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市治堵方案細則公佈 六大措施 徵求民意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3日 11: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我國吹響治“堵”號角 各地出重拳

  為進一步緩解北京交通擁堵,方便廣大市民出行,北京市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今日起開始徵求民意。其中涵蓋完善規劃、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承載能力,加大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力度,改善自行車步行交通系統和駐車換乘條件,進一步加強機動車管理,提高交通管理和運輸服務水平等內容。

  首都摘掉“堵城”的帽子刻不容緩,北京面臨的交通嚴峻形勢眾所週知。

  作為六朝古都,北京的中心城功能、人口仍然過於集中。50%左右的居住和公建項目仍聚集在中心城,職住分離現象仍較為嚴重,帶來巨大交通壓力。

  同時,機動車保有量高速度增長、高強度使用,堪稱世界城市之最。2009年,本市凈增51.5萬輛機動車,接近香港機動車保有總量58萬輛的水平。今年1至11月,本市已凈增機動車近70萬輛,且呈加速增長態勢;七成以上小客車還集中在五環路內,核心區小客車出行比例達34.8%,是紐約、東京等國際化大城市核心區的兩倍多。這些車輛日均行駛45公里,是倫敦的1.5倍,東京的2倍有餘。

  本市公共交通吸引力需進一步提高。雖然近幾年,軌道交通建設和開通均進入黃金期,但中心城軌道交通線網密度仍不到國際特大城市平均水平的一半;高峰時段,地鐵部分路段滿載率已達120%至140%;地面公交出行速度慢、換乘不便。

  如今,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470萬輛,平均日增車輛2000輛左右,高峰日達4000多輛的加速趨勢頻現。面對可能愈演愈烈的交通擁堵問題,本市將管、建、限三管齊下,儘快採取綜合措施疏堵。

  有效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

  1、嚴格控制中心城建設總量增量

  北京市將全面實施《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嚴格控制中心城建設總量增量,加快重點新城建設,有效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編制實施《北京市交通運輸綜合規劃》,落實公交場站、公共停車場等交通基礎設施用地。

  2、開發項目與代建交通設施“齊步走”

  本市將建立開發項目與配套代建道路、公交場站、人行過街設施等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移交接管、同步投入使用制度。對已由開發項目業主代徵代建的道路、公交場站和人行過街設施等進行清理移交。將大型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納入審批環節,與環境影響評價具有同等作用。按差別化原則修訂實施建築物停車位配建標準。

  3、班校車可走公交專用道

  本市將對中關村、金融街、北京商務中心區(CBD)等地區、交通樞紐以及重大交通節點、堵點,開展區域性綜合交通系統優化。2011年底前,完成中心城5240套交通標誌、600公里交通標線、924公里交通隔離護欄增設任務;建設1700處信號燈,並全部配建違法監測設備。

  大力保障公交專用道路權,新建400處公交信號優先系統,提高公交車輛運行效率,在公交車輛上新增1000套自動監測設備,嚴厲打擊非法佔用公交專用道行為。但允許機場大巴、校車、班車通行專用道。

  4、地下環廊將開放

  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優化平交路口、建設公交港灣等常規疏堵項目和區域交通組織渠化優化、交通信號優化、增設交通標誌、標線、隔離護欄和安全防護設施等交通管理項目。制定開放使用地下環廊管理辦法,完善配套設施,加快實現中關村西區、金融街、奧林匹克公園地下環廊交通功能,建設CBD、麗澤商務區地下環廊。

  今後,本市將分年度制定全市緩解交通擁堵工作方案,將緩解交通擁堵工作納入市、區縣兩級政府重點工作任務督查和績效考核內容,對在緩解交通擁堵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區縣、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5、動態信息提示交通出行

  建設新一代智慧交通運行協調指揮和管理系統,以全面提高對全市路網運行的調控和快速反應能力為目標。完善出租汽車調度服務系統,逐步提高出租汽車預約叫車比例;建立交通信息發佈和預警、預報系統,為交通出行提供動態信息服務。“十二五”期間,發展車載導航、移動信息終端,服務和引導出行。新建、改建道路,交通設施和科技設備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

  6、引導機關社區錯時停車

  本市將加大違法佔路停車處罰力度。嚴格停車經營企業資質和從業人員資格管理,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建立準入、退出機制。推廣使用停車電子收費系統。建設具備停車誘導、違法監測、智慧收費等多種功能的停車智慧管理系統。制定中心城內停車場資源共享辦法,支持和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區停車設施對外開放,錯時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