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股市20年:向內幕交易堅決説“不”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6日 07: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按: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到今天,中國股市發展已走過整整20年。儘管曾一波三折,但在監管者、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股市始終穩步前進。

  20年,從無到有,從“摸著石頭過河”到交易、監管制度不斷完善,中國股市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晴雨錶,總市值位居世界第二;形成了包括A股、B股、中小板、創業板等多層次的市場結構;上市公司從十幾家發展到超過2000家,A股賬戶數突破1.4億戶。

  本版從今天起推出“中國股市20年回顧”系列報道,盤點得失,繼往開來。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證監會等部門《關於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的意見》,對打擊內幕交易進行了全面部署。在股市成立20週年之際,打響這場內幕交易的“攻堅戰”,表明對於即將進入“成年”的中國資本市場而言,內幕交易依然是成長道路上無法回避的難題。

  莊家一度呼風喚雨,成為投資者的“地雷”

  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一直是困擾全球資本市場發展的難題。同樣,中國資本市場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開始了與違法違規行為的不懈鬥爭。

  在市場不成熟的最初幾年裏,一個普通“小人物”也可能在股市裏掀起軒然大波。早期的投資者或許還記得當年的“蘇三山”事件。1993年,湖南省某縣物資局幹部李某挪用公款,以個人賬戶進行股票炒作,買進大量蘇三山股票,但很快便被套牢。為了避免挪用公款之事敗露,李某捏造有公司要收購蘇三山的假消息,並向上市公司及媒體散佈這一消息。海南一家報紙將這則假消息刊登後,導致蘇三山股價出現單日暴漲,李某借機將手中套牢的股票拋出。

  隨著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如此“荒唐”的事件就很難再發生,股市開始成為一些“大鱷”們的舞臺。大眾投資者對這些人有一個形象的稱呼——莊家。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研究莊家的進出,是中小投資者買賣一隻股票的主要依據。“建倉、拉抬、出貨”,成為莊家操縱市場的主要模式。那幾年,“造係運動”風起雲涌。“德隆係”、“科龍係”、“中科系”、“農凱係”、“鴻儀係”、“朝華係”……其背後的操縱者一度在股市裏呼風喚雨,如今卻大多煙消雲散。

  2000年底,著名的莊股中科創業突然出現“斷崖式”下跌,連續10個跌停讓人觸目驚心。後經查實,此案違規資金數高達54億元,“莊家”籌集鉅資後,開了1500個股東賬戶,以不轉移所有權方式進行自我買賣,並通過發佈上市公司虛假信息,來操縱證券交易價格。

  此後幾年,那些曾經的明星莊股相繼崩塌。2004年,被稱為“股市第一強莊”的新疆德隆危機全面爆發,其旗下的湘火炬、合金投資和屯河股份等全部連續跌停,也標誌著莊股作為主角的時代基本宣告終結。

  另外,從東北藥到瓊民源,從張家界到鄭百文,從紅光實業到藍田股份,從銀廣夏到麥科特,上市公司的欺詐在那些年也是此起彼伏,成為給投資者帶來重大損失的“地雷”。

  市場違規顯現新特點,並購重組成為內幕信息案件的“重災區”

  2005年後,伴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資本市場開始進入全流通時代,新的市場環境也使得內幕交易等呈現出新的特點。

  在市場全流通後,涉及資産注入、整體上市等並購重組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多,由此也帶來了內幕信息的明顯增加,並購重組成為內幕信息案件頻發的“重災區”。今年剛剛曝光的中山公用案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案例。中山公用前身為廣東首家商業上市公司佛山興華,後來被中山公用集團收購,並更名為公用科技。2007年7月,公用科技通過換股吸收合併公用集團,並用新增股份收購了五家鄉鎮供水公司的供水資産,公司股價因而出現了連續16個漲停。巨大的漲幅為內幕交易創造了可乘之機,今年7月,中山公用發佈公告,公司原董事長和原總經理因涉嫌洩露內幕信息犯罪被刑事拘留。

  有調查表明,大多數內幕交易都有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的董事、監事或者高管人員參與其中。在遼河紡織內幕交易案中,上市公司董秘由某親自操盤數百萬資金,試圖借重組消息大賺一筆。在天山紡織內幕交易案中,公司第一大股東凱迪投資總經理姚某某和副總經理曹某將重組信息洩露給他人,導致大量買入“天山紡織”股票的內幕交易行為發生。

  不僅如此,在我國,上市公司多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並購重組的決策與審批鏈條過長,也導致內幕信息知情人範圍的不斷擴大。在監管部門曾經查處的一個內幕交易案中,涉及到的內幕知情人多達500多人。在一起內幕交易中,涉案主體可能包括個人、企業、公職人員、重組方、上市公司高管、仲介機構等等。

  以高淳陶瓷的重組為例,南京原經委主任劉某于2009年2月至4月代表南京市經委參與重組高淳陶瓷,其間,他將未公開的重組信息告知其妻,並先後多次買入高淳陶瓷股票獲取暴利。此案已由法院進行了公開審理,成為我國首起國家機關人員涉足內幕交易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

  凈化市場依然任重道遠,防控內幕交易還需發動“人民戰爭”

  數字表明,近年來對內幕交易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據介紹,2008年以來,證監會共調查內幕交易295起,佔新增案件的45%。今年1—10月,正式立案的內幕交易案達42件。

  然而,相對於較為嚴峻的形勢,數量有限的罰單掀起的可能只是內幕交易的“冰山一角”。隨著股指期貨等創新工具的推出,內幕交易也更加具有隱蔽性、複雜性。要從根本上遏制內幕交易,真正凈化資本市場,無疑需要一場持之以恒的“持久戰”。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內幕交易的處罰力度,才能形成足夠的威懾力。人們也許還記得,2002年,監管部門對操縱億安科技股價的四家公司作出了沒收違法所得4.49億元並罰款4.49億元的重罰。然而,罰單開出之時,這四家公司早已成為空殼,處罰無從實現。在近年的實際案例中,對於內幕交易的處罰大多以行政處罰和罰款為主,能夠得到認定的違法收益可能只是其真實收益的一部分,違法收益與違法成本之間的嚴重失衡,使得敢於以身試法者層出不窮。

  防控內幕交易,還需要發動“人民戰爭”。國外證券市場就有法律規定,內幕交易民事罰款的10%獎勵給舉報者,動員社會力量來打擊內幕交易,以彌補監管力量的不足。據了解,我國也將探索建立內幕信息知情人登記制度。

  有專家認為,鼓勵舉報,尤其是內部人舉報,就會形成對內幕交易“人人喊打”的社會氛圍,對於遏制內幕交易至關重要。

  二十年股市大事記(鏈結)

  (1)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大陸成立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2)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

  (3)1991年8月1日,第一隻可轉換企業債券——瓊能源發行。

  (4)1992年2月21日,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

  (5)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價格限制,上證指數跳空高開在1260.32點,較前一天漲104.27%,首度跨越千點。

  (6)1992年10月12日,國務院決定成立中國證監會。

  (7)1993年8月20日,第一隻上市投資基金——淄博基金髮行。

  (8)1995年1月3日,開始實行T+1交易制度(投資者當天買入的股票或基金不能在當天賣出)。

  (9)1995年3月,證券市場在發展四年多以後正式走進政府工作報告。

  (10)1996年12月16日,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

  (11)1998年4月28日,遼物資A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家ST(指境內上市公司連續二年虧損,被進行特別處理的股票)公司。

  (12)1999年7月1日,《證券法》開始實施。

  (13)2001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

  (14)2001年10月22日,國有股減持辦法暫停。

  (15)2005年4月29日,中國證監會發佈《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股權分置改革正式啟動,意味著在此之前包括國有股在內不能上市流通的股票獲得上市流通權。

  (16)2008年4月20日,在大小非減持成為眾矢之的之際,《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出臺,中國證監會規定大小非減持超過總股本1%的,須通過大宗交易系統轉讓,大小非減持情況在中登公司網站定期披露。

  (17)2008年6月20日,最後一隻股改權證——南航認沽權證存續期滿,股改權證自此徹底退出資本市場。

  (18)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正式揭開了帷幕,28隻股票齊發的壯觀場面,也刷新了中國股市多股齊發的歷史紀錄。

  (19)2010年3月31日,深圳、上海證券交易所接受券商的融資融券交易申報,融資融券交易正式進入市場操作階段。

  (20)2010年4月16日,籌備多年的股指期貨合約正式上市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