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專家:公共外交是提升中國軟實力的重要選擇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5日 09: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外交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政治外交、經濟外交、安全外交、人文外交等。公共外交不是新生事物,但在全球化時代,它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

  什麼是公共外交?它是指一國政府為提升本國的國際形象而開展的直接針對他國公眾的公關活動,它以文化傳播為主要方式,以大眾傳媒、非政府組織及網絡為主要載體。形象一點説,它是一種“軟外交”。

  公共外交不是哪國的專利。隨著中國國家利益的拓展,公共外交在中國外交總體佈局中的地位明顯上升。日前,在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主辦的“軟實力與中國公共外交”研討會上,國內外專家就這一主題作了深入探討。

  硬實力增強並非必然導致軟實力增長

  張志洲(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有人認為硬實力強話語權就強,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

  話語權是由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等因素決定的,它與觀念認同等因素緊密相關,與硬實力的決定要素並不一樣。在冷戰時期,中國的話語權並不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因為當時中國堅持的是革命話語,作為第三世界成員對抗批判霸權主義。冷戰結束以後,由於時代發生了變化,中國與國際接軌之後話語權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目前國際上討論的熱門話題,比如氣候變化、主權債務危機等,都不是中國提出的。甚至中國自身的國際定位,也往往不如被西方社會所設定的定位接受程度高,處於被定位的狀態。

  同樣,提升中國的話語權,並不像有些人説的,擴大自己的聲音,進行主動的宣傳就可以了。話語的質量才是決定話語權的更重要的因素,應該在制定國際話語權的戰略,繁榮發展基礎性的社會科學,平衡好現代化、國際化和傳統化之間的關係等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

  張小明(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軟實力”的概念源於美國,但卻在全世界流行,這本身就説明美國的話語權很強,而中國顯然還不具備這樣的權力。

  在約瑟夫奈眼裏,軟實力概唸有兩層主要含義:第一是文化吸引力,與之相關聯的一個概念是價值觀吸引力。第二是遊戲規則和標準的制定能力。能夠參與規則的制定,就可認定為有這方面的軟實力。但中國學者和公眾在理解軟實力概念時,卻有將之“中國化”的傾向,有企業界將這一概念理解為企業競爭力,有的將媒體的話語權等同於軟實力,也有的將理論的話語權等同於軟實力。這些看法,特別是後兩種都是值得商榷的。

  趙磊(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文化是一種資源,但是資源不一定能轉化為力量。要將中國的文化以別人可接受的方式傳播出去,給古老的文化資源解密,才能將資源轉化為實力,提高中國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