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視頻]《媒體人物》史鐵生:用一生書寫傳奇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2日 14: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中國新聞]>>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中國新聞):
    節目預告:他被喻為中國最令人敬佩的殘疾人作家之一,他生前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他的作品是這個時代最純粹的精神財富。更多內容,敬請收看稍後播出的《媒體?人物》——史鐵生:用一生書寫傳奇。

  節目預告:泰晤士河齊放煙花,倫敦狂歡迎接新年;美宇航局公佈衛星照片揭示地球氣候變化。更多內容,敬請收看稍後播出的《媒體?瞬間》

  焦點?人物 史鐵生:用一生書寫傳奇

  主持人:2010年的最後一天,被喻為中國最令人敬佩的殘疾作家之一的史鐵生因腦溢血在北京去世,年僅59歲。他生前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多部作品被譯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是中國殘疾人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有作家評價,他的作品是這個時代最純粹的精神財富,他為中國作家立下了精神標桿。史鐵生是怎樣一個人?他的一生有什麼耐人尋味的故事?

  1、中國新聞社 忍病痛筆耕不輟(4張)

  史鐵生,原籍河北涿縣,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8歲時去延安插隊。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併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他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他作品很多,包括小説、散文、詩歌,從成名作《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到《插隊的故事》,再到《我與地壇》,他把病榻寫作當作個人精神歷程的敘述與救贖,用生命書寫的一部部作品感動和鼓勵著無數讀者。他的作品《秋天的懷念》等文還被列入中小學課本。2002年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

  2、《中國青年報》 關注傷殘者(3張)

  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使他的小説寫到傷殘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傷殘者對命運的哀憐和自嘆,由此上升為對普遍性生存,特別是精神“傷殘”現象的關切。和其它的小説家不同,他並沒有對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徵的執著,他把寫作當作個人精神歷程的敘述和探索。他對殘疾人的生存持續關注,使他的小説有著濃重的哲理意味。他的敘述由於有著親歷的體驗而貫穿一種溫情、然而宿命的感傷;更有對於宿命的抗爭。

  3、新華社 作品體現明朗 歡樂(4張)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説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曾説,“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不要抱怨生活給予了太多的磨難,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滾,就會失去雄渾,沙漠如果失去了飛沙的狂舞,就會失去壯觀,人生如果僅去求得兩點一線的一帆風順,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4、《人民日報》 我輕輕地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5張)

  據史鐵生生前好友何東介紹,史鐵生多次在自己的小説、散文、詩歌、書信中表達,只要自己身上還有一件對別人有用的器官,那麼當他最後離開現實世界時,就一定無保留、無條件捐贈他人。史鐵生去世後,按照他生前遺願,他的脊椎、大腦捐給了醫學研究;他的肝臟將捐給有需要的患者。他向親友們説:“我願意這樣走,就像徐志摩在《再別康橋》裏寫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5、中國作家網 就像一泓深藍的湖 (4張)

  史鐵生的離去,引發了讀者對他作品無限的懷念與記憶,《我與地壇》、《務虛筆記》、《病隙碎筆》、《命若琴弦》等名作被頻繁提起,尤其被他的作品深深影響過的人,更是再次發現了他文字中蘊涵的寧靜的力量。史鐵生是中國作家中少數堅持寫實寫作的人,他的文本幾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經歷、生存體驗之上,他對哲學的思考帶來了精神空間的高度開闊,現實生活中史鐵生有著疲累的肉身,而在寫作時他擁有了自由行走的能力。史鐵生的去世讓中國的心靈寫作成為了絕響。

  (責任編輯:杜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