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闊步邁向大發展大繁榮(輝煌十一五2006-2010)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5日 05: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製圖:李仕權

  “十一五”期間,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挺進。

  截至今天,全國近3000家新華書店已有2900多家轉企改制。全國148家中央部門和單位出版社,已有102家核銷事業編制,地方需要轉企改制的出版單位已基本完成任務。35家需轉企改制的電影製片廠已全部完成,204家省市電影公司、293家影院以及58家電視劇製作機構完成轉企改制。

  “十一五”期間,文化建設千帆競渡。

  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建立,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十一五”以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已經進入快速、穩定的重要發展期。2009年,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鎮(街道)文化站覆蓋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了“鄉鄉有綜合文化站”的目標;全國向社會免費開放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已達1450家,文化輻射力空前提高。

  我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取得初步成效,農村數字電影流動放映系統服務監管平臺、農村數字電影的供片體系和覆蓋全國的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網絡已經初步建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成效卓著。2006年到2010年,中央財政已投入專項資金32億元,用於補助中部地區貧困縣和西部地區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的“村村通”建設;中央財政共累計投入資金48.5億元,實施了農村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覆蓋工程建設。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寒潮中,我國文化産業異軍突起。2009年,全國新聞出版業産值突破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0%。實現增加值3100億元,提前完成“十一五”規劃各項指標;全國電影票房達62億元,連續5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率。北京、上海、廣東、湖南、湖北、雲南等省市文化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5%,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

  事實證明,文化,作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作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正在開掘著新的價值。

  文化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2009年4月1日,《遼寧日報》55年曆史上規模最大的改版開始。創新改版,進報亭、進家庭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幅度提高了黨報的市場影響力。目前,《遼寧日報》每日市場零售已近2萬份,遼沈晚報各市地方版發行量也都有大幅度提高。

  《遼寧日報》堅持不留殼,不借殼,不造新殼,不可逆,可稽查,真刀真槍,真轉真改。目前,遼寧已完成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313家,其中21家經營性出版社和65家新華書店全部完成轉企改制;67家電影製作發行放映單位完成64家,其餘3家將於明年10月底前完成。

  遼沈大地轟轟烈烈的文化變革正是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全面展開的一個縮影。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根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推進文化體制改革。”2003年6月至2005年底,根據中央下發《關於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9個地區和35個文化單位成為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積極培育市場主體、深化內部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市場體系。

  2005年底至2009年8月,是我國文化體制改革擴大試點、由點到面的關鍵時期。2005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2006年3月,中央召開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新確定了全國89個地區和170個單位作為文化體制改革試點,文化體制改革在穩步推進的基礎上,走上全面推開的新里程。

  從2009年8月至青島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我國文化體制改革進入加快推進、全面開展的新階段。實踐證明,文化不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更是關係民生的幸福指標

  2009年7月1日,投資18億元的全國最大的動漫産業基地——國家動漫産業綜合示範園在天津濱海新區正式開工。5月28日,投資50億元的中國天津3D影視創意園區、投資9億元的國家影視網絡動漫實驗園和國家影視網絡動漫研究所在天津成立。

  2010年,投資50億元的數字出版基地在天津落戶。投資15億元的三網融合工程正在天津運行。天津創意街、天津音樂街等23個創意産業園區競相發展,文化産業的聚集效應正在顯現。總投資達359億元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攻堅戰首批40個重點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20世紀初,有小説言道,“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歷史發展證明,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更是關係民生的幸福指標。

  2009年7月,我國第一部文化産業專項規劃——《文化産業振興規劃》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這是繼鋼鐵等十大産業振興規劃後出臺的又一重要産業振興規劃,標誌著文化産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性産業。2010年4月,中宣部等9部委聯合推出《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産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一批亮點突出、示範效應明顯的項目得到銀行貸款支持,涉及金額136億元。

  廣播電視利用內容生産的核心優勢,加快改革步伐,成為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2009年我國電影故事片産量456部、電視劇1.3萬集、電視動畫片17萬分鐘。各項指標均位居世界前列,《建國大業》等一批主旋律作品叫好又叫座。

  觀念的解放帶來了文藝事業繁榮發展,一大批優秀文藝作品脫穎而出。

  通過實施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共推出了代表國家形象的50台精品劇目和100多臺優秀劇目。國家崑曲藝術搶救、保護和扶持工程成功推出38台優秀劇目,錄製出200齣有保存價值的優秀摺子戲。《國家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規劃》資助了15部京劇作品。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産生出104件優秀主題性作品,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獎勵項目也完成逾萬件藝術作品的收藏規模。成功舉辦了一系列優秀的文藝品牌活動,第八屆、第九屆中國藝術節成功舉辦,很好地體現了“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的宗旨。

  文化不僅直接貢獻于經濟增長,更在提升社會、經濟發展質量中發揮著至關重要作用

  今年夏天,在陜、晉、豫交界享有盛名的榆林黑龍潭廟會的主辦方,直接和河南小皇后豫劇團預簽了明年廟會的演出合同。這個純粹靠市場闖出來的民營劇團,17年來紮根農村,巡迴演出6000余場,觀眾達3000多萬人次。在河南省,民營院團已經成為文化市場的中堅力量。據統計,截至今天,河南全省265家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已有205家完成轉企改制。

  河南省文化體制改革堪稱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的一個窗口。實踐證明,文化不僅直接貢獻于經濟增長,更在提升社會、經濟發展質量中發揮著至關重要作用。文化要素已經滲透到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和方方面面,歷史、傳統、民族等文化資源日益成為價值創造的重要支點,品牌、形象、信譽等文化形態的無形資産日益成為市場競爭的關鍵所在。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文化産業發展統計報告,2008年,在45個文化服務行業中,經營性文化單位實現增加值佔文化服務行業增加值的74.5%,與2004年相比,佔比提高了7.3個百分點;2004年至2008年間,文化産業增加值年均現價增長速度達22%,高於同期GDP年均現價增長速度3.6個百分點。

  2009年,新聞出版更是捷報頻傳,5年來,各新聞出版單位圍繞普及科學創新理論,記錄歷史、傳承文明,組織出版了馬列文選、大百科全書、中國植物志、中華大典等一大批精品力作,我國圖片、圖書、報紙、電子書等四類産品穩居世界首位。據統計,我國生産圖書30萬種、70億冊(張),出版發行報紙437億份,出版期刊31億冊,電子書76萬本,網絡遊戲、文學出版700多萬種。2009年新聞出版産業總産值10668.9億元,實現增加值3099.7億元。新聞出版不僅嚴守新聞宣傳的主陣地,更成為我國文化産業的主力軍。

  這些數據充分體現了“十一五”期間我國文化建設的實際進程與成效,也見證了文化體制改革對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