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微博正在改變中國青年的生活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31日 14: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目前只能作為傳統媒體的補充 其真實性要依賴傳播人的素質

  “微博讓網友的心和我們舟曲緊緊地連在一起。”8月20日,重慶理工大學外語學院大二學生王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自己的生活完全被泥石流和微博改變了。當他8月8日發出第一條微博時,根本沒想到會受到那麼多人的關注和鼓勵。

  在舟曲泥石流災害發生後,王凱以“Kayne”為名發的微博成了網友甚至媒體了解災情的重要信息源。僅8月9日一天,他就發了100多條關於災區情況的微博,在網上被迅速轉發傳播,部分圖片被各大網站轉載。有媒體説:“他一個人就像一個通訊社。”現在,王凱微博上的“粉絲”數量已經超過1萬人。

  被微博影響和改變的不只是王凱,日常生活中上微博的人也越來越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近日通過清研諮詢對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28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1.6%的人不超過40歲),92.4%的人上微博。94.3%的人表示微博在改變自己的生活。

  “微博的新聞不一定是最快的,但是我最想要的”

  在中國外文局工作的丁潔,坦言自己一個月前開微博純粹是“跟風”,但越上越覺得好玩實用。“我平時工作忙,沒大段時間寫東西,微博可以用一兩句話把自己的感觸表達一下。和同事、朋友分享信息也很有樂趣。”

  最近,丁潔加了“有報天天讀”、“三聯生活週刊”等幾個媒體的微博關注,基本不用再看網站新聞了。她覺得,微博的信息相對於一般媒體,有更強的指向性和可選擇性,“它的新聞不一定是最快的,但是我最想要的。”

  人們上微博通常做什麼?調查中,“了解最新資訊”成為首選(73.5%),排名第二的是“參與感興趣的話題討論”(66.6%),第三是“了解朋友動態並保持聯絡”(52.1%)。

  接下來的排序依次為:發佈自己的近況、感想(50.0%);關註明星、名人(49.8%);關注各行業專家、拓展知識面(39.4%);提出問題、尋求建議(38.6%);消磨時間(37.1%);關注官方微博(30.6%);擴大交友圈(30.1%);關注客戶等工作合作夥伴動態(22.7%)等。

  87.3%的人會上微博對公共事件發表意見

  在舟曲泥石流發生以前,王凱上微博多是為了娛樂消遣,“通過這次事件,我有了很大改觀,很多人通過微博集結起來了,不少人捐款捐物找不到渠道還會留言給我。”

  “如果後續環節充分,一條微博可以做到核裂變式的廣泛傳播。”閔大洪在微博研究文章中説道,儘管微博具有信息碎片化的特點,但“圍觀”現象並不少見,完全可以形成輿論。儘管微博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但同樣具有動員和組織作用。

  他舉例,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後,網友通過微博發出“超級急”的信息,告知首都機場一號航站樓北線貨運站徵集救災物資,號召網友將災區急需的物品送達。4月18日至21日,由社會熱心人士聯絡的海航包機連續4天運輸網友捐贈的賑災物質,總量超過20噸。

  調查顯示,87.3%的人會上微博了解大家對公共事件或突發事件的看法併發表意見;62.5%的人參與過微博上發起的尋人、祈福等公益行動。

  某外企職員陳松,覺得微博帶來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我每天上下班路上要花兩個小時,就會用手機上微博。遇上什麼事,拍個照片就隨手發上去了,特方便。在微博上關注一些名人、明星、書籍等,也讓我認識了一些有共同愛好的新朋友。”

  調查顯示,94.3%的人表示微博在改變自己的生活。67.1%的人表示微博能即時交流,改變了交友、溝通的方式和習慣;64.9%的人認為上微博更容易形成特定的小圈子;60.8%的人表示微博能隨時隨地記錄,改變了表述和思維的習慣。

  微博也有讓陳松煩惱的時候。他“關注”了200多人,每天一上去更新特別多,蹦出來的東西很多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有些網站推薦的話題會起一些聳人聽聞的標題,其實沒什麼內容。”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匡文波認為,目前微博在信息的真實性上還有欠缺,“微博是草根媒體,沒有把關人,誰都可以發佈消息,難免真假難辨。所以,微博只能作為傳統媒體的補充。”此外,很多名人開微博的目的是為了營銷自己,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微博信息海量,政府不太可能管控,網站的約束作用也不明顯。他提醒廣大博友,閱讀微博時會有風險,還不能作為信息的主要來源。

  “微博的可信度和網絡的可信度是一樣的。”北京某文化公司執行總編馬中才認為,不管渠道是什麼,接收到的信息都要自己判斷,“通過常識判斷哪些是真實的,就不會太盲從。”

  調查顯示,56.5%的人覺得微博上的信息“基本可信”,23.2%的人“不確定”,20.3%的人覺得“不太可信”。69.1%的人表示對於微博傳播的信息,一定要加以甄別。

  閔大洪表示,要使微博信息具有真實性、準確性,並對社會有益,歸根結底要依賴傳播節點上的人,依賴他們的媒介素養、道德水準和辨別力。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於用戶關係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件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並實現即時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