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王國強:中醫服務收費太低 中醫醫院有西化趨勢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4日 12: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專題: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

  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中國網 王銳)

    中國網訊 12月24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情況的報告開展專題詢問。

    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回答詢問時表示,中醫藥(包括民族醫藥)是我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産生活實踐中不斷總結豐富發展起來的醫學科學,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時至今日,仍然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相互協調,共同承擔了維護我國人民健康的重任,可以説這是我們國家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和顯著優勢,其他國家像中國這樣比較完整地把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結合起來,運用於主體醫學的還沒有。而且中醫藥臨床療效確切,預防保健作用獨特,治療方法又比較靈活,費用相對來説比較低廉,特別是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變化和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中醫藥應該説越來越顯示出它獨特的優勢,而且現在國際上對中醫藥的關注、認同以及國際合作與交流越來越受到重視。

    另外,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載體。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對於深化醫改,探索建立一條群眾支付得起、政府承受得了、財政可持續支持的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體系,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弘揚中華文化,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十分注重發揮中醫藥在醫改中的作用。中央文件當中特別強調,要堅持中西醫並重,充分發揮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在醫改中的作用。為此,2009年4月,國務院專門出臺了一個文件,叫做《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發展的若干意見》,對中醫藥事業在新時期的發展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體現了深化醫改的意見和醫改近期五項重點工作的精神和要求。

    中醫藥雖然不是五項重點改革的任務之一,但是這五項重點改革當中,哪一項工作都需要中醫藥,也都需要發揮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的作用。在醫改領導小組和醫改辦的領導下,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在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方面,我們在人社部、財政部、衛生部的大力支持下,出臺了鼓勵提供和使用中醫藥服務的政策。比如説在新農合政策當中,提出要提高報銷比例,降低起付線,使得人民群眾能夠更方便地在基層使用上中醫藥的服務,特別是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服務。

    第二,在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方面,藥物目錄當中擴大了中成藥和民族藥的數量。在基本藥物制度建設方面,在人社部和衛生部、食藥局的大力支持下,突出了中西藥並重的原則,這也是中國特色, 307種基本藥物當中有102種是中成藥,另外中藥的飲片也是作為基本藥物目錄的內容。

    第三,在基礎衛生醫療體系建設方面,在發改委、財政部的支持下,在建設2000所縣級醫院的規劃當中,有17%的建設項目是用於縣級中醫醫院和縣級民族醫院。近年來,民族醫藥服務能力建設得到大力加強,目前全國民族醫臨床基地建設有一個,納入地市級以上重點中醫院建設項目的民族醫院有28所,納入民族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的縣級民族醫院有67所,另外還確定了49個民族醫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這些年來,中央對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的投入呈大幅度增長。在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方面,中醫藥具有獨特優勢,特別是隨著人民健康觀念的轉變,大家對於預防為主、養生保健更加重視,通過提高自身養生保健的能力和知識,能夠做到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在衛生部的支持下,首次將中醫體質辨識納入了居民健康檔案的內容,而且把公共衛生服務和提高公民的健康意識、普及中醫藥預防保健、養生保健的知識,作為重點加以推進。現在看來,特別是中醫提出“治未病”的理念以後,在社會上受到了高度的關注和歡迎。

    在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方面,在衛生部的領導下,全國公立中醫院的改革在16個城市積極推進。剛才張美蘭委員提到,現在的中醫醫院有西化的趨勢,中醫院都不姓中了,姓西了。探究它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如果中醫醫院都做中醫的話,收費很低,養不活醫院,政府又沒有補貼,這樣的情況下,為了生存,就走偏了方向,只好去做西醫的服務了。所以在這些方面,需要研究怎麼樣在財政上予以公立中醫院補貼,扶持它從事中醫研究和治療,提高療效。目前,中醫服務收費太低,扎一次針就四塊錢,按摩只有二十塊錢,到社會上洗個腳還要七八十塊錢,勞動和價格不成比例,所以需要探索公立中醫院的改革和補償機制,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

    在全國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很好的典型,比如安徽,提出“5+1”的改革方式,五項重點改革加發展中醫藥,取得很好的效果。廣西也是“5+1”,把五項工作加上扶持廣西的民族醫藥特別是壯醫藥的發展,作為醫改的重點,這都是有本地區的特色優勢的。北京市規定了,在北京市的公立中醫院採取吃皇糧的辦法,就是全額補助,同時通過考核來確定醫院中醫特色,特色越明顯給的補助越多。另外甘肅的經濟條件比較差,他們把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作為探索甘肅醫改之路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特別是廣大農村,用非常簡便的中醫方法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用十個當地藥材方子普及到鄉鎮衛生院進行治療,效果都非常好。這方面有很多很好的經驗,我們也要很好地總結和推廣。

    下一步,我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醫改的要求和國務院22號文件的精神,推動中醫藥在醫療、教育、科研、保健、産業、文化幾方面的協調發展,現在關鍵的問題是,醫改是為我們中醫藥發展發揮作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條件,但是説到底,中醫藥能不能發揮作用,關鍵在於發展中醫藥、扶持中醫藥,解決制約中醫藥發展中的突出的矛盾和問題,把中醫做強做大,這樣才能使中醫藥更好地發揮作用。所以我們想,下一步主要還是把這些已經定了的政策更好地去貫徹落實,同時積極地促進有關扶持中醫藥的補償政策、價格政策進一步完善。中醫藥作為農副産品,價格也在波動,可能影響了中醫藥的發展,這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加強研究。

    另外,我們也把重點放在中醫的特色優勢和重點優勢病種上,提高療效方面加強研究。中醫的“治未病”、預防保健作為特色優勢領域,要不斷地加強,建立中醫預防保健體系。最後一點,就是要加快中醫藥的立法。中醫藥法已經醞釀了很長時間,爭取有條件的情況下出臺,我們正在積極準備起草,爭取能夠在本屆人大出臺,希望得到各位委員長和常委委員的大力支持。我相信,中國的醫改之路,必須體現中國特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貫徹落實“中西醫並重”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