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深度解讀:胡錦濤倡導的“包容性增長”概念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8日 14: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胡錦濤主席公開倡導、或將寫入十二五規劃的這個概念,如此重要,卻又如此陌生——

  什麼是“包容性增長”?

  9月16日,對於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原副代表、首席經濟學家湯敏來説,是一個心情愉悅的日子。

  “我非常高興地看到,胡主席在正式場合提出了‘包容性增長’這一概念,這對解決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作為最早提出此概念的參與者之一的湯敏對《中國經濟週刊》説。

  這一天,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出席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開幕式時,發表了題為《深化交流合作 實現包容性增長》的致辭。

  胡錦濤強調,實現包容性增長,切實解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社會問題,為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實現經濟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社會基礎,是亞太經合組織各成員需要共同研究和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

  “包容性增長”,這個在2007年由亞洲開發銀行(下稱“亞行”)首次提出的概念,一時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誰最早提出這個概念?

  對於“包容性增長”一詞,許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説,甚至包括經濟學家。胡錦濤主席的致辭公開發表後,就“包容性增長”問題,記者先後對多位經濟學家進行了採訪,其中有七八位均表示,是從胡錦濤主席所作的報告中第一次聽到了“包容性增長”這一概念,之前並沒有過多地了解和研究。

  “‘包容性增長’這個概念,是2007年由亞行首先提出來的,但也是國際組織在10年間逐漸完善的一個概念。” 亞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莊健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之所以提出這一概念,是基於中國加入WTO以後,經濟增長迅猛的事實。

  數據顯示,2002年—2007年,中國年均經濟增速高達11.65%,尤其是2004、2005年這一輪增長比較明顯,甚至超過10%以上,2006年、2007年更是達到了12.7%和14.2%的增長。

  現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的湯敏告訴《中國經濟週刊》:“當時大家都在談經濟增長,但是經濟增長過程卻出現了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收入分配不公。經濟增長了,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受益,有的人受益多,有的人受益少,特別是貧困人口受益更少。”

  此外,中國GDP如果再保持在兩位數以上的增長,資源、環境的壓力會增大,由增長本身不均衡導致的矛盾也會增多。是否應該適當下調增長預期水平,也成為當時學者爭論的焦點。

  莊健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導致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由投資、出口拉動,消費的比重偏低;在産業方面,重工業勞動高,服務業比重偏低;經濟和社會相比較,社會領域發展相對差一些,特別是收入分配結構、收入分配狀況、城鄉差距還比較大,“這種增長不利於長期的可持續、均衡的增長,所以亞行當時就做了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