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新華每日電訊:制度化反貪腐依然任重道遠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30日 16: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即將走完它的時間軌跡,但中國的反腐肅貪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根據12月29日發佈的首份《中國的反腐敗和廉政建設》白皮書公佈的數據,僅今年1至11月,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案數量就高達11.9萬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1.3萬人,其中,涉嫌違法移送司法機關的4332人。

  雖然這些數據已經很“可觀”,但根據以往的經驗判斷,必然仍有許多問題官員的貪腐行徑尚未被曝光,仍有許多看上去清清白白的官員正在一步步駛向“落馬”這個官場終點站。在反腐肅貪這件事情上,成績不佳固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收穫頗豐”也算不得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因為它從另一個角度可能説明問題官員的比例令人不安。

  站在這一年的終點往回望,只要稍稍索引,就能輕而易舉地列出一長串因貪污腐敗而獲刑的官員名單。他們是:“造假騙官”的王亞麗、“土地奶奶”羅亞平、“制定6000萬貪腐目標”的葉樹養、“7年內受賄1575次”的李蔭奎、“裸官”董躍進……這其中還包括陳少勇、黃松有、孫善武、王益、朱志剛、陳紹基、鄭少東等十余名省部級官員。

  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現象是,在東窗事發之前,不少官員的成長和仕途升遷之路看上去都非常光明,説起反腐肅貪也都頭頭是道。官居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一職的黃松有在“落馬”之前,曾在自己的博士論文中專門論述如何“保持清正廉潔”和“加強自身修養”;湖南省湘潭市原副市長朱少中,曾在網上撰文大談特談反腐的經驗,但不久之後就因大肆受賄和濫用職權而受到查處;類似的情節還發生在武漢市東西湖區原交通局黨委書記李敦書身上,他在“落馬”前夕還在臺上大講反腐倡廉……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張維慶曾“炮轟”官場不正之風,博得了公眾和輿論的如潮好評。他所説的“不正之風”包括權錢交易利益鏈未斬斷、明規則潛規則雙軌運行、任人唯親買官賣官嚴重、開會時大家都不敢講心裏話等現象。可以説,這一股股不正之風在官場勁吹,吹得一些官員的公信力掃地,吹得公眾的不滿情緒蔓延,也吹掉了不少官員頭頂的烏紗帽。

  2004年,曾倡導香港建立廉政專員公署的杜葉錫恩女士曾在自己的書中回憶過香港反腐肅貪的歷程,“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歷了急劇的轉變,當時人口快速增加,社會發展步伐迅速,製造業蓬勃發展,經濟漸次騰飛……然而,因為人口不斷地膨脹,社會的資源未能趕及實際需求,這種環境助長了貪污的歪風。”現在來看,我們當前所面臨的經濟、社會、人口問題與她筆下的香港有不少類似的地方,腐敗案件也多與公共品提供者有關——這些手握公權力的人原本應該為百姓幹實事謀福利,但他們卻把百姓的信任和手中的權力當作了斂財的利器。

  在中國的政治建設進程中,反腐肅貪已經成為政府重塑公信力的重要課題。中央也越來越意識到制度化反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緊構建完善科學的反腐體系。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研究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會議,再次強調要“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和改革創新”。僅僅在過去的一年裏,有關部門就密集出臺了多項規章制度:今年2月,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産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要求做到“預防為主、關口前移”;5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大查辦嚴重行賄犯罪力度的通知》,要求重點查處向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賄、國家工作人員為跑官買官行賄、危害民生的行賄等八類行賄犯罪案件;同月,中央紀委印發《黨員領導幹部違反規定插手干預工程建設領域行為適用〈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若干問題的解釋》,劍指工程腐敗亂象……

  當然,徒有措辭嚴厲的規章制度,仍不足以徹底斬斷官員貪腐的利益鏈條,不足以讓潛在的貪腐官員主動罷手,相關部門還必須在增強執行力和加強監督有效性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我們注意到,在剛剛發佈的反腐敗和廉政建設白皮書中,正式將公民監督、輿論監督(包括網絡監督),納入了“權力制約和監督體系”,這應該有利於多種形式的民主監督的有效開展,有助於制度化反腐的推行落實。(易艷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