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物價上漲不代表通脹風險加大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4日 10: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

 人民網-人民日報9月14日報道  當前我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行走勢到底該如何看?CPI上行是否就表明存在通貨膨脹現象呢?我們該如何應對CPI上行?日前,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針對這些問題接受了人民日報採訪。

  分析CPI指數要符合國情

  問:CPI上行是否就意味着已出現通貨膨脹?

  王國剛:從歷史上看,我國CPI上行,不能和通貨膨脹畫等號。通貨膨脹的基本定義,是因為貨幣發行過多所引致的物價普遍且持續地增長。從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程看,如果以年為計量單位,則CPI的變動始終沒有停止,既有CPI上行的時期,也有CPI下落的走勢,但總趨勢是上行的。其中,就1998年以後的10多年時間而言,我國雖有幾次物價上漲時期,但沒有發生過物價普遍上漲的通貨膨脹。具體來看,2003年8月至2004年12月的CPI上行(在2004年8—9月CPI增長率曾高達5.3%),主要是由糧食供不應求引致的;2007—2008年的CPI增長率上行(在2008年1—3月CPI增長率曾高達8%以上),主要是由豬肉及肉製品價格上漲引致的。在這10多年時間內,非食品類産品的價格上漲率處於負增長走勢或者年增長率不超過2%,因此,均不屬於通貨膨脹範疇。

  翹尾因素導致物價上行

  問:今年CPI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王國剛:從今年的物價走勢看,繼2009年大部分月份CPI呈負增長且在2009年底CPI增長率由負轉正的走勢後,今年的CPI走勢僅僅因為翹尾因素的影響就將呈正增長走勢。由這種翹尾因素引致的物價上行是否屬於通貨膨脹範疇,值得討論。

  從我國的總體經濟格局來看,自1998年以後,我國經濟就處於比較明顯的産能過剩格局中,雖然由於對外貿易的擴展有所緩解,但“儲蓄>投資+凈出口”的格局並沒有根本改變。在此背景下,我國如何能夠形成商品價格普遍上漲從而形成通貨膨脹的走勢,其內在機理也有待研究。

  特別是2009年11月以來展開的水、電、燃氣和交通等價格改革是引致CPI增長率由負轉正的主要成因,也是引致今年CPI增長率呈正增長的重要成因。這種由政府調整價格引致的CPI正增長應當不歸入“通貨膨脹”範疇。

  由此可見,不能僅看CPI增長率走勢就判定是否發生了通貨膨脹。要真正掌握CPI變動與通貨膨脹的內在聯絡,還需仔細分析這些數據指標發生變化的成因、機理和效應,探究CPI變化的內在機制。

  不能都歸因貨幣政策放鬆

  問:什麼樣的物價上漲才具有通貨膨脹風險?

  王國剛:單純認為只要物價發生了變動,就一定是貨幣政策的問題,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CPI上行有5種情形:價格向價值回歸過程中的物價上行;資源貨幣化過程中的物價上行;由商品供不應求引致的物價上行;由國際市場商品價格上漲引致的國內物價上行;由貨幣發行過多引致的物價上行。這5種情形中只有第五種屬於“通脹”,而其他四種都不屬於“通脹”範疇。因此物價上升、CPI上行並非都是貨幣政策放鬆的結果。

  有人認為,由於2009年我國新增貸款達到9.6萬億元,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分別高達27.68%和32.35%,這為通貨膨脹準備了條件,由此推論今年的物價上行是貨幣發行量過多引致的,屬於通貨膨脹範疇。這些認識都過於簡單,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9.6萬億元的新增貸款有相當大一部分並沒有落到實體經濟部門從而發揮作用。2009年企業定期存款增加了28135.04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定期存款增加了20930.22億元,二者達到了2009年新增貸款的50%以上。這些定期存款並沒有在2009年發揮實質性作用。這正好解釋了2009年GDP增長率只達到了9.1%、CPI增長率只有-0.7%等現象。

  不能貿然改變貨幣政策

  問:當前應怎樣管理好通脹預期?

  王國剛:要有效落實管理通脹預期,需要解決好以下問題。

  首先,要正確認識我國的價格走勢。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農産品、資源類産品(包括礦産品、水、電和燃氣等)的價格上行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宏觀調控的目標不在於抑制這些産品價格上漲(從而抑制由此引致的CPI增長率上行),而在於熨平這種價格上漲走勢,以防價格上漲過快而影響到經濟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

  今年,我國將繼續調整價格長期過低的資源類産品價格,其中包括水、電、燃氣和交通等價格,調整的總趨勢是價格上行。這將促使CPI增長率的上行。另一方面,年初南方多省區發生百年不遇的旱災,北方大面積發生轉暖時間推遲;5月份以後,20多個省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泥石流等,給農業正常生産帶來了比較嚴重的挑戰。如果不能在隨後的時間內克服這些自然災害的負面影響,那麼,今年的糧食、蔬菜、水果及其他農産品的供給都可能發生一定程度及一定範圍內的供不應求,從而導致價格上行。在此背景下,CPI增長率上行有可能超過3%。但這不是通貨膨脹,不可能通過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予以預防和消解。

  其次,要正確的選擇對策。面對通脹,應當選擇從緊的貨幣政策。但如果不是通脹,只是農産品、資源類産品的價格調整所引致的CPI增長率上行,就不能簡單採取從緊的貨幣政策。從這個意義上看,“管理通脹預期”就是要正確分析CPI上行的成因,不要貿然改變貨幣政策取向,給經濟運行和金融活動帶來負面導向。

  第三,要正確認識CPI上漲的含義。我們不能套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CPI上漲幅度控制指標來對應我國的CPI變化,不認真探究成因,就可能造成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