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1980—2010 特區改變中國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6日 1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近,一位日本人在給美國友人的信件中自稱是來自三號國家——日本的問候。他指的是中國第二季度GDP已經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自日本1968年超越西德緊跟美國之後40多年來,世界經濟排行榜第一次發生改變。而當全世界為中國喝彩時,中國卻無意慶祝,清醒沉著地一路前行。

  人們為何對中國這麼快成長為經濟巨人倍感好奇,美國《商業週刊》認為秘密之一在於四個字:經濟特區。

  紐約、東京、深圳、莫斯科、布宜諾斯艾利斯……如果要問這些人口超過千萬的大都市中,有哪一個在30年前還只是兩萬人的村莊,那麼答案只有一個:深圳。當時,《紐約時報》説這個年輕的城市,撕開了計劃經濟的鐵幕,讓中國大變革的時鐘轟然鳴響。30年來,它以其歷史性跨越,向人們展示了市場的力量,闡釋了“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魅力,成為撬動中國經濟起飛的重要支點。在全世界津津樂道的“中國模式”中,以深圳為代表的經濟特區無疑是其中閃亮的一環,已經成為理解中國奇跡的最佳線索。

  感念那些人。當國門打開,一位飽覽中國革命與建設波峰浪谷的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于既倒,掀開歷史嶄新的一頁。當紛爭四起,改革闖將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殺出一條血路。當建設特區的號角吹響,孔雀東南飛,百萬勞務工下深圳,三天蓋一層樓。當國際金融危機襲來,勤勞堅韌的普通女工為經濟復蘇日夜奮戰,登上《時代》封面。感念每一個特區人,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他們用智慧與汗水澆灌深南大道邊的鳳凰樹,催發風起南方的絢麗之花。

  感懷那些事。30年前,中國百廢待興,特區人以一個個“第一”,為中國耕耘一片希望的原野。蛇口的職工住房商品化改革,邁出了中國內地住房制度改革第一步。深圳土地拍賣“第一槌”,引發新中國土地使用制度的“革命”。寶安村民用一張白紙直選村幹部,開創中國農村村民自治的先河。新中國第一張股票、第一家股份制企業、第一家中外合資酒店……多年以後,當人們打開南風之窗,聽尋風之來處,總會憶起南海之濱那個遙遠的小漁村,還有那永垂竹帛的絕代風華。

  感謝那些企業。一個個明星企業璀璨奪目,在國際經濟競爭合作舞臺上,展示後發中國的神奇力量與不屈理想。同時,又肩負社會責任,共續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它們一手一腳的人間奮鬥,鋪陳為錦繡河山,聚合為黎民福祉,探尋了一片未來,又都銘刻了一段歷史。

  感悟那些名詞。當風流雲散,滄桑曆盡,人們依舊能憑藉那些溫熱的名詞觸摸當年的脈動。保稅區、商品房、業委會、産權交易所、“深圳速度”、“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今天借你一杯水,明天還君一桶油”……一個個新探索、新做法、新經驗,先在特區醞釀、成熟,進而推廣開去,改變了中國,拉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傳奇史詩序篇。蓮花山沒有留下永恒的足跡,但它們記錄了世事更替;橫琴島沒有留下逝去的浪花,但它們見證了潮漲潮落。

  一切早已開始,一切也遠未結束。而立之年的特區,仍在路上。

  7年前,一篇題為《深圳,你被誰拋棄?》的民間網文,承載著太多特區人“特區怎麼特下去”的困惑與焦慮。多年以來,“特區不特”的討論不絕於耳,巨大的問號懸在特區人的心頭,激勵他們思考,推動他們前行。而在政治與經濟、歷史與現實的宏大敘事之下,特區內部一些令人唏噓的個體與命運悲歡,一些糾結已久的權力與權利角力,一些有待修補的法治與道德殘缺,仍需要得到細緻的關切,需要用人類價值的夢想一一梳理。

  特區向何處去?擁抱下一站輝煌,必先告別上一段沉疴。

  告別利益集團的羈絆。如果説特區最初的改革,是被僵化的意識形態所阻,那麼今天的改革則是被利益集團牽絆。新一代改革闖將須以當年撕開意識形態鐵塊的銳氣,與既得利益集團決絕,甚至革自己的命,殺開一條血路。

  告別習慣路徑的依賴。時至今日,特區的優惠政策優勢幾近喪失,外向型經濟也難以為繼,片面追求高增長的單向度發展倫理已經落伍。過去的路徑固然成就了特區30年的光榮與夢想,但固步自封必將貽誤改革。倚著市場競爭優勢,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讓每一個特區人共享發展的成果,是特區下一個30年的不二選擇。

  迎接綜合改革的大考。特區不僅要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還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就會得而復失,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其實,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追趕亞洲“四小龍”,不僅是經濟指標的趕上,還包括政治、社會、文化各個方面的全面超越。

  春訊或許還在高空醞釀,風雲卻已經在大地激蕩。大路朝陽,也必有曲徑通幽,泥濘或許仍然佈滿前程,但歷史正推動特區前進,特區也必將推動歷史前進。

  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