋文驄。作為殲-10(第三代戰機)的總設計師,這位老人的堅持與努力,最終幫助後輩們成功研製出了殲-20。

  200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60週年。當殲-10呼嘯著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時,宋文驄潸然淚下。他已經從事了幾十年的飛機研製工作,但由於保密等原因,父母和兄弟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做什麼工作的。有一年,弟弟宋文鴻去探望他,無意間看見書櫃裏有幾本醫學類書籍,回去後便對家人説:“哥哥現在可能已改行當牙醫了!”我國對殲-10進行適度解密後,一些報紙和雜誌開始在公開報道中將宋文驄稱為“殲-10之父”。家人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幾十年來一直在默默地為國家研製戰鬥機!

  談到宋文驄,同事們都説:“宋總什麼都好,就是有時候有點倔……”不過,殲-10得以定型,多虧了這位嚴謹的“倔老頭”。

  在一次試飛測試中,殲-10首次完成了超音速飛行。承擔試飛任務的同事們都很高興,唯有宋文驄眉頭緊鎖。回到辦公室後,他立即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結果發現,這次試飛得到的數據,與飛機模型在風洞裏接受測試時得到的數據相比存在差異。有人認為:“數據雖有差異,但並不存在安全隱患。”但宋文驄説,絕不能留下任何遺憾,因此一定要進行改進。此後半年多的時間裏,他與有關部門進行了十幾輪研究和協調,最終與所有研製單位統一了認識。就這樣,在宋文驄的呵護下,殲-10最終“長大成人”,開始守衛祖國的藍天。

  總設計師楊偉

  外表儒雅的“拼命三郎”

  有了殲-10,研製更先進的戰機就具備了紮實的基礎。宋文驄把接力棒傳給了一位年輕人——殲-20的總設計師楊偉。

  與殲-20銳利霸氣的外觀不同,今年47歲的楊偉看起來更像一位儒雅的學者。不過,他骨子裏卻是一位“拼命三郎”。

  數字式電傳飛行控制系統,是一架戰機由傳統戰機轉變為數字操控戰機的關鍵。楊偉正是我國新一代殲擊機電傳飛行控制系統的組織者和開拓者。

  1998年,楊偉受命出任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副所長、副總設計師,兼任飛行控制系統總設計師。從此,他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不僅要擔任我國新一代外貿型FC—1戰機的總設計師,還要負責殲-10戰機雙座型的研發工作。如今,FC—1戰機早已交付巴基斯坦軍隊,雙座型殲-10也已翱翔在保衛祖國領空的第一線。

  殲-20試飛成功後,當人們再次看到楊偉時,發現他與幾年前相比,顯得有些疲憊和憔悴,但更加穩重和自信了。

  國産發動機研製者甘曉華

  治好我國戰機的“心臟病”

  在殲-20的研發團隊中,發動機研究人員也是必須要提的。航空發動機被視為飛機的“心臟”。在殲-20亮相前,外界最大的疑問就是它會採用什麼樣的發動機。由於我國此前沒有合格的發動機,殲-10被迫使用俄制AL—31FN。

  據分析,此次試飛的殲-20,安裝的卻是一種從未曝光的新型國産發動機。在現場拍攝視頻的網友發現,“殲-20不到200米助跑就飛起來了”,足見其發動機功能之強大。那麼,是誰研製出了如此厲害的發動機?

  據透露,它的研製者名叫甘曉華。這位航空動力專家,目前是空軍裝備研究院的總工程師。靠著研發殲-20航空發動機,今年54歲的他,獲得了中央軍委授予的一等功表彰。

  在此之前,為了“治療”我國戰機的“心臟病”,甘曉華和同事們已奮鬥了無數個日夜。對於其中的苦與樂,他曾這樣説:“不少從事航空發動機研究的同行説,研發航空發動機不僅時間長,而且很難獲得成果,一輩子可能都搞不出一個型號來。不少同行還説,以後打死我也不讓我的孩子學發動機。我感到他們的話是發自內心的,是源自對國家的責任心和對發動機的真情,為不能把這樣的關鍵技術搞上去感到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