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南方日報: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也是轉型升級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6日 09: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也是轉型升級,大朗傳統毛織業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政府積極有效扶持為引導的轉型升級,給了我們信心和啟示

  傳統毛織産業“夕陽西下”、無可救藥?“中國羊毛衫名鎮”東莞大朗鎮的實踐,給出了答案,也給“雙轉移”背景下我省其他傳統産業何去何從探出了一條明路。

  雙轉移,並非就是簡單地“轉走移開”;産業升級,並非就是一味地“喜新厭舊”。像大朗紡織業這樣的傳統産業,其競爭優勢猶在,倘若不分青紅皂白就加以“騰空”,這種調結構促轉變的做法,實不可取。對此,省委、省政府多次強調,要完善“騰籠換鳥”相關政策,有序地推進異地轉移,積極引導就地升級,形成“雙軌並行促轉型”的格局。

  2007年,大朗毛織業受到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匯率調整以及國際市場需求減少等諸多因素影響,利潤進一步攤薄,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儘管如此,毛織業仍是大朗的傳統優勢産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産業鏈,不可能推倒重來“另覓新歡”。於是,大朗在將一部分勞動密集型環節轉移出去的同時,更加重視企業的就地轉型升級。

  憑藉什麼就地轉型升級?大朗將技術創新視為靈魂,鼓勵企業採用先進的電腦編織機取代傳統的手搖機,不僅提高了企業的生産能力,還將産業鏈向研發設計、品牌創造等上遊延伸,由此還帶動了一些新興産業的發展。目前全鎮企業使用數控織機數達6200多臺,可節省勞動力5萬多人,年內企業計劃購置數控織機3000多臺,預計年底可達1萬台。大朗毛織産業,正是依靠這樣的技術創新,走出了一條逆勢上揚之路。今年上半年,大朗鎮規模以上毛織業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71.4%,利潤同比增長115%,訂單量同比增長40%以上。

  大朗這個鮮活的例子告訴我們,轉型升級既要培育和引進新興産業,更要重視在現有基礎上對傳統産業的更新換代。産業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只盯著新興産業,而放棄自己熟悉的傳統産業,不僅困難重重,也是一單不划算的買賣。實際上,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也是轉型升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就曾經説過,全球的産業發展表明,沒有夕陽的産業,只有夕陽的技術,要通過技術的創新,使現有産業從産業鏈的低端環節攀升到高端環節。

  以技術創新為主要內容的自主創新,一直被省委、省政府視為産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所在。“自主創新就是練‘肌肉’練‘力量’”、“自主創新就像胖子減肥”、“要從傍資金‘大款’到傍科技‘大款’”……在今年初的省委十屆六次全會上,省委書記汪洋就以形象的比喻,強調了産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技術創新的核心競爭力。然而,一些産業、企業和地方政府只停留在創新“口號”和宏觀目標,缺乏可操作的具體舉措,“口號”和目標只停留在紙上無法實現。在這方面,大朗針對毛織業技術創新的實實在在的做法,值得借鑒。

  大朗毛織業轉型的成功,除了技術創新,政府職能創新同樣功不可沒。自主創新的道路雖然充滿陽光,但也佈滿荊棘,很多企業不願進行自主創新。要解決在自主創新中遇到的問題,既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配合和支持。在支持毛織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大朗政府鼓勵企業購買新機器,通過融資擔保、貸款貼息等措施解決企業在自主創新中遇到的困難,還出臺政策獎勵企業自主創新,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除此之外,大朗政府還大力創建“大朗”區域國際品牌,完成了“大朗”圖形商標及VI系統的設計製作,並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註冊;成立毛紡織産品研發中心,全面提高毛織行業的整體研發設計水平;投入資金建設交流與運輸渠道並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從而將整個毛織業擰成一個有力的“拳頭”。大朗的實踐説明:“有為政府”職能的充分發揮,是我省各地對抗經濟困難環境、實現産業轉型升級的有力幫手和堅實保障。

  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形勢仍不明朗,各種有利、不利因素交織互現,影響我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客觀現實依然存在。面對這些困難,我們更要“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型”。大朗傳統毛織業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政府積極有效扶持為引導的轉型升級,給了我們信心和啟示。