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我國各省份就十二五規劃公開徵集民意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6日 06: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學習貫徹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

  目前,各地均在編制“十二五”規劃。在此次編制過程中,各省均採用公開徵集民意的辦法,廣集民意。

  徵集過程中,各地方或由當地發改委&&,或由各相關部門領銜,基本都採用了通過網絡、電話、傳真、信函等方式,以謀求在更大範圍內獲得更有建設性的觀點。

  對此,專家認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公眾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方式和途徑更多,而政府擴寬途徑問計於民也有助於完善“十二五”規劃。但目前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由於受視野等局限,公眾更多通過間接的方式參與。

  ■ 盤點

  民意收集 河北最高獎萬元

  據了解,北京、上海及甘肅、四川等地都採用了通過官方網站、大眾媒體發佈信息,以及上網徵集民意的辦法。

  此外,北京還增加了短信平臺的方式。百姓也可以通過熱線、短信、傳真、電子郵件、來函等多種方式,為北京“十二五”發展建言獻策。

  除了大多數地區使用的電子郵件、電話、網頁留言等方式外,河北、昆明、呼和浩特、珠海金灣區等地還提供不菲的獎金作為獎勵。其中,河北更拿出最高一萬元獎勵“金獎”意見和建議。

  此外,深圳市還採取了更為傳統的“面對面”方式收集意見。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曾向媒體表示,要選取10個代表聯絡站,由對口人大代表主持,和社區居民一起討論“十二五”規劃中涉及市民切身利益的問題。

  各地徵集民意的辦法層出不窮,而與此次“十二五”規劃從編制階段就開始廣徵民意不同,十一五期間,各地更多則是在規劃編制完成後,開始徵集意見和建議。

  ■ 現狀

  公眾所提意見大都較微觀

  與各級政府熱火朝天徵集民意相對應,各地民眾的參與程度也有所增加。

  據北京官方此前通報的統計數據,共有18648人參加建言活動,提出建議15073條。

  上海的民意徵集情況截至9月30日也已結束。目前尚未公佈具體徵集結果,但就東方網網頁留言來看,有關於交通、住房的建議點擊率達到6000至8000。

  但對於能有多少民眾意見被採納和吸收,北京市發改委新聞處和上海市發改委負責徵集意見的工作人員均表示,由於“十二五”規劃大多是大方向上的,而公眾所提的意見一般都更為微觀,多已經被包括在規劃中。

  “比如有市民會説我家門口的一條路怎樣,但是規劃中可能會更大籠統地提到要加快發展軌道交通。”相關人員如是説。

  “被納入的意見有限”。上海市發改委負責意見徵集的工作人員表示,很多公眾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都已在委辦局前期的調研和討論中涉及過。“相對而言,委辦局能夠掌握更多全面的信息。”

  ■ 觀點

  篩選民意可把握熱點問題

  對於目前各地普遍採用公開徵集民意的方式問計于普通百姓,中國行政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對這種方式錶示認可。他認為此次“十二五”規劃編制過程中的確運用了比較多的方式動員社會成員參與,但就目前階段,公眾更多是借助科研機構的課題研究間接參與其中。

  “徵求意見從官方來説是多層次的,首先是由智囊機構針對相關課題進行調查研究,並徵求各部門意見,此外就是向社會普通老百姓徵集意見。”汪玉凱説:“從社會公眾層面來説,各個地方也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比如網上調研等方式從公眾中獲得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網絡問政極大地拓寬了官方從社會、民眾、基層中了解民意的途徑。

  汪玉凱認為,如此制定出來的規劃有了較廣泛的民意基礎,可以把握住社會的熱點、重點問題。“經過多個層次的篩選,最後納入規劃的問題都是相當有基礎的。這個做法要比十一五有更廣泛的公眾參與途徑和政策制定途徑。”

  但是,對於意見採納率較低的問題,汪玉凱認為,普通百姓受到視野局限等方面的影響,在編制規劃時,公眾的個別意見更多是在研究機構課題研究時進行的大量社會調研中被吸收採納的。

  ■ 鏈結

  31省區市不同方式徵民意

  ●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江西、吉林、黑龍江、安徽、廣東、山東、湖南、四川、青海、廣西、寧夏等15省區市。

  由省級發改委發出公開徵集“十二五”規劃意見和建議。

  ●重慶、遼寧、山西、江蘇、福建、河南、海南、湖北、雲南、陜西、貴州、內蒙古、新疆、西藏、甘肅、浙江等16省區市。

  未直接由發改委公開徵集民意,大多省份均有不同部門針對專項規劃徵集民意。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