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稱北京建世界城市須重視人的尊嚴和社會公正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2日 10: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應關注收入分配“逆向調節”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研究員陳光金:社會建設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有規模的和自覺的社會發展行動,有其自己的行動邊界。所以,需要明確其重點的建設領域。以社會保障建設為例,我國的社會保障建設從總體上已經相對齊全,但還存在社會保障全民覆蓋水平較低以及各地區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另外,還要注意到,我國現行社會保障體系還具有某種程度的收入分配逆向調節。所謂“逆向調節”,就是不是像國際上那樣縮小差距,而是擴大差距。幸運的是,我們的研究表明,近20年來,這種影響本身在下降。因此,我國社會保障的下一步工作,一是繼續擴大覆蓋面,二是根據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保障水平,三是逐步建立統一的全國城鄉保障體系,四是提高社會保障的公平公正性。還有一個是住房保障問題,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缺少對保障性住房與市場化房産供給的合理規劃。房地産政策的改革方向,應該以此為突破口,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特別是北京作為首都,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具有明顯的優勢條件,應率先實現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和全覆蓋。

  與此同時,社會建設的另一個重點領域是社會安全建設。當前影響我國社會穩定的問題,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各種刑事犯罪。第二類是生活和生産災難。第三類是深深陷入轉型時期的利益矛盾,突出表現為勞資矛盾,信訪之類的事件數量也居高不下。面對第一類性質的問題,可以加大公安打擊力度,然而對於後兩個問題,需要更多的智慧政策來治理。這些矛盾和問題産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社會轉型時期各種利益群體追逐利益的行為失范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利益關係失衡。因此,要對深層次的社會問題進行治理。要努力改善政府維穩工作日益強化而社會不穩定形勢卻日益嚴峻的格局。

  第一,要改革財稅體制,科學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稅收分配,規範地方稅制分配;第二,要改革現行轉移支付制度,使中央和地方的財權和事權相匹配;第三,要加快市場運行規範,提高這些規範的效率和效力;第四,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社會安全穩定運行機制、矛盾調處機制和社會心理疏導機制,避免個體事件、局部矛盾和個別心理問題被放大成為大規模的群體事件,或者重復發生的連鎖事件。北京作為首都,須&&建設和諧穩定的首善之區,堅持把安全穩定工作作為第一任務,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探索和加強相關制度、機制建設和工作實踐,確保首都社會和諧與長治久安。

  公共性是世界城市的重要特徵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思斌:公共性是世界城市的重要特徵和要求,這應引起我們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充分重視。特別是對北京來説,當我們討論世界城市社會建設時,應該討論的是北京的內在魅力在哪。作為世界城市,應該能夠給世界人民展現一個舒適的城市生活,一個很值得留戀的城市印象。從這個意義上講,高度的公共性就體現在廣泛參與和社會共享,也就是説我們要建設一種包容性的制度。包容性具有很強的國際性,從包容性出發考慮問題不是站在自身的立場,而是站在大家共贏共享的立場。包容性不是排斥,而是參與和共享。

  前段時間,北京市召開社會服務管理創新推進大會,出臺社會服務管理創新行動方案。社會服務管理這一提法和概念,對北京推進世界城市的社會建設很有意義、很值得肯定。過去,我們的政府工作存在重管理輕服務的問題,這無疑不是世界城市應呈現的面貌。因此,把服務放在前面,把管理融入于服務,以服務促進管理是很重要的。我更贊成把過去常提的社會管理到位改為社會服務管理到位。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不僅應包括硬設施,更應該把軟設施即社會機制建設也包括在內。更何況硬實力可能是暫時的,軟實力才是持久的,如果軟體建設跟不上,就會産生很多問題。北京要想成為世界城市,沒有軟實力是不可想象的。只有軟、硬設施建設配套了,才是包含豐富內容的社會服務管理創新。

  更加重視人的尊嚴、社會公正、和諧均衡的發展理念

  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連玉明:世界城市作為國際城市的高端形態,本質就是人與人的和諧關係。“不斷地提高人的生活品質和生活福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和諧進步”,是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指導思想和終極價值,也是社會建設應有之義。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必須從“人”入手,更加重視人的尊嚴、社會公正、和諧均衡的發展理念。社會建設就是爭取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來建設世界城市,又以世界城市的成果促進社會建設,讓更多的人共享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這才是最具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

  為什麼必須把社會建設放在世界城市建設更加突出的地位,最重要的有三點:

  一是新的社會需求。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和社會信息化四種力量,不僅改變著全球化資源要素的配置方式,更重要的是正在直接或間接地改變和影響著人的生活方式。城市化、現代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和多層次、多樣性、多元化的社會需求,對傳統的社會管理、社會服務提出新的、更高層次的要求。

  二是新的社會矛盾。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豐碩成果。但這些豐碩成果的背後也隱藏著複雜多變的問題、困難和矛盾。新的社會矛盾是建設世界城市必須面對的新挑戰,也充分説明社會建設還面臨著諸多薄弱環節。

  三是新的社會現象。比如,政府的社會管控領域不斷擴大,但對新技術、新媒體、新輿論的衝擊卻無所適從;政府的主導作用不斷加強,但社會組織的弱勢地位卻難以改變;政府的公共服務不斷深化,但服務水平、服務質量、服務能力與群眾的新需求仍有一定差距;政府服務和社會管理不斷創新,但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的難度卻不斷加大;政府的服務和管理機構不斷擴張,但社區自治功能卻日趨減弱等等。這些新的社會現象都對社會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

  社會服務管理創新的關鍵在於構建以社會公正為核心的現代社會治理模式。什麼叫社會公正?一句話,就是讓更多的人共享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為什麼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沒有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呢?因為,有些成果被兩種人所壟斷:一是特權利益集團;二是既得利益集團。如何才能把特權利益集團和既得利益集團所壟斷的成果讓更多的人共享呢?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社會建設推動政府轉型。從發展趨勢看,這種轉型有三個基本導向:一是從“善政”到“善治”的轉變,就是從一個好的政府轉變為一個好的治理模式;二是從“發展型政府”到“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就是把政府的主要精力和主要工作放在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公正上去;三是從“大政府”到“大社會”的轉變,就是依法限制政府的權力,不斷擴大公眾的參與。這三個轉變的核心就是構建以社會公正為核心的現代社會治理模式,這才是真正意義的社會服務管理創新的關鍵。

  建設世界城市大家最擔憂的問題有兩個

  北京市委研究室巡視員康慶強:人文北京和首都社會建設是世界城市及其實現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保障。實現世界城市大家想的最多或者説最擔憂的問題有兩個。第一個是北京的資源和環境問題。作為世界城市必須是宜居的,這是應有之意,但這個宜居應該是廣義的,應該是相對的,不能追求最宜居。但是不管怎麼設定目標,宜居和環境資源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建設世界城市過程中的問題。第二個是軟體問題。在軟體建設中,比如社會和諧、城市文明、市民素質、人文特色、管理水平等等,都是在世界城市建設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通過人文北京建設和首都社會建設來實現。同時,人文北京建設和首都社會建設及其過程也是世界城市建設及其過程的重要內容。

  人文北京與首都社會建設有什麼聯絡呢?我認為人文北京為首都社會建設提供了指導思想和理念。社會建設必須有深刻的人文內涵,必須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而社會建設則是人文北京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也對人文北京建設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人文北京的基本內涵,我覺得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首都建設發展中的人的主體地位,即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的首創精神,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真正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二,首都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人的素質的提高問題。即提高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並在此基礎上提高首都城市的文明程度。第三是在首都建設發展中突出文化元素和首都的文化特色,即發掘首都豐富的文化資源,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展示首都的文化魅力。第四是首都建設發展過程中的價值理念和法制規範問題,也就是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妥善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不斷促進首都的和諧穩定。

  要克服“見物不見人”的發展弊端

  石景山區委書記榮華:我們所要建的世界城市,不僅是經濟高度發達、具有全球控制力的城市,更是能夠充分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社會高度文明進步的城市。石景山區正處於全面戰略轉型時期。我們確立了打造“首都文化娛樂休閒區”的發展定位,全力推動由傳統工業石景山向綠色生態石景山轉型。在此過程中,我們堅持經濟社會雙輪驅動,在重振地區經濟的同時,大力加強社會建設,重點在六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一是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在全市率先實行了整建制一次性農轉居,解決了全區所有農業人口轉居後的就業、社保等問題。二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就業、社保、教育、衛生、保障性住房建設等方面加大力度並取得了較好成效。三是積極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建立了四位一體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和“四訪”工作機制,構建了“大維穩”工作格局,使歷史遺留的社會矛盾糾紛基本得到化解。四是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在籌辦奧運中建立了“雙進入”工作體制並使之常態化;創建了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新居民服務站”和商務樓宇“五站合一”的社會工作模式。五是加強社會組織培育發展。搭建起了“樞紐型”社會組織工作體系,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區級志願者聯合會,並拓展了志願服務項目。六是強化基層黨建引領。在全市率先成立了街道社會工作黨委,深入開展了“我是黨員我承諾”主題實踐活動,在“兩新組織”、商務樓宇等領域實現了黨組織全覆蓋。

  今後,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目標下,加快推進社會建設,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始終把保障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社會建設的根本目的。要克服“見物不見人”的發展弊端,著力解決“重管理輕服務”的問題,加快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積極推進社會服務管理創新,以創新激發社會發展活力。要堅持立足當前謀劃長遠,既要多辦實事又要做好目標體系規劃。要著力夯實基層基礎工作,抓好社會建設的組織、隊伍、載體和陣地建設。

  近日,市委宣傳部、市委社會工委、市社科院和石景山區委區政府共同舉辦了“世界城市社會建設”論壇,著重探討了社會建設領域的前瞻性、戰略性和實效性問題。本刊摘發論壇的部分發言。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