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稱中國已進入公共外交時代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1日 15: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此間召開的公共外交國際論壇暨第三屆外交官論壇上,多位外交界和教育界人士認為,改革開放30年後,開拓公共外交已成為中國外交的必然選擇,中國已進入公共外交時代。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陳雨露説,公共外交是指一個國家的政府對其他國家公眾實行的外交,以文化傳播為主要內容。“二戰”以後,公共外交研究在國外逐漸興起。溝通、參與、責任、行動,是公共外交的四個關鍵詞。實現跨文化的溝通和理解是公共外交的最終目標。

  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表示,近年來,中國公共外交事業成績斐然,顯著提升了國家軟實力,改善了國家形象。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海外孔子學院、中國文化中心的廣泛設立,成為突出的亮點。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楊學義看來,相對於政府傳統外交而言,公共外交正面向社會公眾,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各國政府提升軟實力、維護良好國際形象的重要舞臺。他説,在西方發達國家掌握主流話語權的當下,要把中國介紹給世界,向世界人民闡釋一個真實的中國,更需要在公共外交領域擁有更多的話語權,讓世界及時、準確、全面地聽到中國的聲音。

  專家們認為,中國公共外交事業還處於起步階段。曾任中國駐英國大使的外交部副部長傅瑩表示,公共外交要實事求是,要早説話、多説話、説明白話。中國在公共外交領域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包括公眾開展公共外交的意識有待增強、對外傳播中國文化不足等。

  楊學義以拉薩“314”事件、新疆“75”事件為例説,幾起事件剛發生時西方媒體和民眾對中國的誤解説明:如何利用外國人聽得懂的語言、容易接受的形式,有效開展公共外交,仍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挪威科學與文學院院士約翰加爾通表示,在西方眼裏,中國的形象已從不佳變為模糊,中國需要一個更好也更加內涵深刻的形象。他建議,中國有必要闡釋近年來不可思議的巨變是如何發生的,還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聯合國、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會議和研討會。(李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