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物價猛漲可能與樓市資金進入有關 網友總結買菜攻略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4日 06: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零售品價格“漲”聲四起 發改委:10月31種食品八成價格上漲

    零售品價格“漲”聲四起:全球肉價漲到20年來最高值

    零售品價格“漲”聲四起 央行:繼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近日,熱議物價上漲的帖子出現在北京各大社區論壇,除一片討伐聲外,也有網友總結出買菜攻略。

  物價上漲給居民生活施壓

    近日,回龍觀社區網、望京網、三環新城等社區網站頻繁出現網友熱議物價的帖子。

    天通苑居民劉曉園稱,她家屬於回遷戶,兩口子都沒工作,靠低保和兒女們的一點補貼過日子,屬於低收入家庭。去年她家一個月用於買菜的支出約80元左右,今年一個月130元也打不住了,家裏老頭子愛吃姜,可姜的價格翻了幾倍,吃不起了。

    在三環新城,物價的持續上漲使開小餐館的劉女士受到打擊,她稱,今年的購菜成本比去年增加超過30%,其只好提高菜價並適當減少菜量,但顧客不理解,來的人就少了。前幾年這個月份飯點時菜館一般爆滿,“現在有七成就不錯了”。

  部分家庭恩格爾系數見漲

    也有網友發帖請大家曬自家的恩格爾系數。

    該系數的計算方式是:家庭食品支出總額家庭消費支出總額100%,以檢查家庭生活質量,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低於40%為富裕。

    多數網友表示,跟去年相比,今年的恩格爾系數變高了,在參與討論的30多名居民中,逾一半稱自家的恩格爾系數處於貧困水平。

  網友紛紛探究漲價原因

    對於漲價原因,尤其是菜價節節攀高,網友們的分析各自有別。有網友表示,北京郊區菜地減少是個原因,都要靠外地運輸進來,成本自然增加了。

    網友蔣遠的説法得到多數人認同,他認為美元貶值引起原材料、石油和農産品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同時引發糧食、蔬菜價格上漲。

    “肯定有投機分子在興風作浪,一些蔬菜的價格"呼呼上漲",供需變化也沒這麼大,比股票漲得還瘋狂,肯定有問題。”不少網友認為有投機成分,政府應出臺政策予以打擊,穩定物價。

  商販:往年菜價上漲“不如今年兇”

    11月3日,在陶然亭北門附近一菜市場,擺攤的劉師傅介紹,往年入冬前,菜價一般都漲,但不如今年漲得兇。往年一般是個別菜價在漲,今年是普漲。劉師傅稱,這一輪冬天的漲價才開始,預計下雪時,許多菜價格可能翻番。

    在東城龍潭市場一攤位前,生薑9.5元一斤,大蒜8.5元一斤,一些居民問完價後,紛紛埋怨“太貴了”,一位老人生氣地拿蒜和姜打趣道:“算你狠,將你一軍!”

    對於蔬菜漲價,許多攤位老闆都否認賺了大錢。跟去年相比,今年他們的蔬菜批發價漲了,人力成本漲了,物流的費用提高了。比如去年給一個雇工一個月1000元,今年漲到1500元。“這多出來的500元,需要多少蔬菜漲價才能持平啊。”商販們表示,跟去年相比,盈利相對多一些,但與菜價上漲不成正比。

    在記者隨機詢問的顧客中,半數以上表示,他們感覺到了漲價壓力,減少了購買量。

  菜農 “跟房地産資金進入有關”

    11月3日,記者聯絡上在昌平區興壽鎮的一位老菜農張建黨,他今年種植了10個大棚,共20畝水果和蔬菜。

    張建黨稱,蔬菜零售價格的上漲有目共睹,但跟零售價上漲幅度相比,批發價幾乎沒什麼變化,上漲幅度很小。比如辣椒的批發價是每斤一元左右,大白菜5到8角一斤,跟去年相比,漲幅較小。

    他稱,今年蔬菜漲價是一個整體性問題,菜農、菜市場中間商(攤位)等都沒因此獲得巨大利潤。運輸費用比去年提高,人力成本增加,最主要的是許多地方的攤位費增加幅度很大。一些擁有場地的開發商、市場業主拿了大頭。

    他認為,這輪物價上漲,跟房地産資金的進入有很大關係,政府打壓房價,股市不景氣,這些資金可去的地方不多,便進入了流通領域,造成現在的流動性氾濫。張建黨稱,根據他所觀察的行情,這個冬天的漲價才剛剛開始。

  買菜攻略

    網友“米米”:菜價在各時段是不一樣的,比如多數菜市場中午下午比上午要便宜,避開高峰期去買菜能節省不少銀子。天氣好時,比如大晴天,菜價便宜,而大雨天或下雪天,由於運輸困難,菜價將偏高。因此買菜前一天可看看天氣預報。

    網友“大牛”:一到冬天,許多菜的價格都會翻番,有的還不止,比如大白菜,一般冬天要漲超過一倍。我把菜看成了股票,對於預計會漲的,我都多買點囤著。

  記賬簿

    2009年10月

    1日 哈密瓜、麵包17.50元

    3日 啤酒丸子、牛奶12.50元

    5日 茶葉30.00元

    6日 鹹水雞20.00元

    8日 饅頭、雞蛋、西紅柿9.00元

    ……

    食品消費:509.71元

    生活開支:共計1676.85元(含醫藥費735.44元)

    2010年10月

    2日 花生米、玉米、麻醬、木耳、大餅、豆絲39.60元

    5日 牛奶、花生醬14.20元

    7日 牛奶、油條、青菜9.20元

    10日 玉米、葡萄、棗、蔥20.10元

    11日 雞蛋、桃、菜花9.40元

    ……

    食品消費:688.29元

    生活開支:共計4914.09元(含醫藥費3500元)

    樣本來源:體育館路街道71歲的常秀雲(上)和老伴陳俊發 (據新京報)

    【分析】

    部分農産品連續漲價 專家稱炒作門檻太低無監控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明輝博士指出,農産品漲價的根本原因是供需不平衡。“目前農産品尚未産業化,各個流通環節很容易被控制。因此,遊資可以借機炒作地域性顯著的小産品是今年部分農産品漲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掌握基本供需的情況下,遊資找準不影響民生,國家監控弱的産品進行短期投資,從而以屯貨的方式來影響供求,在後來的漲價中獲利。”

    【評論】

    復興時評:民眾拿什麼搏擊“漲價風潮”?

    公眾之所以如此糾結,源於過去的經驗與現實的體會。一直以來,在食品漲價問題上,民眾始終處於“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弱勢,什麼時候漲,漲多少,幾乎完全沒有話語權和博弈權,只能“挨宰”。個中原因,當然跟生活消費品的需求彈性小、且中低收入人群敏感有關。但這還不是全部,很重要的一部分問題出在政府有關部門的身上。

    (編輯: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