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續寫“成功、精彩、難忘”的新篇章——寫在中國上海世博會閉幕之後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5日 05: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全景世博會

  (一)黃浦江兩岸5.28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園,剛剛寫下人類文明史上一段難忘記憶。

  從未有如此眾多的國家同時攜手展示獨特的文化與和平發展理念,從未有如此眾多的人群攜手同赴一場人類文明盛會。上海世博會,一部由世界各國人民共同書寫的百科全書,在被全球7300多萬“讀者”細細翻閱了184天之後,合上了最後一頁。

  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感嘆:“上海世博會是世博會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的標準如此之高,此後我們甚至要用幾十年去達到它。”

  東道主中國,沒有愧對8年前蒙特卡洛的選擇。短短184天,上海世博所創造的一切,將成為人類走向未來的共同財富。

  (二)在手指輕點就能遍覽五湖四海的信息時代,一個曾被悲觀地認為過時的展示方式——世界博覽會,在中國煥發活力。7300多萬人次的觀眾走進園區,上海世博會實現了超出人們預期的“成功、精彩、難忘”。

  “5月份以來,全世界的人們都在談論著一件非常卓越的歷史盛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描述,讓我們回顧上海世博會的獨特魅力。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博會。眾多發展中國家亮相世博,人類文明交流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在全球人口已有一半走進城市的今天,“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想,激發著人們聯手應對城市化挑戰的勇氣與信心。

  這是有史以來人類低碳文明的第一次大規模集中展示。當全球共同面臨發展轉型的挑戰與機遇,上海世博會高揚的低碳理念具有發人深思的引領作用。

  這是有史以來參與程度最廣、文化呈現最為多元的一次世博會。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1.5億多人次進園參觀或網上觀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前所未有地聚集在世博會的旗幟下。

  當中國的戰國銅車馬奔向希臘的雅典娜,當丹麥小美人魚傾聽非洲的木鼓,當中國紫禁城的青花瓷與德國德累斯頓的瑪瑙杯在城市足跡館彼此打量……上海世博會書寫了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交流互鑒的新篇章,書寫了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互鑒的新篇章。

  “世博會是中國的機遇,也是世界的機遇”。溝通心靈、增進友誼、加強合作、共謀發展,在世博搭建的平臺上,世界展開對未來更深層的思考。追求進步、崇尚創新、開放共榮、倡導和諧,從世博開啟的新高度,中國尋找科學發展的新機遇。

  (三)上海成為世博會轉型的一個支點,它讓人們重新審思世博會的價值。

  從最初倫敦世博會的技術崇拜,到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的人文關懷;從上世紀70年代波斯坎世博會對自然的關注,直至本世紀初漢諾威世博會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首次提出,世博會在159年曆史進程中,不斷尋求新的坐標和定位。

  上海世博會關於城市的提問,繼續豐富著人類的發展理念。它的成功,證明了世博會能夠提供一個場所——將各國民眾與全球機構凝聚到一起,為人類共同應對挑戰做出積極貢獻;它的成功,意味著世博會完成了從新世紀開始的轉型——擔當人類發展理念的引導者,共築美好的精神家園;它的成功,標誌著世博會開始了信息時代的精彩轉身——借助網絡,打破時空界限,為文化、價值理念的傳播提供了更大可能。

  世博的轉型,對應著文明的歷程,映照出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對於未來的不斷探索。

  (四)人類從來不曾停止對城市生活的美好想象。

  兩千多年前,東方的孔夫子奔走于都城之間,追求天下為公、和諧仁愛的“大同社會”;而古希臘的柏拉圖也在雅典構想著一個“幸福之城”……人類從漫遊到定居,從小的聚落到形成城市,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始終是全世界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市民的由衷期盼。

  “我們走出陰暗的黑夜,跨出油燈搖曳的茅草房,坐上破舊不堪的火車,奔向夢幻中燈光閃爍的大都市。”這首鐫刻在上海世博會波蘭館墻上的小詩,讓觀眾怦然心動。在全球城市化浪潮中,發展中國家大批民眾不斷從鄉村奔向城市、追求美好人生——這是人類發展新階段面臨的獨特機遇和挑戰。

  然而,人們奔向都市,迎來的並非都是美夢。當我們星球50%以上的人定居城市,人口膨脹、交通擁擠、環境污染、資源緊缺、城市貧困、文化衝突,正在成為全球性的問題。

  上海世博會集中了世界各國針對城市病開出的各種“藥方”。印度的鄉村網絡計劃,中國深圳敢試敢闖的“夢想實踐場”,瑞典工業城市馬爾默的成功轉型,巴西阿雷格裏港讓貧困兒童通過免費教育擁有夢想……這些不懈的努力,讓我們取長補短,充滿希望。

  危機,有時是機遇的代名詞。面臨共同挑戰,人類往往表現得空前團結。在上海世博會高峰論壇發佈的《上海宣言》,開創了由聯合國、國際展覽局和世博會組委會三方共同起草宣言的先河——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承諾,“激勵人類為城市創新與和諧發展而不懈追求與奮鬥”。

  “你們帶來的是一個國家的自豪,帶回去的是整個世界的精彩”。總結上海世博會寶貴的思想成果,世界矢志於建設經濟集約高效、社會公平和睦、文化多元包容、生態環境良好的和諧城市。上海,我們昨天在這裡進行的一切努力,明天將在地球上的每一個城市,凝聚成開創幸福的力量。

  (五)世博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東道主中國用怎樣的智慧,書寫打動世界的故事、留下開創未來的財富?

  8年前,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上海世博會組委會主任委員吳儀,在申博的最後陳述中意味深長地説:“我的13億同胞,正翹首等待著各位的選擇。他們對世博會的熱情和渴望,可能遠遠超出您的想象。”

  8年後,13億中國人迸發的激情和創造力,感染了世界。

  “傳承、借鑒、創新”。上海世博會的組織者將中華傳統智慧與各國先進經驗相結合,將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與市場經濟活力相結合,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變革創新,用海納百川、追求卓越、實事求是、以人為本的精神,創造了上海世博會的世界高度、中國速度、上海精度、世博溫度。

  海納百川,才能達到世界高度。8年辦博,從規劃設計到管理運營,從完善城市政府管理到法治同步建設,上海世博的組織者始終保持開放心態,博採眾長。平等溝通下碰撞出來的智慧火花,照亮中國,照亮世界。

  追求卓越,才能實現中國速度。8年間,在黃浦江兩岸,迅速崛起一座與城市各個環節無縫對接的新城;機構設置、人才配備、法律保障、園區管理模式等“軟體”迅速完善,與國際慣例一一接軌;用最短的時間凝聚起200萬志願者,用最快的速度編織成一道道世博安全防線。支撐這一速度的,不是一座城市,而是全國每一個省份,是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積累的寶貴經驗。

  實事求是,才能刻下上海精度。上海世博園從規劃設計到管理運營,每個環節都體現了一絲不茍、嚴謹求實的“上海精度”。正視問題、解決問題,實事求是的傳統成為上海世博會最鮮明的作風。虛心傾聽群眾意見,博采各參展方的服務創意,世博的組織運營每一天都在改進。

  以人為本,才能保持世博溫度。數千萬文明參觀者的熱情,200萬志願者的愛心,使上海世博會保持著“世博溫度”。很少有哪次活動像上海世博會這樣,志願者全面嵌入整個組織運行體系。他們用微笑感動世界,用服務為世博園增添精彩。

  世界讚嘆,“這是一次中國人民可以引以為榮的盛會”。

  (六)對於過去來説,上海世博會這個創造了諸多新紀錄的盛典,無疑將銘刻在世界博覽史上。對於未來而言,這場中華民族等待了一百年的盛會,更意味著一段新征程的開啟。

  從布穀聲聲的初夏,到層林盡染的深秋,精彩紛呈的盛會過後,世博精神、世博效應尚待我們認真發掘。“一切始於世博會”,這句不變的誓言,凝結著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相聚交流的熱切祈願,也刻錄下上海世博會圓滿閉幕後東道主所處的方位與使命。

  我們需要思考,從世博會出發,如何更好地融入世界,展現一個“開放中國”。中國重返聯合國,標誌著在政治上融入世界;中國加入WTO,標誌著在經濟上融入世界;而舉辦世博會,則標誌著中國在文化上與世界相融——日本世博會專家堺屋太一的觀點,正通過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開放的中國還需以更加寬闊的胸懷海納百川。

  我們需要思考,從世博出發,如何更好地踐行低碳文明,為人類貢獻一個“綠色中國”。貫穿園區的太陽能發電系統,數以千計的新能源汽車,上海世博園本身就是一個低碳的典範。世界各國用最新低碳材料和節能技術建造的展館,蔚成風尚的世博“綠色出行”……上海世博會將低碳理念滲透到每個細節,也將中國對現在與未來的思考呈現於世界。在今後的歲月裏,發展的轉型依然要借重觀念的更新,一個更加注重科學發展的中國有信心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

  我們需要思考,從世博出發,如何更好地講述自己,讓世界看到一個“真實中國”。無論是用現代技術激活古代城市智慧的中國館,還是世博園對新型清潔能源利用技術的應用與展望;無論是對城市最佳實踐區的精彩設計,還是網上世博會的出色創意,中國在世博會上揮灑著濃墨重彩的中華智慧,向世界講述了一個豐富生動的中國。在風雲變幻的國際舞臺上,中國需要更具創新意識、更具世界眼光地參與全球交流對話。

  我們需要思考,從世博出發,如何更有效地激發社會力量,打造一個“活力中國”。“世界在你眼前,我們在你身邊”,繼北京奧運會之後,上海世博會將中國年輕的志願者再次推向世界的焦點。這些在中國改革開放年代出生,在商品化、數字化環境中成長的一代新人,成為世博園最美麗的風景。他們的奉獻與承擔、堅持與忍耐、好學與進步,匯聚成自信而快樂的中國表情,成為解讀今日中國的生動名片。在大有可為的變革時代,中國需要以更切實的制度設計、更豐厚的社會土壤,培育社會公眾的參與激情,積蓄古老中國的發展活力。

  我們需要思考,從世博會出發,如何更努力地提升國民素質,涵養一個“現代中國”。上海世博會成為世界觀察中國國民素質的一面放大鏡。從世博預展期間的短暫混亂,到開展後的井然有序;從少數人投機取巧尋找規則漏洞走捷徑,到平等與規則意識深入人心……184天的世博展期,放大了我們亟待改正的文明缺陷,也洞見了國人從善如流的巨大潛力。世界看到了中國人井噴般的觀博熱情,也看到了中國仍居於發展中國家、正努力向現代社會轉型的基本國情。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征程上,我們需要創造更多的契機,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和國民素養的提升。

  我們需要思考,從世博會出發,如何更積極地推進文化建設的步伐,構建一個“文化中國”。排隊七八個小時甚至超過10小時,不為任何物質慾望,只為更好地了解世界,體驗不同文化的魅力和高新技術的精彩。這種令人動容的觀博激情,詮釋了物質生活步入小康之後中國人強烈的文化渴求。在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需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提升國家軟實力。

  (七)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只有上升到精神和理性的高度,才能成為我們共同的財富並永久傳承。

  毫無疑問,上海世博會將是中國發展進程中的一個新起點——世博會後,我們期待著更美好的改變:經濟轉型、文化發展、社會和諧、文明進步……

  然而,改變並非已經水到渠成。那些被廣泛認同的發展理念和城市管理經驗,那些在世博園中積累起來的經典範例,那些展示中張揚的思想、行動中顯現的精神,如何才能複製到更多城市、更多的地方,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推動力?

  世博會是中國的機遇。惟有抓住機遇,用好機遇,世博會歷經159年積澱下來的人類發展智慧,中國用8年探索凝結而成的辦博經驗,才能更好地轉化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精神力量。

  “一切從世博會開始”,續寫“成功、精彩、難忘”的新篇章,世博會孕育的精神才能不斷光大,世博會講述的故事方能經久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