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在八寶山殯儀館工作的年輕人:把死者當自己的親人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31日 09: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楊薇薇 21歲 遺體整容師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殯葬專業畢業

  “有一次,有個小女孩不幸去世了。她有一個孿生妹妹。看著一個在外面,一個在裏面靜靜地躺著,我自己就挺難受的。整完容,我特別給她別了個小發卡。”

  張祺 25歲 遺體整容師 以前在中關村從事軟體開發工作

  “給遺體整完容,由開始的看著不舒服,到整完看著很安詳,對我們來説就是一個特別的作品。有的家屬説,‘我們都沒想到可以恢復得這麼好。’這種認可就會讓我們很有動力地做下去。”

  董子毅 23歲 服務中心引導班引導員 部隊復員

  “有一次,靈車來了之後,我也是先看死亡證明和去世人身份證,然後登記信息。後來我一看身份證,去世人跟我同年同月同日生。我心裏咯噔一下,腦子一片空白了。我調整了情緒,就跟對待自己親人一樣為他們服務。臨走時,那個女孩的母親跟我説,‘走了一個女兒,還了我一個兒子’。我哭了。”

  陳晨 27歲 洽談業務室接待員 大學學財務管理專業

  “我最不願意放哀樂。每次按開始鍵的時候,那個心情是最難受的。按一次就送走一個人,不論長幼……”

  八寶山殯儀館,這個間或在《新聞聯播》裏出現的地方,在遺體整容師張祺看來,“其實並不神秘”。在這裡,每一個去世的人都能體面而又有尊嚴地告別自己的人生。

  在八寶山殯儀館,穿梭著許多年輕工作者的身影,他們分佈在引導班和洽談室、遺體整容室,以及火化車間等各個崗位上。服務中心引導班引導員董子毅,洽談業務室接待員陳晨,遺體整容師張祺和楊薇薇,日前接受了中國青年報記者的採訪。

  要尊重遺體,把他當做自己的親人

  2003年非典以前,張祺還在中關村做軟體開發方面的工作,非典之後才跳槽來到殯儀館上班,幹的工作是遺體整容。他笑著對記者説:“這個行業跨度是有點大。”

  “其實我從小就喜歡這個,就覺得挺神奇的。這也算是一門藝術吧。給遺體整完容,由開始的看著不舒服,到整完看著很安詳,對我們來説就是一個特別的作品。你盡心盡力地把每一具遺體弄得完善,就會有成就感。有的出車禍遺體被弄得不完整的,我們給他復原。家屬説:‘我們都沒想到可以恢復得這麼好。’這種認可就會讓我們很有動力地做下去。”

  今年25歲的張祺已經從事遺體整容6年多了,他還是表示,自己“比較年輕,沒有經驗”。對他來説,殯儀館的工作説複雜也複雜,説簡單也就幾個字。

  一般來説,遺體整容的過程首先是清潔面部,打底色,然後描眉,畫嘴,涂上腮紅,再把衣服整理好。遺體的膚色有發黑的、紅的、紫的,什麼顏色都有,最後我們要把他化粧成正常的膚色,和活人的一樣。

  “這也是個手藝活兒。很多細微的差別,除了師父能看出來,沒人能看出來。比如神態方面,反正師父化出來的都特別安詳,膚色更自然一些。我們化出來的還是比師父差很多。還包括衣服搭配是否協調等,如果不是長時間在這一行,這些你是根本看不出來的。”

  今年27歲的陳晨,大學畢業後在一家雜誌社實習了半年,2006年通過競聘來到八寶山殯儀館,現在在服務中心的洽談業務室上班。她的工作主要是前期向家屬介紹靈車告別注意事項,還要負責告別廳的佈置。

  大學學財務管理的她,性格爽朗,面對記者,總是笑個不停。“我們朋友之間會問‘你在哪兒工作’,我説‘在八寶山’。朋友就會説:‘哎喲,那工作不錯。’”陳晨告訴記者,“現在找工作那麼難,能在這裡工作覺得很踏實。”

  今年剛剛21歲的楊薇薇畢業于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算是八寶山殯儀館為數不多的“科班出身”。她在學校前兩年學的是社會工作專業,大三的時候轉專業學的殯葬專業的,所學的課程包括,遺體整容、遺體防腐、殯儀服務員、火化機操作等。

  “第一次接觸遺體的時候,沒有特別抵觸,以後就還好了。上班會穿防護的白大褂,戴口罩和手套,也沒覺得噁心。”楊薇薇第一次接觸遺體,是在通州殯儀館實訓的時候,“看到沒什麼感覺,挺平靜的。把它當作工作應該做好的,其實沒那麼多的想法。有時候一掀開白布,那遺體就睜著眼睛看著你,我就輕輕幫忙給它合上。什麼慘狀都見過,看多了就習慣了。”

  説起日本電影《入殮師》,楊薇薇覺得:“電影裏入殮師的工作節奏太慢了,八寶山殯儀館的遺體數量非常大,不允許你這麼慢慢地整。我們的工作和電影裏的就不能擱在一起説,沒有可比性。電影表現的是唯美,讓人欣賞,可是在我們這裡就不能這樣。光顧著某一個人,那別人該急了。”楊薇薇告訴記者,八寶山殯儀館每年大約要給1萬多具遺體整容,這在全國是最多的。“我一個星期就要給30多具遺體整容,從實習到現在有500多了。”她説。

  張祺告訴記者,給遺體整容沒有統一的時間標準,難度小的十來分鐘,難度大的要半天,有的甚至還要好幾天。“有的凍得嚴重,有的凍得不嚴重,脂肪厚度也不一樣,遺體有口子的還得縫上……所以沒有時間規定,總之一定要把他弄得好看就行。自然,安詳,跟睡著一樣。家屬滿意,這就是標準。”

  “有時候在食堂吃飯,吃到一半接到任務,要跑出去給遺體整容,弄完了再回來繼續吃。”實習還不到半年的楊薇薇對此已經習以為常,“這沒辦法,那不能餓著呀,飯還得吃。很多人都幹不了這活兒。”

  “從事這一行,心態必須要好,心理承受能力一定要強。要尊重這份工作,尊重遺體。給遺體翻身都要扶著,輕輕地翻,把他當做自己的親人就好了。對遺體不能有抵觸心理,不能覺得臟,要敢碰。”楊薇薇介紹起遺體整容師必備的素質,頭頭是道。

  很多時候,在大街上看到行人,張祺的第一反應是看他好不好整容。“如果看到別人腿粗的話,會想這不好找動脈,不方便打防腐劑。這算是職業病吧。”他説。張祺的手機裏和電腦裏存了很多張照片,是自己做的遺體整容中比較滿意的。6年多來,他經手整過的遺體有好幾千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