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社科院考古專家否認曹操墓造假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3日 10: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安陽“曹操墓”真假再遭質疑

  ■ “安陽曹操墓真偽之爭”追蹤

  據新華社電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唐際根昨日展示了其研究成果,稱證實安陽曹操墓的兩大證據魯潛墓誌和“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並非偽造。

  “魏武王”石牌“文化層位”定真偽

  唐際根説,魯潛墓誌和石牌的真假,對曹操墓定性至關重要。唐際根指出,認定“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等8枚石牌是真品,並非僅僅根據文字本身的結構、書體、詞彙以及文字內容,更重要的是,這些石牌上有明顯的歷經千年形成並附著于石牌之上的土垢和水垢和這些文物的考古地層關係。

  唐際根説,最能夠證明“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並非偽造的,是這些文物的考古地層關係。所謂考古地層,不是簡單的埋藏在土中的深淺,而是考古發掘中,不同文物所處“文化層位”。如果原生地層關係的人為破壞,是完全可以觀察出來的。

  其次,文物埋于地下歷經千年之後,其器身或器表會發生各種變化。“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是石質的,歷經長時間後,其器身或器表變化與玉器相似,一般會在器表形成一層“膜”,局部還會形成“皮垢”,甚至發生明顯的顏色變化(玉器稱之為“沁”)。且自然生成的“膜”或附著的“垢”都是“深入”到器物體內的,而假造的“膜”“垢”“沁”等只停留在器體表面。

  唐際根稱自己曾經仔細觀察過每一件曹操墓出土石牌的器表變化,確信這些變化均不是“浮在表面”或“粘在表面”的,而是“滲在”或“長在”器體上的。

  魯潛墓誌

  成文年代正“由隸到楷”

  唐際根指出,認真研究魯潛墓誌後發現,墓誌中與文字相關的各個方面均真實無疑,其文字結構、字體、用辭和“表達式”沒有造假,墓誌中的人物、地名、年號和官名更是難以造假。

  對比魯潛墓誌與早年河北省文物部門收藏的西門豹祠後趙建武六年勒柱刻石,唐際根發現,凡是二者“互見”的文字,其文字結構都是一樣的。

  唐際根認為,魯潛墓誌14行126字的字體也沒有造假。他説,後趙時期正處在“由隸到楷”的過渡時期,官方書寫文字,離隸書已有較大距離,而真正的楷書尚未出現。魯潛墓誌可以説是標準的過渡時期的書體。如果要造假,則造假者必須掌握極其高超的書法功底,否則不可能將126個字寫得如此符合時代風格。

  另外,唐際根認為,除了魯潛墓誌中“丁卯朔”、“其年”等表達法無誤,及魯潛(字世甫)、解建(字子泰)、魏武帝三個人物真實存在外,魯潛墓誌中的年號和官名更沒有造假。墓誌中提到的年號為“建武十一年”。建武確為後趙年號。不僅河北省文物部門收藏有“後趙建武六年”的刻石,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館甚至還收藏有“後趙建武四年”的佛像。關於“大仆卿駙馬都尉”這一官職,同樣有學者作了深入研究,指出此處“駙馬都尉”並非皇帝女婿。魯潛先為“晉都尉”,後為“駙馬都尉”與做女婿無關,實屬正常。

  ■ 説法

  魯潛墓誌發現者否認造假

  安陽村民徐玉超稱不會寫毛筆字

  針對魯潛墓誌是十幾年前文物販子“埋下的地雷”之説,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説,“這種説法很可笑,魯潛墓誌是我發現後無償捐給國家的。”

  “魯潛墓誌發現的時間是1998年4月,我那時在村西北承包了一個磚窯廠。那天傍晚,磚窯廠的工人取土放炮後,我看到了一個四四方方的石塊,大約6寸寬、一尺一寸長。我上前用手摸了摸石塊,上面有很多泥,用手摳一摳,好像上面有字,就拉回家了。石塊上的泥很厚,用水沖洗不掉。我識字不多,有人來看了説是魯潛墓誌,我也不知道魯潛是誰。”

  徐玉超説,如果真是個值錢的寶貝,放在家裏也實在不安全,不如早點捐獻給國家。當年5月14日,徐玉超大兒子徐蘭雲聯絡了安陽市文物部門。當天下午,文物部門就來了人,看後説是魯潛墓誌。來人出示工作證後,讓全家人和墓誌合了影,然後就把墓誌帶走了。

  “這麼多年過去了,沒想到這石頭竟然跟曹操墓有關係。”徐玉超説,“現在有人説墓誌是我造的假,一點道理也沒有,我沒有多少文化,我毛筆字都寫不成,更別説是寫古字了。”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