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北京東城區流動人口將享受市民待遇(圖)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8日 03: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9年7月29日,南鑼鼓巷,交道口街道為流動人口發放醫療卡,並提供免費體檢。本報資料圖片 薛珺 攝

  本報訊 新東城將把流動人口納入全區公共服務體系,今後,該區流動人口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子女教育、醫療衛生、戶籍治安等方面,將與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務。

  昨日,新東城區長上任第一個工作日,出臺了《社會服務管理創新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社會管理創新實施方案》。

  “在子女教育等五個方面,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務,這基本相當於,流動人口在京可以享受到市民待遇。這應該是北京第一個正式對流動人口採取這一管理模式的區縣”,昨日,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壽龍評價説。

  對於該項舉措,東城區發文表示,目的在於“強化流動人口的同城意識、對社會的認同感,引導他們融入社區,與社區居民和諧共處”。

  據了解,東城區正在組織開展“社會管理創新維護社會穩定綜合試點”,原東城區的網格化管理系統,為“試點”的框架。而“流動人口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子女教育、醫療衛生、戶籍治安等五個方面,與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務”,為“試點”的主要內容。

  本月下旬至12月,“試點”以東直門街道、東花市街道、建國門街道蘇州社區、崇內社區等四個社區為“突破口”。東城區發文透露,今年12月至2011年1月,試點經驗將報至市委市政府,而後著手向其他社區推廣。

  追訪

  打工者:遲到的市民待遇

  拿著東城區交道口街道發給的“愛心醫療卡”,在南鑼鼓巷打工8年的浙江人章冬翠頭一次覺得自己也是社區的一員,憑醫療卡和暫住證,她在轄區內的醫院就診或買藥可享受免掛號費、化驗住院五折等優惠。

  這是去年7月29日上午發生在東城中醫院的一幕。當時,原東城區利用網格化管理系統,向東城區北部部分流動人口,發放“愛心醫療卡”,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享受相同的醫療待遇。

  目前,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享受同等待遇的範圍,從醫療,擴至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子女教育、戶籍治安等領域。

  聽到這一消息,河南來京務工、在東直門一家單位做保安的鄧艷啟説,來京後從辦暫住證到登記租房需要不斷地進出派出所,這讓他始終覺得自己和北京人有距離感。“是不是以後,俺們再遇上這些事就不用跑派出所了,像北京人一樣找社區就行了”。

  內蒙古籍來京打工的陳女士到北京已有20年,目前在夕照寺一間底商店舖經營雜貨。她自己住城裏,孩子在通州上學,希望新東城這張“大網格”把她們一家容進去,讓她對北京這座城市也有歸屬感,“早就聽説,杭州這些地方,對外地人都給市民待遇,北京的市民待遇,遲到了”。

  追問

  惠及哪部分流動人口?

  “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子女教育、醫療衛生、戶籍治安等方面,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務”,新舉措中提到的流動人口,是全部流動人口,還是已有房産的流動人口?

  對於《意見》中提出的新舉措,在崇文門附近工作的王女士提出疑問。她認為,流動人口可至少分為三類:租房族;有房族,即在東城區已有房産;“流動”族,即單位在東城區,而住址地在其他城區,“單位也可以辦暫住證,如果按暫住證確定流動人口的所在地,這部分人也可以是東城區的流動人口”。

  王女士説,市人大曾提出建議:對於滿足“四有”條件的流動人口,推行新的戶籍管理政策。四有即有固定工作、有穩定經濟來源、有房産,繳納社保達到一定年限。王女士推測,其中提到的新的戶籍管理政策,“極有可能就是新東城區將要採取的措施”。

  新舉措究竟是覆蓋區域內全部流動人口,還是僅限于其中一部分人群?東城區暫未説明。

  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任毛壽龍認為,即使新舉措只針對有房産的流動人口,“也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北京終於邁出了這一步”。

  他認為,“非京籍”人員是北京富有活力的一批人,為北京經濟作出了重大貢獻。以往,辦張暫住證,流動人口都要到派出所,直接跟警察打交道,“常常讓人有一種被排斥的負面感覺”。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劉澤寧 王佳琳

  《意見》解讀

  原東城區、原崇文區合併後,教育等民生問題將有哪些變化?昨日,新東城區首揭面紗。

  關鍵詞:教育

  不會南北片分而治之

  史家小學、景山小學……作為名校最為聚集的區縣之一,兩區合併後,原東城區的優勢教育資源,能否“過渡”至原崇文區?這一直是原崇文區居民最為關注的問題。

  目前,新東城區教育資源整合已被提上日程。《意見》寫明,新東城區將全面實現學區化管理,整合區域教育資源。具體解決途徑為“兩體制一體系”:建立學校設施設備資源、課程資源、人力資源的共享機制;探索建立生源均衡機制;全區、學區、學校三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控和教學指導體系。

  《意見》表明,最終目的在於解決“教育資源均衡化”這一困擾北京多年的難題。

  此外,昨日,東城區還召開了合區後首次教育幹部全體大會。東城區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兩區合併後,小學入學仍然實行免試就近入學政策,這一點與過去一致,城區合併對此影響不大;不過其他招生政策,比如小升初政策,合區之前兩區之間存在不一致的,合區之後就要統一,而不會實行南片、北片分而治之的政策。

  合區之後,變化最大的應該是中招,初三學生的選擇面明顯增加。據悉,東城區合併之後,區內將有12所示範高中。

  關鍵詞:城管

  城管執法“放權”街道

  原崇文區推行的城管改革,即由街道辦事處&&的綜合執法模式,曾受到全國各地關注。《意見》透露,合區後,該城管執法模式固化保留,城管、公安、消防、衛生、工商、園林等部門,都將抽選專業人員,進駐街道綜合執法組,由街道負責,按“統一辦公地點、統一裝備、統一標準、統一考核”的標準,集中管理。街道的綜合執法組,對轄區綜治維穩、城管執法等負全責。

  關鍵詞:就業

  失業青年“就業見習”

  《意見》透露,新東城區將以社區為單元,設立“社區就業信息發佈直通車”、“失業人員社區就業動態管理服務平臺”等信息管理平臺;推廣實施針對青年失業群體的“就業見習”制度;扶持區、街各級“創業者俱樂部”。

  此外,新東城區將繼續推廣“居民議事廳”、“市民論壇”、“開放空間”等自治經驗,制定社區居民自治的議事規則、規範議事內容及流程。《意見》寫明,通過上述做法,“暢通民意表達和利益訴求的渠道,培育基層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提高居民認同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