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抗日英雄沒被忘記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3日 0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山西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5週年

在太原市光榮院,醫護人員正在給雷治田縫扣子

張闊忠在睦聯坡烈士陵園講解

  在抗戰中倖存的老八路,幸福地安度晚年,祖國沒有忘記他們。讓人們永遠銘記抗戰中犧牲的英雄,祖國不會忘記他們。

  提高撫恤補助經費、維修烈士紀念保護設施。抗日先烈的傑出貢獻和革命精神永遠不會消失,為了這段不能遺忘的歷史,政府和社會各界都在做著努力。

  一個老八路的幸福生活

  “現在的生活很悠閒,這裡我有很多親人”。82歲的雷治田參加過抗戰和解放戰爭,在戰場上多次出生入死,如今在光榮院安享晚年。抗戰中經歷生死考驗

  “參軍那天我就做好了死的準備。”雷治田是太原市古交人,他1945年參軍,當時只有十幾歲。和他一起參軍的還有很多老鄉,他是最小的一個。雷治田最早參加的是交文支隊,這是一支主要由古交和文水人組成的遊擊隊,部隊驍勇善戰。“交文支隊,打死不退。”是當時隊伍的口號。

  雷治田跟隨部隊在晉綏八分區抗日,之後改編到彭德懷的一軍二師二團,轉戰到包頭。1945年初日軍在做最後的掙扎,戰鬥異常慘烈。

  一場古交的戰鬥中,雷治田所在的連犧牲了70多人,當敵人的槍聲停下時,他發現一起參軍的一位老鄉已經被炮彈片擊中身亡。“參軍時父母讓他照顧我,沒想到他死在了我的前頭。”

  日本投降的那一天,是雷治田最高興的日子,“當我們老鄉互相聯絡,給家裏捎信兒的時候,才知道很多熟悉的人都不在了,那時我明白活著就是最大的幸運。”雷治田説。

  光榮院生活舒適安逸

  新中國成立後,雷治田回了老家古交。60歲後,因為沒有兒女,妻子早逝,他被民政局的工作人員接到太原市光榮院。

  雷治田在光榮院的衣食住行都有人照料,而且每個月還有補助。他每天早上吃過早飯,就在院子裏散步,有時外出逛逛街,或和其他老人打打麻將。從住進光榮院,光榮院的條件就不斷改善。“住的像賓館,吃的像飯店,生病還有人專門照料。”雷治田説。

  “他們都是為祖國做過特殊貢獻,國家一直在提高他們的待遇。”省民政廳的工作人員介紹,僅從2006年至2009年,國家就3次提高對1到4級殘疾人員護理的標準,提標幅度翻了一番還多。2008年,優撫事業單位集中供養人員生活費標準再次提高,榮軍醫院療養員、復退軍人精神病院病員、光榮院院民的生活費標準分別達到每月940元、940元、910元。四年來,中央和山西共下撥撫恤補助經費23.2億元。

  2009年,省政府將解決好14萬重點優撫對象就醫問題列入為民辦的十件實事之一。省、市、縣級財政分別預算優撫對象醫療補助資金1000萬元、1316萬元、2854萬元。重點優撫對象優先享受城鄉醫療救助、享受醫療優待優惠待遇,重點優撫對象醫療難問題基本解決。“國家不會忘記他們。”省民政廳的工作人員説。沒有兒女但並不寂寞

  “雖然沒有兒女,但是我並不寂寞。”老人説。太原市光榮院的工作人員除了照顧老人生活,還經常和他們聊天。過年過節時,還會給老人包餃子。此外,雷治田還有一群“孫子”“孫女”,他們是來自大中小學的學生。光榮院是建設路小學的教育基地,小學生們常常會來這裡聽雷治田講抗戰的故事,每當學校有學生加入少年先鋒隊,雷治田就要親手將紅領巾戴在孩子們的脖子上。

  中醫學院的學生們將光榮院定為社會實踐的定點單位,雷治田的腰腿常常感到不適,學生們就趕來為他按摩。太原理工大學的愛心社常常來打掃衛生;山西財經大學的志願者帶來精彩的節目;還有企業、事業單位捐款、捐物……

  “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人來看我,他們沒有忘記我們這些老兵。”雷治田高興地説。

  紀念碑上刻著千余烈士英名

  在太原古交市常安鄉睦聯坡村有一塊紀念碑,碑正面為“晉綏邊區第八分區黨政軍民殉國烈士紀念碑”,碑頂上屹立著抗日戰士的石雕。這塊碑建立於1944年,距今已有66個年頭。它在古交遠近聞名,因為它上面有1010個抗日烈士的名字。

  1941年到1944年,日本帝國主義,瘋狂地發動了大規模“掃蕩”。晉綏八分區全體軍民拿起武器,日夜苦戰在呂梁山上和汾河岸邊。他們中有英勇善戰的指戰員;有優秀的地方幹部;還有抗日救國的普通百姓……他們前仆後繼,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中1010名抗日烈士的名字被刻在紀念碑上,而還有很多無名英雄,他們的身世無從考證。

  這塊碑建成後,它成為睦聯坡村的驕傲。“抗日烈士埋在我們村”村民自豪地説。

  20多年守護烈士陵園

  1984年,在睦聯坡村紀念碑的旁邊,古交市奠基修建睦聯坡烈士陵園,緬懷犧牲的英雄。張闊忠是睦聯坡烈士陵園的第一個工作人員。

  “從1984年奠基,到1990年建成,再到現在,我一直守候著這些英魂。”張闊忠見證了睦聯坡烈士陵園的發展。1984年初建時睦聯坡烈士陵園只有3330余平方米,至今,已有6000余平方米。鮮花盛開,綠草如茵,鬱鬱蔥蔥的松柏將烈士的墓區環抱。這些花草樹木都是古交人民來這裡種植的。近年來古交市委、市政府對睦聯坡烈士園又通過政府投資、社會募集,投入資金100余萬元。在原有的基礎上,新建了紀念大廳、收集製作了古交革命鬥爭史資料及實物。讓人們能更詳細地了解歷史。

  張闊忠平時就住在陵園,除草、澆水、打掃衛生。在他守護陵園的過程中,常常有人來這裡為烈士尋親,陽泉、長沙、西安的人都有,也有附近的村民來這裡祭掃先烈。

  此外,這裡還是我省德育教育基地、太原市中小學德育基地、古交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會有人來這裡給烈士掃墓。張闊忠會將陵園的歷史,烈士的故事一一講給他們聽。

  當他看到參觀者認真做著筆記,為烈士獻上鮮花時,他總説:“人民不會忘記這些烈士。”

  烈士紀念建築將維修

  “睦聯坡烈士陵園僅是我省622座烈士紀念建築物中的一座。”省民政廳的工作人員介紹,我省共有622座烈士紀念建築物,佔地面積160多萬平方米,長眠著近1.7萬名烈士。其中,國家級烈士紀念建築物管理保護單位6個,省級8個,市級7個,縣級88個,散落在鄉鎮村落的烈士墓、碑、亭等513個。

  在1.7萬名烈士中,收錄進入《革命烈士英名錄》的烈士有10500人,其餘的都是無名烈士。這些烈士中有的參加過抗戰,有的參加過解放戰爭,很多人的身份已經無從考證。

  散落在各地的烈士墓、陵園、紀念碑、紀念亭,多數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維護這些設施,讓革命烈士的事跡流傳下來。從1995年開始,我省每年都撥付1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烈士建築維修。從2009年開始,省民政廳啟動全省烈士紀念設施大規模維修改造工程,即每年拿出1000萬元的專項資金,用於烈士紀念建築維修及維護,預計3年內完成。

  這是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我省對烈士紀念建築首次大修,也是對革命先烈最好的紀念。這次對烈士紀念設施維修改造,不僅是在修復歷史,也是對烈士最好的追思和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