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媒體揭露職業新聞線人已成群體 稱爆料越猛錢越多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30日 10: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調查)濟南“元寶哥”事件暴露職業“新聞線人”弊病

  新華網濟南7月22日電(記者席敏、陳尚營)近日,42歲的張孝強拿著一個“元寶”呆在濟南市一條大街上,一邊乞討,一邊守候一位請他吃飯時將“元寶”遺忘的好心人。這看似一愛心接力的故事,隨著它不過是作為職業“新聞線人”的濟南市民王木白(化名)編造的一起虛假事件的真相大白後,“元寶哥”事件不僅成為濟南頗受關注的社會新聞,同時也引發人們對職業“新聞線人”道德的思考。

  “新聞線人”策劃愛心故事造出“元寶哥”

  記者在濟南街頭見到張孝強時,他正倚在一處墻角上,左小腿伸向路邊,幾根用來固定的鋼筋裸露在腿外,鋼筋和小腿連接處有幾個血窟窿,滲出的血水清晰可見。

  2008年,山東泰安人張孝強在青島市一個工地上打工時遭遇車禍,左小腿粉碎性骨折,因經濟困難無法繳納醫療費,救治他的青島一家醫院的一位骨科醫生為他墊付5.6萬元。出院後,獲得肇事司機6萬元賠償後,張孝強將其中3.6萬元還給骨科醫生。

  張孝強説,自己的左腿基本上不能行走,已經失去了勞動能力,賠償款中的2.4萬元留下作為妻兒的生活費。“現在沒法找到工作,只能上街乞討來一部分錢後,從郵局給好心的醫生寄過去。”

  7月14日,濟南的多家報社、電視臺和廣播電臺接到長期為媒體提供線索的“新聞線人”王木白打來的電話,在簡單描述了張孝強的經歷後,王木白重點強調了張孝強在街上乞討時手裏拿著的一個“元寶”,這個“元寶”是之前一位經常請張孝強和其他乞討人員吃飯的好心人丟失的,張孝強在等著失主回來認領。

  《山東商報》記者林雯雯説:“從王木白的描述中,一個曾經接受很多好心人幫助,在最困難的時候卻手拿著尚不知價值幾何的‘元寶’等待失主的‘義丐’形象已經很清晰了,這一連串的愛心故事很讓人感動,也打動了我們的心。”

  當日,林雯雯和幾個同行採訪了王木白和張孝強,同時也向青島一家醫院以及好心人邀請乞討人員吃飯的餐館老闆核實了情況。此後幾天,濟南多家媒體連續報道了張孝強的故事,並有媒體給張孝強冠以“元寶哥”的稱呼。

  隨著採訪的深入,媒體開始質疑“好心人遺留元寶”一事的真實性。多位記者帶著“元寶”來到文物部門進行鑒定,濟南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斷定,“元寶”只是一個並沒有收藏價值的贗品。

  7月17日,濟南一家醫院主動收治了張孝強,他也暫時停不了乞討的生活。

  7月18日,王木白向媒體承認,除了青島一位骨科醫生墊付醫療費和好心人請乞討人員吃飯之外,所謂“好心人遺留元寶、義丐8天守候失主”是他為了引起媒體關注,和張孝強商量後編出來的故事,“元寶”也是他找來交給張孝強的。

  職業“新聞線人”已成群體 “爆料越猛錢越多”

  作為一名“新聞線人”,王木白的做法在濟南媒體以及市民中引起了很大爭議:林雯雯説,張孝強是值得同情的,但王木白通過策劃新聞來引起媒體關注不道德;《生活日報》記者吳永功説,真實的愛心故事裏面摻雜了策劃的成分,使得這個本可引起人們同情和關愛的故事大打折扣;濟南市民郭楓表示,不管出於什麼目的,造假都不應該。

  在和記者的交談中,王木白坦承,他是一名專為媒體提供新聞線索的職業“新聞線人”。“像張孝強這樣的人往往都有痛苦的經歷,而且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愛和救助,但他們表達能力欠缺,很難引起廣泛的關注,所以我經常了解他們的故事後再告訴媒體。”

  事實上,在濟南活躍著一批和王木白一樣的職業“新聞線人”,他們每天穿梭在濟南的大街小巷,為媒體尋找線索,也在為自己討生活。

  現在也是“新聞線人”、曾經做過15年電影放映師的王奎傑説,近10年來,他先後買了6部總價值3萬多元的攝像機,主要為電視臺和報社提供新聞線索和視頻資料。“平均每月收入2500元,有時甚至超過3000元。一條線索可以提供給3家以上媒體,線索費從50元至300元不等。爆料越猛,得到的線索費就越高。”

  濟南市另一名有著8年爆料經歷的職業“新聞線人”袁慶生告訴記者,濟南市專職做“新聞線人”的大概有10人左右,收入也有差距,他每個月的收入在1000元到2000元。

  在王奎傑和袁慶生看來,當“新聞線人”很辛苦,風吹日曬,收入不高,而且還不是每天都能遇到可用的新聞線索,有時候很煎熬。對於“元寶哥”事件,王奎傑説:“我們只是旁觀者,我們提供給媒體的信息必須客觀。”

  “線人”要自律 媒體應清源

  較早報道此事的《山東商報》副總編輯王法爭認為,媒體的一部分職能體現在弘揚正義、關注困難群體上面,但這並不是媒體唯一的職能,同時媒體也不是關愛困難群體唯一的通道,“王木白策劃這起事件的初衷是好的,但並不能將媒體作為一種工具,因為媒體需要對更多的人承擔真實客觀的報道責任。”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強月新教授告訴記者,目前在全國,職業“新聞線人”已經是一個不小的群體,他們的出現是新聞競爭的産物,有其必然性,同時也讓普通人以這種方式實現了表達權。但現在的職業“新聞線人”缺乏規範管理,線人魚目混珠,素質良莠不齊,濟南的這件事情是因為愛心“造假”,也不排除有“新聞線人”因為自己的利益需求而造假,這應該引起新聞行業的關注。

  強月新認為,“元寶哥”事件,出發點是好的,但其違背了新聞真實性的原則。力求新聞線索的真實,除了“新聞線人”應該自律,媒體也應該加強對新聞源的審核,越是新奇、巧合的線索,越應該留個心眼。

  “元寶哥”事件發生後,王木白希望通過媒體向記者和讀者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